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罗森(需求面积:30-150平方米)地铁便利店在试运营期间,地铁店铺的坪效有一半以上店铺是地面店铺的两倍以上。
北京地铁正成为下一个便利店玩家的争夺地。
截至目前,罗森在北京地铁各站完成了35家门店的铺设;京轻也完成30家以上的布局;而多点便利店在月底前达到17家。
北京罗森副总经理车文焕向《灵兽》透露,罗森地铁便利店在试运营期间,地铁店铺的坪效有一半以上店铺是地面店铺的两倍以上。
早在今年7月,罗森、多点、京轻三家便利店品牌就开始了地铁站内便利店的试运营。
根据媒体报道,北京地铁将于年内陆续完成130处便利店、书屋、药店等便民服务设施的开业经营。
时隔近20年,北京地铁便利店才正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此期间,不乏有网友喊话:北京地铁这座铁树终于开出花儿来。
或许,这一次地铁便利店的逐步扩展,将有助于北京撕掉“便利店荒漠”的标签。
1
地铁便利店与临街便利店差异化
《灵兽》通过实地探访北京地铁内的多家便利店发现,与地面便利店相比,地铁内的面积更小,在冷藏货架上的“即食商品”,饭团、寿司、三明治、汉堡,还有便当和各种甜品,以及口罩、雨伞等,还包括充电宝、书刊等。
在部分便利店中,其食物货架或者食物上均会贴有“车站内请勿进食,车厢内禁止进食”的标签。
针对楼内白领、住宅商圈的便利店,其目标顾客是写字楼的工作人员和住宅区的居民。但交通枢纽、学校、医院也有不同的更加具体的目标客群。地铁便利店则更多针对地铁乘客,这些客流对便利店商品的需求也与普通便利店不同。
“在试运行中发现,地铁便利店早高峰和晚高峰人流密集的特点更加明显,早上7:00-9:00客人占全天客人的36%,而17:00-19:00也占到26%。同时,地铁店铺普遍为非24小时经营的时段店铺。”车文焕向《灵兽》表示。
目标群体和场景的变化,为运营带来另一种挑战。
“除了需要应对客流集中、店铺面积小、店内促销、人员招聘等的问题外,还有物流配送的问题,店铺面积小,配送量小、站点店铺比较分散,这些给物流都造成了困难。” 车文焕称。
而关于上下地铁出入口的问题,地铁公司也为商户做出安排,在不影响顾客的前提下物流公司可以使用电梯进出,这些都缓解了物流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地铁便利店内并没有见到便利店中最大的利润点来源——鲜食和速食。
这是由于北京地铁中受到店铺面积小、没有上下水、不能出现异味等条件限制,不能售卖像:关东煮、包子、炸品以及怕遗洒、烫伤类咖啡、豆浆等散装热饮。
对于高利润商品无法售卖的问题,车文焕表示,目前来看无法销售鲜食商品对于地铁店铺整体的毛利影响不是很大。
一位零售业内人士告诉《灵兽》,政府和商家都在尝试阶段,商品和销售数据也会逐渐调整优化,盈利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未来,政府和企业都会找出平衡点的。
2
地铁便利店的经营难度
便利店业态无论是在国内的上海、广州等地,还是国外的日本等国,都是地铁内的标配,甚至还有一个地铁站内设置3家便利店的情况。而北京地铁也是时隔多年后,再次出现了便利店的身影,但在地铁内发展便利店难度系数很大。
首先,是选品。
布局在北京地铁便利店的商家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品类、品种、品牌、配比等要点的研究选择,尽管在上海、深圳的地铁便利店十分成熟,但北京毕竟刚恢复,对消费者和商品的精准定位和分析还需要实践。
车文焕就对此向《灵兽》表示,为了保障顾客需求,同时为了提升地铁店铺销售额,运营还需要进行顾客购买习惯分析及商品类别销售数据验证,做到充分利用狭小的卖场面积,陈列摆放顾客最需要的商品。
加之受限于政策,地铁便利店绝对不是简单的将地面便利店照搬的经营方式。
其次,是成本压力。
有业内人士称,北京地铁便利店的月租金在每平方米4000元-5000元,而大部分的便利店规模在20-25平方米,这样计算,一家北京地铁便利店的月租金达到近10万元,目前,中国便利店日均销售在8000元至15000元,仅租金成本就占据利润的30%。如此看来,开在北京地铁内的便利店不仅失去高利润商品鲜食的庇护,还需要更高的流水以保证收支平衡。
当然,即便租金高,但地铁同样也能为地铁便利店的商家带来更高的客流量。
第三,是地铁便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
由于北京特殊的首都地位,对安全的要求更侧重,所以便利店在地铁里的具体位置也不会完全以商家和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要平衡好人流和安全的关系,毕竟最好的位置就是地铁刷卡机出入口附近的位置,但那里也容易引发拥堵和安全性问题。
