家乐福卖身后,麦德龙(需求面积:8000-9000平方米)中国业务的出售也被念起了“紧箍咒”。
7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物美(需求面积:3000-5000平方米)和永辉超市参与的一个投资者团体都入围了对麦德龙旗下中国业务的最后一轮竞购,而苏宁控股集团已放弃竞标。
此外,永辉已与高瓴资本联手,腾讯也在商议加入这个财团。最终入围者或被要求于8月发出有约束力的提议,鉴于潜在买家们的竞争激烈,交易估值在20亿美元左右。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01
出售传闻不断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传出麦德龙要出售中国区业务事宜,此前至少不下5次出售传闻:
2018年9月,外媒报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知名批发零售超市麦德龙正在评估中国业务,包括出售股份和寻找合作伙伴等事宜;
2018年10月,麦德龙再次传出正在与银行洽商为旗下中国业务寻找一家合作伙伴;
2018年11月,又爆出麦德龙正在与腾讯洽谈合作事宜,具体消息将于不久后公布;
今年3月,还有麦德龙出售中国业务并吸引到腾讯、永辉超市、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的兴趣的消息;
今年5月,路透社报道至少有8家竞购者正准备对麦德龙中国业务的多数股权进行第二轮竞购,其中包括万科、永辉、腾讯、大润发、苏宁和阿里巴巴。
面对出售的市场传闻,尽管麦德龙相关负责人曾在多个场合予以否认,但无法否认的是麦德龙面临的业绩压力的确不小。
公开资料显示,进入中国市场已经超过20年的麦德龙,其营收增速一路收窄,2008年麦德龙营收实现历史最高的679.55亿欧元,之后几乎逐年下降,2015年营收592.19亿欧元,2016年更是猛跌63%至218.7亿欧元。
业绩压力的背后,是这几年各类成本高企、电商竞争等原因,给实体零售商带来盈利压力。因此我们看到,不少零售商选择关店止损或出售股权。此前,家乐福中国业务委身苏宁就是一例。
02
谁会是最终的“接盘侠”?
如果麦德龙真的出售中国区业务,“接盘侠”是谁,又将如何整合,才是更值得关注的点。
麦德龙作为较早一批进入中国的零售商,迄今麦德龙在中国的59个城市开设了95家商场,不同于其他零售商的是,麦德龙虽然也服务个人消费者,但更多针对酒店、餐饮、中小零售商和企业食堂等B端客户,这是麦德龙的不同之处也是优势所在。
近日,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麦德龙目前在中国市场的B2B业务还有两位数的增长,“麦德龙定位服务于中产收入的人群,他们在食品杂货上的花费通常为每周800元。10年前,这部分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今天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45%,今后十年可能占比会增加到2/3。”
面对麦德龙的优势客户资源,线上线下企业的虎视眈眈也不难理解,但最终谁会成为“霸王餐”的享用者,就要看谁与麦德龙的资源更加匹配和互补。
康德曾在今年1月给出了理想的合作伙伴“画像”:一是可以让麦德龙更接近客户;二是可以在数字化方面帮助麦德龙快速提升;三是可以帮助麦德龙获得更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改善供应链。
这三点不仅是眼下麦德龙中国要突围的困境,也将是潜在买家们争夺控制权的制胜点,同样更是未来麦德龙中国业务被整合的看点。
完成股权交割一月有余,麦德龙变得越来越像物美,最大的变化是数字化改造和O2O全城配的上线,消费者可在多点APP购买麦德龙的冰鲜商品...
年内传统零售收购成交案例共7宗,成交金额猛涨380%至554亿,其中比较出名的是武汉中商收购居然新零售,苏宁收购万达百货、物美收购麦德龙。
麦德龙中国10%股权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转让底价为8.721亿元。9月,物美收购麦德龙中国80%股权,交易最迟在2020年Q2完成交割。
10月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新开业的购物中心为9个,超20万㎡项目仅有1个;“夜经济”成购物中心热点,北京布局数量最多;物美收购麦德龙...
康德表示,与物美交易完成后,麦德龙中国的管理层和员工架构不变,不裁员、不降薪,门店保持麦德龙品牌不变,麦德龙更多地加入到多点体系。
尽管张文中将物美收购麦德龙归结为“幸运”,但他作为物美集团灵魂人物,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直有着自己的野心,也一直有着“超市梦”。
5月29日,永辉超市注册成立西藏永辉超市有限公司,后者为注册资本2000万,法定代表人为李盛文,经营范围含医疗器械销售、包装食品等。
此次六一关爱特殊儿童活动也是“万家社区守望计划”的一部分,未来,对特殊儿童的家访慰问将成为“万家社区守望计划”中的一种常态化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