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tech廖洁:购物中心面积高速增长 国货替代趋势明显

赢商网华东站   2021-09-10 11:17
核心提示:2021中国购物中心+峰会,赢商tech研究总监廖洁带来了《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及消费品牌发展研究报告》的发布

  在最青春的时代,创造最风华的中国MALL!

  9月10日,由赢商网发起主办的 “2021中国购物中心+峰会”在上海w酒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风华正MALL”为主题,吸引了近千名中国商业地产行业领袖精英学者共聚一堂,共同探究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破解商业难题。

  现场设置了主题演讲、微论坛高端对话、「金鼎奖」颁奖盛典等环节,聚焦当下商业发展现状,深度探讨商业全新玩法!

  在风华正MALL-洞察力眼界力的主题演讲环节,赢商tech研究总监廖洁带来了《中国购物中心行业及消费品牌发展研究报告》的发布。她指出,2020年第四季度,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全年平均水平的9成,说明购物中心行业确实是中国不可替代的线下消费核心场景。

  现场,廖洁从存量市场、增量市场、景气赛道、品牌动态、开关店等方面,对中国购物中心和品牌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

  存量市场:新一线城市正弯道超车

  过去十年,购物中心面积高速增长,区域分布在加深。

  从体量上来看,过去十年间全国平均每座体量保持在越9.1万平方米;从人均购物中心面积来看,各省份差异较大,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城市群是线下消费投资最多、最活跃的地区,人均购物中心面积较高的地方是上海、北京、江苏、天津、浙江、重庆、广东。这些地方也是中国线下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充分证明购物中心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繁荣和线下消费发达的基础之上。

  如果按城市来看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上海就是中国购物中心之都,但是新一线城市正在弯道超车。杭州已经达到0.8,离上海0.884差得不远,而且杭州增长率要超过上海。从增长率来看,像杭州、成都这种新一线城市,正在进行迅速地弯道超车。

  杭州的特点是重奢和普通高端,中端产品线比较齐全。另外两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成都和武汉,成都是中国第四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一举超过广州、深圳两个区域;武汉是中国购物人均面积排第三的地方,本土商业非常强大,在本土零售业里面渗透了几乎所有的商圈。

  增量市场:上半年上海开业量最多,头部房企开业激进

  从增量方面来看,今年上半年开业购物中心为148个,总体量1332万平方米,按体量来算远远超过2020年同期,恢复相当明显。其中,华东区域开业量最高,有68个项目,且五成开业项目集中在商业一二线城市(赢商所定义的城市商业线级,综合评估城市发展水平、发展规模、档次和商业人气、未来增长潜力等因素)。

  从城市来看,上海是中国今年上半年开业数量最高的城市,达到了9个,相当于上海2020年全年的开业量,重庆和长沙并列第二;从体量来看,5-10万方的中等项目区间最多,占比38%,3-5万方小体量有缩减的趋势,20万方以上超大体量项目一共是5个,最大的宁波万象城达到了28.6万平方米。

  从企业角度来看,上半年头部房企开业最激进,三成项目集中在10余家企业。其中万达开业数量是第一,一共开出了11个万达广场。但是如果从万达本身公布的开业计划来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今年预计开业量是50个,所以很多企业项目可能都集中在下半年开业,下半年才是开业的重头戏。

  高端商场赛道:奢侈品消费内地回流,向高线城市聚拢

  即使在2020年疫情的时候,奢侈品消费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原因在于奢侈品稳定性是由于收入的分化。

  其中,内地高端商场是头部企业业绩的压舱石。这是因为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和对国内外关税缩小差价,导致中国消费者转向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头部企业在高端商场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他们很早就拿到了标杆项目,产品线的优势很明显,建筑设计也有特点。一些头部企业高端商场的销售额应该说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高端商场的秘密是什么呢?我们研究过外国五个高端商场,统一认为,因为奢侈品本身是聚集的效应,营造一种很好的购物氛围感,加上奢华的外观、前卫的设计、能够将奢侈品聚合在一起,具有招商的壁垒。像老佛爷百货这种世界级的顶奢商场同时是旅游景点,这也是中国高端商场不断往前走的一个方向。

  深挖品牌价值是打造高端商场影响力的关键,因为奢侈品本身或者高端商品本身是目的性消费。不过,高端商场的容纳量是有限的,必须抢占先机与先发优势。

  对比一下内资和港资开业的数量,奢侈品消费2020年进一步向高线城市聚拢,北上广深的消费支出占整个市场的34%,其他新一线城市占23%。从数量来看,高线城市占有高的话语权,只有占领这些核心城市,才能做好更多的高端商场。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商场竞争者不仅是市场之内,还有高度的外部竞争,比如奢侈品在线上销售渐渐成为趋势,以及在海南开出免税的商场。

  品牌研究:国货替代趋势明显,整体开关店比明显提升

  购物中心的国货替代趋势明显,品牌实力、文化自信、消费需求等形成闭环。中报季披露,安踏营收超过了阿迪达斯中国,李宁营收达到101.97亿,同比增长65%,应该说购物中心整个行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国货替代。

  从业态与品来看,服装、时尚精品等业态国货品牌占比提升,大踏步布局购物中心;从替代方式来看,主要表现为位置替代与产品替代并进。

  首店方面,今年二季度首店数量为一季度的2.73倍,上半年共计开出1056家。一季度是节日经济红利,二季度是利好政策推动。

  从城市来看,广州和上海首店数量领跑一线,广州得益于国货和餐饮优势,上海借助“首店经济”发源地利好;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和宁波表现亮眼,杭州一季度首店数量48家,超过了北上广深;宁波阪急百货和万象城量大项目开业,助力其二季度吸纳187家首店,其中城市首店就有174家。

  从业态来看,餐饮、零售两个品类竞争比较激烈。二季度首店有一个趋势,就是中高端零售业态往下沉,大众化体验业态向上走。

  上半年开关店方面,“补偿性”开店潮席卷mall,整体开关店比1.07,相比2020年明显提升。

  从零售业态来看,承压比较严重,服饰在整个零售里面是拖后腿的,非服饰类开关店比是处于上行趋势,主要是由汽车体验店高速扩张,开关店比达到5.58。

  具体到餐饮业态,休闲餐饮是唯一开关店比小于1的细分品类,整体处于收缩的状态,当然也可能因为竞争激烈,让更多企业退出这个网红赛道;儿童亲子整体开关店比1.19,由于双减政策的落地,未来儿童教育可能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文体娱整体开关店比是1.36,在五大业态中表现最优;生活服务整体开关店比是1.18,各细分品牌均有所扩张。

  品类之外,不同的品牌发展态势截然相反,建立自身优势是关键。如:高热度的IP主题店,泡泡玛特大幅度扩张,LINE FRIENDS持续关店;健身房在整体收缩情况下,新零售健身房逆流而上,传统健身房闭店不断;不景气的美妆业态里面,美韩日妆大规模关店,国货品牌正在积极地扩店。因此,实现品牌多样化发展,搭建集团化布局,是企业不断巩固市场地位的进阶之路。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