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生鲜超市T11有了新故事。
12月13日,T11宣布完成B轮1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鸿为资本跟投,A轮独家领投的和玉资本本轮继续跟投。
T11方面称,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业务的服务升级、电商建设、供应链赋能、零售科技投入等方面。
这个看似在行业久违的“好消息”,也给零售行业带来一丝温暖,但T11的融资实则却是特殊现象。整个生鲜行业仍是不温不火之态。
T11作为曾经生鲜超市新势力的代表,也只是给了市场一个暂时性的答案。
1
资本助推T11
从“新零售”的风口兴起时,资本就伴随左右,生鲜超市的崛起亦是如此,甚至以生鲜为核心的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也在资本一路护持下上市。
它们无一不是走了融资频频、极速扩张、占领市场、最终踏上上市之路。
而T11自2018年诞生之日起,就带着资本运作的基因。在还未开店的情况下,首期天使轮融资已过亿,由IDG、光大控股新经济联合领投,国美、远望资本、壹叁资本跟投。
2020年4月,T11又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和玉资本独家领投。
融资后的T11相继在全国开出7家门店,北京5家,上海、武汉各1家。这样“克制”的开店速度被杜勇解读为“T11要做好产品及运营,而不是加速扩张规模”。
T11团队曾向外公布了经营数据,一年时间时,北京首店已经实现了单月盈利,单店累计活跃用户达近15万,主要集中在门店3km半径,7000个全球优选生鲜SKU,客单价180元以上,鲜食销售占比超过65%。
尽管如此,拆解T11开出的门店来看,无论从供应链和管理以及商品,甚至是“定位和模式”都存在一定差异性和不小的经营难度,更无规模效应可言。
例如,朝阳公园店在超市细分业态下属于都市型大型店、广华店是社区型综合店、人民大学当代商城店又属于购物中心型主力店、奥森店又是社区街边店,而上海古北店也是从上蔬永辉接管改造而来。
经营难度大是因为每一家店都不同。
杜勇认为,中国有很强的地域划分,大概分22个城市群,都有本地的物产、口味,也有城市化集群的消费群体。“如果用一套方法复制到所有城市里面,可能很难真正做成功,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全国性商业连锁企业的原因。”
同时,杜勇坦言,“我们对消费者的洞察和认知,前端模型的打造和供应链的匹配,没有做到水银泻地,以前靠创始人的能力实际上永远是有限的,可能我们需要更开放、更创新的结构去应合这个市场。”
在杜勇看来,所有零售的基础一定不要忘掉是从消费者开始,今天的市场,消费者消费行为习惯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们对于好和不好的辨识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每一个门店要把它打造成符合消费者的超级IP,这个事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B轮融资的成功也让杜勇能够有更多的资金去尝试和改变。但对于融资,行业也有不同的看法。
一位零售行业内人士向《灵兽》表示,以T11目前的规模,现有经营数据完全无法支撑资本可预期的投资回报,而T11在此刻能够再受到阿里1亿美元的青睐,更应该是VC的B轮,风投自然有风险。
一直以来,投资机构就是以“投、融、管、退”的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
“这完全与商业连锁的核心价值背道而驰。”上述零售行业业内人士表示,“商业连锁的评估标准更应该集中在客流量、销售额、增长率、利润、供应链以及服务上,可被资本托起的新零售业务,看重的是流量和增长率,尽管其他指标短期不乐观,也并未阻止资本的积极介入。”
2
相互依赖
尽管融资金额并不大,但T11有了新的“归宿”,相比盒马、七鲜等含着“金汤匙”出身的企业,T11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T11有一个“不足”,即核心股东团队没有超市出身的人。
尽管杜勇曾操刀七鲜的创立,但受制于京东内部的问题,最终并未出现在首店的开业剪彩仪式上。在此之前,杜勇的标签是伊莱克斯电器中国销售代表,T11的另两位股东郑庆峰则是杜勇原来的部下,郭军曾是国美副总裁,主要负责电器采购。
没有商超经验创始团队,且内部多为年轻人的T11或许更容易创新,但同时,也很难短期内真正理解和掌握超市的经营核心,尤其是供应链和消费者的需求,因此,T11的商品价格并没有太大优势。
这一点就连杜勇也承认,他曾坦言,T11的就是设计和装修比别人好,卖场陈列和视觉效果比别人好,但综合竞争力还差很远。
这足以说明杜勇有更为清醒的认知和更为谦虚的态度。
但想要走得更远,T11只能靠资本的力量。
在融资信息中,T11称阿里的资金将用于现有自营业务发展,并在零售科技、供应链、电商及实体门店赋能方面做全新尝试。
反观阿里,在生鲜乃至零售行业近两年都是动作频频。从天猫超市最早开设“生鲜”频道、推出“喵鲜生”、“淘乡甜”等生鲜平台,投资易果之外,还在内部孵化了盒马、淘菜菜等品牌。
