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更新案例|码头、工厂、仓库、防空洞等变身商业新空间

加得商业   2022-03-21 10:00
核心提示:城市更新已然成了拓展的第二战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出彩,就成了一场考验策略与能力的考试。

城市更新,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以维护、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经济、合理地再利用,从而强化城市功能,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

发达国家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始于上世纪40年代末,随着二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旧城改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至今,发达国家城市改造政策的重点已经从大量清理贫民窟转向社区邻里环境的综合整治和社区活力的恢复振兴。

今天小编来盘点部分国内外经典更新案例,一起来看:

01

伦敦金丝雀码头

从港口到伦敦新金融城,金丝雀码头是近几十年来伦敦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980年前

曾作为伦敦最繁忙的港口之一,装卸货多年直至1980年代,由于不适应新的以大型集装箱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方式,金丝雀码头逐渐衰落并最终关闭。

1985年政府干预并设立“伦敦港区开发公司”(LDDC),负责伦敦约8.5 平方英里土地的重建和更新工作。强大的开发商和充足的财政支持使得大量项目得以成功进行,如港区轻轨、伦敦市机场、萨里码头购物中心、金丝雀码头等项目。直至今日,Canary Wharf 金丝雀码头仍是世界投资者竞相争抢的风水宝地。

02

德克萨斯州珍珠啤酒厂

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珍珠啤酒厂是一项成功的中型城市更新项目。2013年被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AIA/COTE)评为年度美国“十大绿色建筑”。

珍珠啤酒厂始建于1894年,具有百年辉煌史。1985年啤酒厂关闭,废弃十多年后,2001年,珍珠啤酒厂挂牌出售。一年之后, 当地的投资公司“SilverVentures”成功收购了珍珠啤酒厂开始着手大规模改造。

2006年,改造项目的第一期竣工,约67,000平方英尺的老厂房被改建为写字楼,零售和住宅空间;这些空间在项目改造的第二期中被进一步扩大。

2015年,在珍珠啤酒厂的第三期改造中又新添了豪华精品酒店EMMA酒店。EMMA酒店成为国际知名网红。Hotel Emma取名于叫做“Emma Koehler”的女士名字,她是酒店的前身珍珠啤酒厂的老板。该项目除了强调对历史元素的保留,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成为典范。

在酒店的各类功能空间中,自然完美的传承并展示了珍珠啤酒厂的各种年代功用设备与空间文化,成为世界专业设计师改造空间所必须膜拜学习参观的打卡地。Hotel Emma酒店为当地旅游与艺术文化产业的提升贡献了独一无二的IP力量。

经过三期的改造,现在已成为圣安东尼奥市乃至整个德克萨斯州都引以为傲的城市现代艺术街区,拥有咖啡馆、独立书店、精酿啤酒、艺术画廊乃至于先锋酒店等等,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03

东京la kagu

在东京神乐坂地区,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将一座图书仓库改建为“la kagu”城市活动场所

地区以充满历史感的市容闻名于世,设计团队希望结合一间咖啡厅和一间商店创造一种更像自然地形的新型公共空间。

商店面朝过往街道,坐落于小丘的顶端,通过有机形状的木质台阶与下方的邻近人行道相连。台阶在中途分岔,其中一边将人们导向翻新重建的室内空间。该项目作为东京市的新公共空间服务于大众。

通过有机形状的木质台阶与周边相连接

04

国内案例

在我国的革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很多独一无二的东西,防空洞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废弃不用的防空洞被人们重新利用起来,有的被改造成酒窖、饭馆、仓库,有的则变成了博物馆、旅游景点,供我们参观和学习。

1.北京“地瓜社区”

北京“地瓜社区”位于安苑北里19号楼地下二楼,原是一座防空洞。 现改造成了一个总面积560多平方米的社区公共空间。

划分成几个区域:包括图书馆、健身室、共享玩具室、私人影院等,街坊可以较市价低的费用租用,亦可免费在交谊厅看书、闲谈等。

地瓜社区之名来自法国哲学家德勒兹在《千高原》中提出的“块茎说”,通过艺术设计和不同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商业、建筑、互联网等协作,打造共享共治的社区创新平台。

地下空间的利用和管理,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难题。改造后,地瓜社区吸引了安苑北里社区众多居民。老年人来这里会客、唱京剧;学生们在这里写作业、学围棋、办生日聚会;年轻人在这里健身、看电影;一家人或几家人在这里举办亲子聚会。这里成为社区活力的源泉。

2.上海“闲下来”合作社

本项目前身也为防空洞,它是上海第一个兼顾社区中心功能和社会创新孵化功能的项目,不仅成为居民们的社区共享邻里客厅和创新文化场所,也为探索地下闲置空间公益化开发利用的可持续运营,提供了改造样本。

防空洞最终被分隔成36个小房间及通道走廊,设计师将不同房间根据未来的使用功能进行分类,用黄、红、蓝三种不同颜色装饰,同时凸显空间的活泼感:红色为分时段共享空间,蓝色是主理人工作室,黄色则为社区公共空间。

整个防空洞被布置成为潮流感十足的地下街区、众创中心和社区居民可以共享的客厅及书房,此外,不定期会举办一些引人深思的艺术展。

3.重庆“几许町”酒吧

“重庆,是一座布满防空洞的城市 … 上上下下,密密麻麻,到处都是 … 当火锅跟防空洞结合的时候,就产生了重庆最大的特色 … ”杨庆导演2016年的电影《火锅英雄》给我们刻画了“洞子火锅”这一奇观式的餐饮空间。本项目是由原重庆市印制一厂内的三个防空洞改造的酒吧。

抗战期间,重庆军民挖掘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防空工程网,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据陪都防空司令部的统计档案显示:1937年,重庆市共有防空避难设施54个,可容纳7208人,仅占重庆在册人口的1%。从1938年起,日本正式对重庆市区进行轰炸,国民政府随之加快防空工事的建设。至1942年,重庆防空洞数量已达1603个,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78个防空洞,基本可以容纳全部市民。

重庆独特的“防空洞文化”开始融入百姓生活:进入21世纪,市政府在修建轨道交通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原来的防空洞系统,并随之带动了更多公共功能的植入,有的被改造成了地下商场、火锅店、博物馆… 而那些小块头的则被改成了五金店、小卖部、社区纳凉点… 截止2019年,重庆主城区人防工程开发利用率已达到了91%。

本文素材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加得商业,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