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零售行业惟一“老字号” 北京超市发从不止步

灵兽 东方   2022-12-13 08:02
核心提示:时光如梭,不断洗涤着流沙,历经风霜的超市发,时间终究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有一抹新绿在北京城里扎根,陪着北京老百姓走过了66个春秋,并聚焦老百姓的“一日三餐”,获得了众多拥趸者,成为北京老百姓最信赖的知名品牌之一——这便是零售行业里惟一的老字号北京超市发。

一直肩负着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和肉案子的民生供给任务的超市发,是北京海淀区政府民生必需品保障的定点单位,超市发连续十几年位列连锁百强,更诞生了中国超市门店的“坪效之王”双榆树店,成为中国零售行业的标杆企业。

与此同时,超市发连续多年荣膺北京 市知名品牌金奖;2020年,超市发党委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缘于超市发坚持以经营商品为核心,认真研究京城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零售技术,对门店客群不断做聚焦,坚持稳健踏实“小步慢跑”的发展战略。

在近几年来,受疫情常态化影响,行业一片惨淡,实体商场雪上加霜,很多企业在疫情面前生死攸关。销售额和客流断崖式下降,这也成了业内优胜劣汰的窗口期,有些企业黯然离场,有些企业还在艰难转型。

面对行业困局,超市发坚守变与不变的整体发展策略:

一方面,坚持做海淀、做社区、做生鲜、做品质,做有温度的零售商,10余年来北京老百姓每年过冬必备的“冬储大白菜”系列,从未涨价,禀守着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另一方,在积极保供的同时,面对疫情、行业困局,超市发人从未悲观、抱怨过,而是把所有冲击归于“自己做的不够好”并下大力气调整商品结构,认真研究顾客需求,推出了“大单品计划”,与供应商、大牌餐企合作,共同开发新品,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发展之路。

在今年上半年,超市发的主营业务(零售+批发)收入又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或许正是这种既有冬日暖人心的担当,又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才使得超市发这家北京老字号深受北京老百姓喜欢和行业内同行的认可。

这些年一路走来,无论面对怎样的行业困境和自身的磨难,在超市发身上看到的总是积极乐观的精神,永远充满着希望。

也正是这种阳光向上,坚韧不拔的精神传承,不断擦拭着它门头的那抹新绿,温暖如初。

1

元年

作为老字号,在不断刷新成绩的背后,超市发也有着一段绵长的故事。

前身是北京海淀机关学校联合消费合作社、北京海淀区副食品管理处和北京海淀区副食品公司的超市发,元年起于1956年。

到1958年北京市海淀区商业局成立,部分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升级转为国营商店,许多个体商店被国营吸收,城乡集市贸易也被关闭,还多次取缔了个体商贩,商品市场日趋冷落。

转年,计划控制手段加强,购销活动一律纳入计划轨道。彼时,海淀区商业局规定:商业部门未经许可不准向外埠采购或批售商品,严禁以货易货等。

接下来的1960年,城乡集市贸易基本被取缔,商品流通渠道基本上只有国营这一条。粮、棉、油等重要商品开始凭票证定量供应。翌年,海淀区商业局下发通知,明确规定社会专业商店原则上不经营主副食品,海淀区居民的食品供应完全由国营商业负责。

在不断的跟随政策调整、改制下,到1965 年 12 月,北京市食品公司海淀分公司更名为“北京市海淀区贸易公司”。

同时,海淀区开展地区商店与机关商店试点,开设了一批综合性商店。最终全区成立了 20个地区性综合商场或商店,以及蔬菜、煤炭和食品加工等3个经理部,直属区贸易公司,负责全区的商品供应。

正是在这段时期,以销售蔬菜、副食、调料、糖果、糕点等为主的综合性副食品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开在了海淀的各个角落,开始成为京城老百姓的“菜篮子”。

1980年,副食品管理处与海淀区蔬菜公司分开,成立北京市海淀区副食品公司,设有学院路、五道口、北太平庄等多个基层店。

1992 年,撤销联店,成立分公司:清河、西苑、清华、北蜂窝、学院路、塔院、永定路、四道口、中关村等9 个联店改为分公司。并成立购销公司,将副食杂品、食品水产、干鲜果品采购站、紫竹院联店批发站合并成立海淀区副食品购销公司。