经过最近一次的调整后,阿里新零售的布局也逐渐明朗。以“淘鲜达+盒马+淘菜菜”为主打,从一二线城市到下沉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包围,在业态方面,更是涉及电商、超市、社区团购,而投资T11的用意也在于此。
据钛媒体报道,T11内部人士透露,除了资金支持,双方还有一些平台对接的工作正在推进。
从这个细节来看,或许阿里正赋予T11更大的希冀。
阿里的重头玩家盒马先后在超市细分领域做了很多业态发展的尝试,但对于高端精品超市仍旧属于空白,而定位“精品超市”的T11一定程度也补充了盒马体系的不足,也许未来大概率会纳入盒马体系。
同时,T11创始人杜勇曾有在七鲜担任高管和合伙人的经历,也曾是果蔬好的合伙人,这些对阿里也都有较强的吸引力,毕竟能够吸取掌握竞争对手的优点。
如此看来,阿里1亿美元投资T11的意图也很明显。
可被资本加持的T11,唯有通过稀释原始股东的股份和团队的把控力作为代价,T11创始团队未来的独立性会下降,同时,资本对其发展和业绩指标进行施压。
而从T11的定位和模式来看,扣上资本的枷锁,对其压力并不小。
纵观T11的开店选址、商圈和消费群体,甚至是物业要求,都是一众零售玩家中最高的,这样的模式也只有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成熟商圈、高消费区开店,租金水平也比同行业更高,所以,扩店难度不小,这也是为何T11至今只开出7家门店的原因。
或许1亿美元解决了T11当下的饥渴,但接下来的路并不好走。
3
零售业需要资本?
T11融到资并不意味着大型超市的冬天正在回暖。
在目前超市业态大形势不好的背景下,T11能够融到资,仍是特殊现象和个别案例。
最基本的逻辑是,如果没有外租区来平衡租金,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城市租金太高,坪效太低,一二线城市愿意出租给大型超市的物业也越来越少。除非像山姆、Costco等这样具有极高性价比的会员店。
随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的变化,就近消费、社区消费、网上消费等习惯正替代大卖场一站购齐的方式,而在未来,超市区域化、小型化、社区化以及线上线下联动化才是趋势。
因此,永辉、家家悦、盒马等玩家早已在更细分多业态进行布局,但从各家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
永辉今年市值蒸发百亿,家家悦仅第三季度因大规模开店,净利润同比减91.72%,盒马靠打价格战刷存在感,这些供应链、网点布局、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是业内领先水平的代表,它们都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同类型企业。
这也从侧面说明超市行业进入下行和变革期。
而在“寒冬”中还喊出要逆势扩张的商超,皆因背后有互联网资本加持,或者上市公司业绩要求的推动。
上述零售业内人士向《灵兽》表示,过去十多年,商业地产发展迅速,作为购物中心主力店的超市也借地产之力,凭着给商业地产贡献人流,以相对较低的租金得到快速发展,但未来十多年,房地产调控发展,购物中心增量会减少,现有主力店超市大部分也在调整升级和压缩面积。
再加上社区团购和线上购物不断的“分食”,商超带客能力和人效、坪效大大不如以往。
就像盒马,其门店线上销售额占比平均在75%以上,门店更多承担的是“前置仓”的作用,若没有线上购物的流量和技术、资本支持,传统超市根本算不过来账,这就是为何包括T11在内的超市主力店门店发展速度远远慢于盒马和七鲜。
当然,以目前的规模和数据能够吸引到互联网巨头的青睐,对T11而言,未尝不是好的出路。
而反观传统商超,在现有客流、现金流及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若加以优化,吸引资本的可行性会更高。也许在区域内“闷声发大财”的传统商超并不差钱,但如果能借助互联网企业的优势,也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有了互联网企业助力,更容易吸引客流,更容易做数字化营销和管理,更容易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当然,传统商超企业的基本功和优势依然要发挥。
如此来看,商超互联网化和数字化势在必行。 ( 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近日,生鲜超市新零售品牌T11完成1亿美金B轮融资。品牌创始人兼CEO杜勇表示,T11年底将开至8家门店,包括北京5家、上海2家、武汉1家。
消息称,T11生鲜超市拟收购上蔬永辉部分门店资产。T11表示,双方确实有接触,现在还在评估的阶段,没有最终确定;上蔬永辉申请已破产清算。
如今,资本对类盒马的大面积生鲜新物种模式的追随者都不是很看好,目前也只有盒马依然还在高速增长扩张,T11为什么还在坚持做零售新物种?
2021年一季度,永辉毛利率同比有2.6%的大幅下滑,至20.2%。同一时期,销售费用率同比上升1.2%。
反复摇摆后,新华都卖壳传闻四起。新华都力捧倪国涛能否顺利出位,能够给予足够的资源支持,还是继续摇摆,都将决定新华都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