相反在临街的便利店尽管受众范围更广,但竞争也更激烈。地面的可选择性更多,不止有不同品牌的便利店商家,还有小社区店“抢食”。
但北京地铁便利店目前主要有多点、京轻、罗森三家,未来并不会有太多的品牌还有机会进入。从目前来看,开店发展速度很慢,网点密度远远达不到地铁消费的基本要求。
基于此,上述零售行业人士向《灵兽》表示,北京地铁便利店并非完全市场化的产物,更是为了配合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打造而做出的一种姿态,一种趋势而已。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地铁便利店经营挑战的难度都可以克服,最大的难度在于政策。
3
对便利店行业的意义
早在2003年,北京地铁内的便利店就突破21家,面积与当今相当,15平方米左右,SKU数量在200-300支。
但随即2003年的一则国际新闻,割断了北京地铁便利店的仅仅两年的“生命”。当年,在韩国发生了大邱地铁火灾,北京市政府出于安全考虑终止了北京地铁内一切商业活动。
直至2019年8月15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服务业扩大开放重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及“允许在新建地铁站等交通枢纽开设商业设施”。才掀开了北京地铁便利店的第二幅篇章。
而在北京地铁便利店“续命”之时,也正是便利店行业的风口。
在此之前,北京便利店市场份额第一的全时在当时也仅有350家。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的数据显示,作为一线城市,北京的便利店数量排在11位,低于同在北方的郑州、天津,数量占上海的三分之一,东莞、长沙的二分之一。在每家便利店服务人口数量方面,北京排名29位。
这不免有业内所言的北方便利店“三个半”生意所致,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北京之所以便利店数量不多,另一原因在于一些公共场所、地铁站等便利店较少,紧紧依靠写字楼、商圈的便利店还是无法支撑便利店的覆盖面积。比如在上海地区,虹桥地铁站内布满便利店,反观北京则弱很多。
如今,北京地铁放开便利店政策,上述行业人士预测,或许会使北京便利店行业迎来新的一轮增长,而夺得地铁位置的便利店商家,对其品牌推广也有一定的作用,有助于打造北京本土的便利店品牌。
而便利店的成功与否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抛开政策因素,对便利店品牌管理层的精细化运作也是一大考验,或许单个门店会因为位置而获得客流量,但长期下去,还是经营能力。毕竟,在地铁站内布局的便利店不是只有一家,有竞争就有会差异,从整体来看,想要在北京维持整体运营的平稳并非易事。
而从国家层面来讲,目前正处于刺激扩大“内循环”的重要关口,北京的商业服务业和上海深圳相比,没有太大优势,如果以地铁便利店的开放为窗口,间接也能开放北京的形象,如此来说,意义大于效益。
但对整个便利店行业和市场来说,挑战很大,尤其对比全国的便利店行业,除罗森领先一些外,多点也局限在北京、华东部分区域,京轻更是新手,而不同的企业运营模式不同,企业也需要有一定的试错过程,从而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
接下来,北京地铁便利店究竟能激起多大的浪花,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下一篇:许家印放了一句狠话!
11月23日,商务局消息显示,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之一的罗森公司已启动在广州投资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已拟将区域总部设于广州黄埔。
罗森(中国)拟通过重庆罗森收购四川哦哦超市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四川哦哦)全部股权,交易完成后,罗森(中国)将持有四川哦哦100%股权。
11月29日消息,天虹股份挂牌转让天虹微喔便利店100%股权,转让底价为3.1亿元,信息披露起止日为2021年11月29日至2021年12月24日。
11月24日,7-11便利店最近在台湾开首间“天素地蔬复合店”,店内提供近300种蔬食料理,四成是纯素品,位于台湾桃园市中坜区长春路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