同年4月份,北太副食商场、双榆树商场为海淀区首批“上船企业”。之后,在国际商联的帮助下,在文惠园商场进行试点,改变经营方式,增加经营品种扩大经营范围。从原有的 500多种扩大到副食、食品、蔬菜、水果、文化用品、日用百货等 2300余种。

三年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决定,撤并区副食品公司、区菜蔬公司组建北京超市发商贸集团。

“超市发”的名字由台湾省国际商联洪先生所起,寓意是“超前一步、市场运作、发展发达”。

这时,公司共有超市9家、仓储式商场3家、便民店21家。

到1996年9月,原购销公司与双榆树商场合并,成立超市发购销公司,实现批零一体化。转年,伍富连锁店所属的“伍富超市样板店”正式营业,后经海淀区政府统一,北京超市发商贸集团将其下属的伍富连锁总店、购销公司、果菜配送中心三家单位合并,成立了超市发连锁经营公司。

1999年10月,超市发改制为北京超市发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北京市首家连锁超市。

2

改制

从元年到改制完成,超市发一路走来顺风顺水。

直到2000年,正值中国零售市场大卖场涌现,外资巷战之时。

1995年和1996年,家乐福和沃尔玛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并大肆拓展。尤其是家乐福,扩张迅速,让整个中国零售行业杯弓蛇影。

市场竞争激烈,各家跑马圈地。此时,北京当时的另外一家连锁零售企业天客隆,投来合作意向,想要通过双方的重组、兼并的模式来扩大规模,以与当年入华的国外零售企业相抗衡。

但事与愿违,这场兼并竟走了长达两年之久。直到2001年底,天客隆以4171万元净资产入股超市发,双方各占总股本的34.77%,其他股份由职工持股会等持有。

兼并后的双方总资产8亿元,门店数量达到101家,成为北京最大的连锁企业之一。

可惜,事情发展的总是那么不顺利,后来因为理念不同,双方开始对簿公堂,掀起了长达13年之久的诉讼之战。

更让超市发雪上加霜的是,这一边股权纷争尚未停息,在2004年4月物美又收购了超市发25.03%的员工股。

超市发的艰难时刻,也成了股份改制后的第一道“大坎儿”。

有两年的时间,被迫深陷股权纠纷的超市发,公司总部造人围攻,使公司无法办公;店铺无人管理,出现许多问题;股东会、董事会无法召开,公司陷入瘫痪。

而在此时,超市发人的坚韧、执着,不怕困难的精神也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坚信“人不自救天难助,超市发只能靠自己成长”,时任领导班子,带领着全体员工,抛开股权纷争,一心做经营。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超市发便从亏损逆转,重新盈利。此后的每一年,超市发业绩均保持着比较高速的、持续稳定的增长。

紧接着2006年,超市发制定了长远计划,门店升级改造是超市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主要是通过升级门店硬件设施,科学合理为顾客选择商品,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强与顾客的沟通等方式,与消费者变化时刻保持同步。

做到因客而变,与时俱变也是超市发鲜明的特质之一。

双榆树店属于超市发面积最大的一家店,营业面积4200平,1996年由百货商场改造成超市,经营品类包括电器、百货、食品等一应俱全,年销售额多年稳定在3亿元规模。

当时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双榆树店不足一公里的商圈内,家乐福、沃尔玛、欧尚、麦德龙、易初莲花、乐天玛特等国际知名品牌的超市大举围攻,物美、美廉美以及专业店、便利店,也遍地开花,使得双榆树店的经营优势开始被瓦解,2004年销售额一度下降到2.4亿元。

改造前虽然遭到了诸多质疑,但双榆树店调整后成绩喜人,客流增加,第一天开门纳客实际交易量就达到20000多次,年营业额又回归到了3亿的水平,成了名副其实的“坪效之王”门店。

3

重生

2016年,困扰超市发13年的股权问题迎来彻底解决。

彼时,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持有34.77%、天客隆持有34.77%、物美集团持有25.03%,其余股份由4个小公司和自然人持有。全部收回后,意味着超市发实现100%的国有化,重回海淀区政府控股。

同年12月14日,超市发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北京海淀置业集团收购物美、天客隆所持有的超市发股权。超市发党委书记李燕川出任新一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增庆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赵萌任董事,其他两名董事刘新泉、侯琴由海淀置业委派,代表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出任。

股权的回收,让超市发扫除全部制约发展的因素,开启了全新的发展扩张之路。对于超市发来说,这个13年等来的突破实在不容易!

