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学创始人于鲁:真正的IP应可链接可运营

汉博商业   2021-11-30 09:54
核心提示:知学8年时间,共有2000+海内外实战导师,累计培养超过15000名项目管理层同学。

汉博商业朋友圈栏目,汇聚汉博商业集团的伙伴们,为大家带来商业消费领域最新分享、活动与洞见。

本期汉博商业朋友圈,我们邀请到了知学创始人于鲁先生。于鲁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曾任地产上市公司高管,2013年创办知学,其原创的“物的思维方式”方法体系,在众多项目中实践且还在不断完善。

图片

知学是国内经营型不动产行业教育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创办于2013 年,初心是打造经营型不动产项目操盘手的学习型社群,帮助大家完成“从开发到经营”的转变。知学以“爱是最好的经营“为办学理念,以“物的思维方式“为教学指导思想,采用实战案例教学的方式,成为经营型不动产项目操盘手成长的摇篮。知学8年时间,共有2000+海内外实战导师,累计培养超过15000名项目管理层同学,操盘的项目涵盖文旅度假、乡村振兴、产业园区、商业升级、医康养、城市更新、资产管理、城市住区、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也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

2021年年中,成立近十年的知学宣布从原来的1.0版本向2.0版本迈进,成立“沃土加速器”,知学沃土公社应运而生。这背后,转变的原因在何?围绕知学的转变以及知学服务领域的相关热点话题,汉博商业朋友圈栏目对知学创始人于鲁先生进行了独家专访。

图片

于鲁先生 知学创始人

知学的前身、现在与未来

Q:您建立知学的初心是什么?当时的设想跟现在平台的实际情况有哪些差别?有哪些一致的地方?

我们的初心是想做操盘手之间相互帮助和学习交流的平台。知学的前身是2006年就成立的社群,我们成立的基本逻辑就是让有实际操盘项目经验的老师来分析,同一领域或有相似项目的同学来听课,让大家能“避坑”。

图片

不动产行业发展初期主要是住宅,商管概念出现后,才有了养老、文旅、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的细分。知学成立时恰好是不动产经营百花齐放的时期,我们现在说的乡村振兴,是从之前的美丽乡村、新兴城镇化等演变来的,但知学在这些名词流行之前就创建了其相关课程。“前人开山铺路,后人平坦前行”,走在行业研究的前沿,为大家提供互助及交流的平台,过来操盘手教新的操盘手,这是我们的初心,并从来没有变过。

如果说与我前期设想最大的差别,就是让各个领域的操盘手来听课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在行业初期,大家都在不断摸索,知学至少需要具备优秀的师资力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世界前沿的案例,才能让大家学有所获,知学一直在为此努力并践行。

Q:知学最早的Slogan是“从开发到运营”,目前,则朝着“不动产知识服务”这个2.0版本迈进,您觉得这一变化过程背后的主要动因有哪些?

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坚持着“三个不做”:不做甲方相关的事,不做乙方相关的事,也不做甲乙方的任何收费对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面临一个复杂的知识领域开拓,一分心可能什么事都做不好。

这样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大家需要在长期操盘的过程中从社群里源源不断地获取动力,而核心的就是长效支援这四个字,这也超越了单纯的课堂培训的范畴。

图片

我所说的长效支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认知体系,在学习和知识层面,快速了解学习新的事物,变得更专业;第二个是资源层面,操盘手需要各种资源,知学可以提供,并且这些资源是经过筛选、磨合,并拥有有效系统集成性的;第三就是决策依据,操盘手是很复杂的角色体系,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决策。学员需要同时具备这三个点。所以我觉得从操盘手角度来讲,所谓的2.0升级就是从一个单纯的学习型社群升级为一个长效支援的平台。

Q:那您能否详述一下知学升级后的业务模式和涉及的服务领域?

知学的业务模式就是聚焦于不动产知识服务领域的培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完成知识使能,而升级后的知学有了“沃土加速器”(下称“沃土”),其他领域可由它来实现。“知学”和“沃土”是一个闭环,操盘者们在知学完成学习,在沃土完成实践,这也是我们的2.0升级。知学沃土公社作为一个社群包括知学和知学沃土加速器两部分,它有三种含义,第一我们希望知学沃土公社是操盘手的一个理想国、乌托邦;第二点我希望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并可链接更多的人和项目;第三是我们希望知学沃土公社是未来城乡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

图片

知学沃土公社现在按照“如何提供培训之外的长效支援”这个逻辑在运作,并且我们通过沃土加速器孵化出了一些成果,比如杉林文旅女书学社。杉林文旅是一个带演绎制作的文旅方面的公司,女书学社是以女书文化为主的社群。女书是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也是最早女性积极心理学的代表。我们不单把女书看成一个文化现象,它本身是具有行业特色的,我们可以在女书文字基础上,做一些衍生与创新。

Q:在现在这个流量时代,知识付费也成为了大趋势,您成立的知学开讲这个线上平台,发展情况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授课方面会更向线上迁移吗?

