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街区商业,国内著名代表作莫过于北京三里屯太古里、成都远洋太古里以及上海新天地,它们与所在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融为一体,在实现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之余,更成为游客们必须“到此一游”的景点。但这几个经典项目在开业后的数年亦都处于“独孤求败”的“江湖地位”,难有“后浪”与之匹敌。
(成都远洋太古里)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由苏州万科联合万科城市研究院共同改造的全新淮海街一经亮相便刷爆网络,一举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城市微度假地标。紧接着,杭州天目里也成为文艺圈和建筑圈的焦点。
或许相对于盒子式购物中心,街区式商业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底色与“气质”。尤其在疫情后,开放式街区商业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城市运营商和消费者的“新宠”。
01
回归“逛街”本质,街区商业成圈层聚集地
随着社交平台的丰富和新生代消费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购物体验,对商业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街区商业的整体建筑处于对外开放状态,其户外空间多、通风性较好的消费场景不仅更能给消费者“安全感”,自由的空间形态还能满足娱乐、文化、社交等多样性需求。
在回归“逛街”本质的基础上,街区商业以生态艺术、主题街区、沉浸式体验或街巷里情怀等多元场景和体验感,形成自身独特的亮点和记忆点,在满足年轻消费者对时尚、潮流、个性需求的同时,还提供随时随处拍照分享的精神愉悦感,并在其社交平台上形成二次传播,从而扩大影响半径。
此外,优秀的街区商业还善于将城市、商业、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多元业态的合理配比,刺激人们多方位的需求,打造体现文化艺术、新潮时尚、美学生活、人文风情、休闲娱乐等特性的圈层聚集地,使其不仅是购物场所,更是城市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02
“爆火”背后,这些街区商业“凭什么”?
事实上,街区商业并不少见,但今年突然“爆火”的街区商业似乎更多也更为人津津乐道。本文将以苏州淮海街、杭州天目里、日本MIYASHITA PARK为例,通过对其整体风格和运营模式的了解,尝试解读背后的商业逻辑。
苏州淮海街
全长560米的淮海街已经有26年的营业“历史”,随苏州高新区云集的日企而建,是苏州人心中的“日料一条街”。今年4月,淮海街启动改造工程。经过5个多月改造更新,华丽归来的淮海街以浓厚的日本街头风一举成为城市商业新地标。
(苏州淮海街 图源:搜狐网 下同)
以“让马路变成街道”为理念,苏州万科还对淮海街的景观、建筑及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造,打造了中日文化交流展、樱花公园、假日广场、红叶庭院等多个公共休闲空间,在象征中日文化共融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望,营造出更具有人情味和温度的交流空间与氛围。
在商业街的改造上,淮海街并不是“为日系而日系”,而是遵从淮海街的文化基底,保持多样性的原则,融入独具日本特色的元素,赋予每栋建筑自己的个性和样貌,并与各店家的个人风格融为一体。
精致考究的日式建筑立面,带着有趣插画和日式清新风文字的招牌,五光十色的灯箱,随处可见的日料店和居酒屋,加上穿着和服、JK制服以及cosplay二次元的女孩们......夜幕下的淮海街俨然化身“东京街头”,成为日本文化爱好者和热衷打卡的年轻人们的“新天地”。
(苏州淮海街 图源:深度苏州)
杭州天目里
由于茑屋书店中国首店的进驻,杭州天目里自开业起便吸睛无数。但这个由江南布衣和GOA大象设计主导,并由意大利世界级建筑大师Renzo Piano作为总设计师,历经数年悉心打造的项目本身就自带话题与流量。
(杭州天目里茑屋书店 图源:知库设计)
根据官方说法,天目里将打造成集办公空间、艺术空间、实验剧场、目里百货、设计酒店、独特商业集合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新概念综合体”,而其开放式的空间布局,由17栋单体建筑围合成名为“城市客厅”的中心大广场,中间穿插分布的各种艺术装置和绿植,使其看起来颇具“街区范”。
事实上,天目里更应是写字楼集中的办公园区,商业更多的是作为配套存在,如引进超市、美食广场、健身房、便利店等满足办公一族日常生活所需。值得一提的是,天目里自营的以艺术为主题的业态组合包括艺术中心、美术馆、实验剧场、买手百货、设计酒店和书店,以及不输于任何一个顶流商业的品牌合集,使其成为小众而更具艺术性的商业旅游空间。
此外,天目里还是个以艺术为主体的多元混合空间,通透如水镜的中央广场、布置乔木树阵的中央花园、种满龙井茶树的屋顶、以“水、风、空”为主题的下沉式庭院......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气与和谐的“城市森林”。
(图源:天目里官方)
“视线皆是风景”的天目里一经亮相便吸引了络绎不绝前往打卡的市民及游客,尤其是追逐潮流的Z时代人群。按照总设计师Renzo Piano的愿景,其亦将成为杭州文艺青年们的聚集地和艺术文化的孵化地。
日本涩谷MIYASHITA PARK
同样于今年开业的MIYASHITA PARK堪称升级版“街区商业”,其由商业设施RAYARD MIYASHITA PARK、酒店Sequence MIYASHITA PARK、以及带体育设施的屋顶公园组合而成。三层高的MIYASHITA PARK呈成长型分布,全长330米,整个设施分为南北2个街区,以时尚、文化、市场街、餐饮、夜间娱乐、公园+社区六大主题为主。
(图片来源:fashion-press)
在屋顶公园中,MIYASHITA PARK打造了约1000㎡的开放草坪,以及滑板场、攀岩墙、沙滩排球场等体育设施,且公园顶部还设计了一个个拱形的钢架,种下的绿植将在未来形成绿色的穹顶横跨公园上空。
与一般“街区商业”不同的是,MIYASHITA PARK超90个商铺中集合了众多大牌,包括PRADA、Tom Ford、巴黎世家、Coach、CONVERSE等奢侈品,其中还有重磅门店助阵,如LV全球首家男装旗舰店、日本最大的adidas概念品牌中心、亚洲首家 KITH 旗舰店等。
(图片来源:kiji.life)
另外,在街区南侧一层还有24小时开放的大型美食街,设有1200个室内座位及300个露天座位,餐饮类型包括日本地方特色食市、酒吧、洋食店以及特色风味小店。
03
“新”街区商业的亮点与启示
从以上几个商业项目看,这些受欢迎的街区商业已经摒弃了传统旅游景区的“商业街”模式,不以各式廉价纪念品和千篇一律的网红小吃营造“旅游感”,而是根植于城市文化生态进行更新与改造,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记忆”。
聚焦“小众”客群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迭代,街区商业作为消费场景的典型代表,也不再迎合大众群体,而是将小众发挥到极致,只对“懂”的人张开怀抱。正如淮海街吸引的是喜欢至少是愿意体验日式街头文化的客群,天目里的文艺范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准确接收到,但其极为鲜明的风格特色,已经足以和多数街区商业进行差异化区分,从而聚焦特定且“忠诚度”更高的客群。
构建自身“气质”场景
不同于盒子式的MALL,街区商业必须将自身不同的商业景观串联起来,形成具有时空连续性的韵律感和美感,从而打造出形式与意境兼具的“视线走廊”和“生态走廊”。而使之形散而神不散的关键在于,找到调性相符的碎片化景观,通过多个细节“构建”出场景,而不是通过浮于表面的装饰“营造”出主题性街区。
对于街区商业来说,最先进入消费者视线的场景一定是建筑设计。以天目里为例,其只用混凝土、阳极氧化铝板和玻璃三种常规材料便打造了具有自身精神内核的建筑“围城”,林立的钢筋水泥森林看似理性而秩序化,但却出乎意料地呈现出清冷疏离的“高级感”,加上场内各具文化艺术范的品牌业态,构筑了一个属于文艺人的精神场域。
(图源:读城杭州)
与“冷淡风”的天目里恰恰相反,淮海街则从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各方面呈现了极致的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和谐共融。除了前面提到的日式装修风格和细节点缀元素,各店内传来的音乐声和食物香气、街道的车笛声,甚至不断打卡的游客都是场景的一部分,从而带来生机勃勃的微度假时光。
(图源:深度苏州)
业态与在地文化共融
既然是街区商业,业态无疑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所在地文化符号相结合的商业,不仅能与消费者建立更高的认同感,还能以创新商业空间焕发文化生命力。
以MIYASHITA PARK为例,其所在的涩谷地区是日本时髦及流行的最大发源地,在此基础上,MIYASHITA PARK以多个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时尚品牌及全新门店打造了国际范的小型“购物天堂”。
而针对该地区“人多、有活力”的特点,MIYASHITA PARK在独有的日式小清新公园式街区中,融入更具活力的娱乐业态,通过美食街、酒吧、体育运动等多方面业态及设施,更深层次地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和精神新动能,打造集时尚、潮流、艺术与社交于一体的都市文化目的地,将日漫中的商业场景照进现实。
时尚创建集团执行董事陈焯宾发表观点认为,街区主题性商业同样可以有较好的租金表现,不代表街区商业就付不起租金。
12月23日,南京挂牌10宗地块,含7宗商地、2宗商住地和1宗租赁住房地块,总建筑面积近70万㎡,总起价59.51亿元,预计2021年1月21日出让。
12月22日,上海临港34.34亿挂牌1宗商住地,出让面积14万㎡,须引入不少于5000㎡零售折扣店业态,商业综合体地下一层引入不少于6000㎡超市。
截至12月18日,上海成功通过招拍挂转让345宗地块,土地成交金额2889.64亿元。金地年内五度落子上海,拿下4宗涉宅用地、1宗工业用地。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至39514亿元,已连续4个月同比正增长;期内餐饮餐饮收入同比下降0.6%,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2月15日,武汉成功出让12宗地,6宗地块底价成交,6宗地块溢价成交,总揽金120.83亿元,招商蛇口联合体以底价57.44亿元摘经开区总价地王。
京东到家双12当日销售额突破平台历史纪录,具体数据暂未披露。据悉,去年12.12大促期间,京东到家销售额同比2018年增长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