我们认为,现在的课程没有线上和线下的区分,它是一种融合的,所以课程都是基于知学的社群,只看选题适合哪种方式。关于线上课程,我们现在推出了知学小航海,这是一个沉浸式游戏化的课程,也是一个互动的平台,会有不同的角色、有沉浸化的体验模式,但是本质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过程。

图片

经营升级背后是更细微的尊重

Q:知学培训课程涵盖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设定都是随着行业的变化而产生的。您能否以某个领域的知识服务方向的变化为例,来总结一下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文商旅为例,目前大的文商旅的融合是一种趋势,比如说我们现在最新推出的集合店课程,商业中的业态在里面占据了很大的份额,但是它和品牌、住宿、文旅以及乡村振兴也都是紧密结合的。

我觉得关于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点是对人的尊重,比如集合店是更多的照顾到了客户的综合体验,商业的趋势应该是以人为主,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和需求而延展出来的。基于现在的商业创新,我认为商业不应该都是为Z世代而定义的,而是个个年龄都顾及到,这就是一种对人的尊重;第二是对地域的尊重,或者说地缘的尊重,我觉得人和人之间还有一个地域的渊源,以后的购物中心主题可以增加“地域购物”主题,它是基于人和人之间的维度,一个地域的尊重。对于商业的流量,我比较关注的是区域私域流量,所以对我而言,首先大的趋势是融合对人的尊重是融合最底层的逻辑。

商业是这样,放到其他领域也是一样的。现在有一个“约老”的定义,我们说 75 岁以后叫养老,60 到 75 岁叫第二人生,45 到60岁叫约老。如果有这么一个住宅,大家可以和喜欢的人或兴趣相投的朋友玩在一起、住在一起,不会孤单和无聊。这种物业的销售核心是大家可以很好的链接和融合,所以我们买的不是房子,是约老的生活方式。

Q:最近几年,场景商业一直很火,但是最近深圳文和友也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可能跟疫情也有关系。您认为创新从商业角度到底是场景创新还是内容创新呢?

一定是内容创新。是因为商业首先是对内容的挖掘和定位,然后基于内容设计沉浸式的体验,再基于沉浸体验用专业的手法布置场景,我觉得这个缺一不可。所以真正的逻辑是基于体验再去布置商业业态。对于购物中心,我认为第一步就是文化定位,需要上接天下接地,接上是要经久不衰,接地是老百姓要喜闻乐见,不能曲高和寡。有理论价值之后再去定义体验。体验的落地一定要用专业的手法去进行改造的,并且是符合运营逻辑和客户体验的,绝对不能原封不动的去复制,因为一旦直接复制就是“山寨”。而场景很容易过时,现在年轻人多喜新厌旧,这个地方再博眼球,也是短暂的。

Q:您之前也是做开发的,对于现在的开发行业您有一些什么感触呢?对这种需要精耕细作的运营模式的不动产经营行业,您的看法是什么?

我觉得开发其实是一个相对简单的事情,相比而言,经营更复杂,它的维度比开发多很多。不动产领域非常大,小到一个餐厅,一个集合店,它可以发展成一个更大主题的一个集合的街区,这个发展的过程就是不动产经营。所以这个领域很宽广,从事的人多了,大家的可能性也更多了。而因为开发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可能性也越来越少。但是对于不动产经营,我最大的感触是只要你是一个可链接可运营的,你就拥有无限的可能

我非常热爱这个行业,我认为不动产经营有非常大的潜力。现在中国人口的下降趋势明显,人会越来越少,不动产一定是过剩的,所以不动产经营一定是稀缺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行业很朝阳,因为他有很大的需求。而且你一旦经营好了,你经营的不仅是现金流,更是资产升值。因此,这个行业一有极强的需求, 二是需求只会越来越强,三是经营好了,又有极好的价值。只要我们好好做,永远都有我们的机会。

IP的核心:可链接可运营

Q:在知学沃土的产品地图中,资源赋能板块有一个知学 IP 生态仓,它的核心是什么?您如何看待 IP 对商业的影响?

知学沃土 IP 生态仓是逐渐生长出来并且成体系的,不是一开始就建好的。我理解的 IP 它不是一个形象也不是一个符号,它是一个可链接可运营的系统。知学沃土 IP 生态仓最核心的就是每一个 IP 它都是可链接和运营,而一套形象体系,不足以成为IP。它进了这个仓之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因为大家都在不停的链接。

图片

比如知学也是一个IP,知学社群有对人的尊重和对需求洞察的理念,同时我觉得你们在做这个采访,这就是一种 IP 的表现,因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沟通,而且也加深了理解,而且你把我整合进去了,因为很多IP都是相互的。对于商业的影响,如果是我们定义的IP ,那对商业影响我觉得是至关重要的。因为IP 可运营,而人需要被链接的,所以IP自然就和人产生了联系。

商业项目如果除去招商以外,永恒的话题叫育商养商,但你不是变成 IP 之后才能育商养商。所以我们去购物中心,不是因为这里的场景打造、优惠力度或者是有首店。而是因为这个地方有我可链接的东西,比如说我是一个女书爱好者,这里有女书咖啡馆,所以我去这里。刚才说了 IP 是链接可运营,其实人又何尝不是一个 IP 呢?人的思维方式如果是可链接可运营的,那他就在未来就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IP汉博商业知学
本文转载来自:汉博商业,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