2016年开始,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超市发的新变化:开店步伐加速,门店改造升级让人耳目一新,超市发在这一年完成了蓝润店、万泉庄店、花园路店和万柳店的改造,完全颠覆了此前的卖场形象,变得更加年轻、时尚,迎合了品质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顾客需求。

在这一年里,超市发接下来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清晰,定位明了。

未来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定方向;二是,带团队;三是,找项目;四是,分好钱。

在经营上,重点挖潜三个大方面:

一是,将现有门店调整升级,始终围绕商圈顾客结构,设计更加清晰的门店定位和服务,集中力量做好生鲜品类经营,挖潜生鲜加工,满足社区顾客在餐桌上的高频刚需。

二是,结合社区定位和年轻客群的需要,在店内增加即买即吃的中西式美食,开发更多现场制售食品,同时增加冷链配置,扩大低温品类。

三是,继续着眼于北京市海淀区门店网点布局,做深做足海淀,将超市发打造成一张海淀百姓离不开的生鲜食品供应网。

同时,根据不同业态的门店和门店周边不同的核心消费客群,打造“千店千面”,来满足顾客群的需求,不断跟着顾客变,不断跟顾客去融合。

此外,在围绕一家人一日三餐的五种业态基础上,2017年,超市发又与罗森便利合作,衍生出了超市发罗森便利店,围绕“做一个人的生意”的新业态,目前超市发罗森便利店已达到32家。

4

蝶变

步步紧跟时代,不离零售本质的同时,坚守做有温度的零售商,是超市发这些年来的变与不变。

一位双榆树店的老顾客表示,“双榆树门店改造时,我三个月没吃熟食,直到门店重开。”

另外一位双榆树店的老顾客,搬了家后还时常开车或坐公交来店里购物。

基于门店与顾客十几年,甚至三四十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为了能给大家更好的到店体验,2018年,超市发又做了对门店新一轮的升级。

对包括旗舰店双榆树店、学院路店和玉泉路店进行改造。

对超市发不同门店顾客的深入研究和了解,这亦是超市发打造“千店千面”的初衷——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比如,超市发学院路店,因为是高校聚集区和周边社区林立,因此设计和商品组合就更加时尚、活泼、有活力。

全新亮相的学院路店超市面积约为2400平方米,SKU约为8500个,生鲜商品面积占比达到50%,餐厨类商品SKU占比较之前提升了10%,并加大了净菜、半成品、鲜切水果的占比,未来还将不断提高。

学院路店的复合客群就要求超市发平衡客群需求,做好商品的节奏。同时,门店还针对学生客群增设了大量文创用品和创意小家电,例如一人食电热锅,超迷你料理机,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的台灯等。

超市发玉泉路店因为是老北京人聚集区,所以专门设置了文化墙,将具有商业传承特色的老照片陈列其中,让顾客切身感受北京商业的变迁,找回记忆中的温暖。在装修装饰中以红墙、灰瓦、云纹、燕窝、格窗、脸谱等元素点缀,尽显老北京范儿。

而针对周边餐饮缺失的情况,超市发将超市面积压缩了1000平方米,与大懒龙、文宇奶酪、包子炒肝等京味小吃合作,打造特色美食街。此外,在经营品类中还引进同仁堂、红螺、稻香村、月盛斋等北京老字号品牌,更显店铺的北京特色。

5

逆境

2020年疫情来袭,让零售行业受到冲击。

受整个宏观经济,包括零售变革、多元竞争的影响,实体商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业绩的不断下滑,一些实体零售企业束手无策,但在疫情面前也有很多零售企业做出多种措施调整应对。

同样深受疫情影响的超市发,在2021年销售额同比虽有下降,但利润却有所上升。即便与正常年份的2019年相比,超市发的业绩也有所增长。

在新的挑战面前,超市发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一是,控制成本,放慢开店速度;二是,调整门店,包括商品结构等。

但这些调整都是不停业的软调整,比如商品结构与目标顾客群更匹配,增加了堂食等一些毛利更高的商品。

2021年超市发新开门店速度开始放缓,同时也关掉了几家亏损门店。销售额虽有下降,但利润有所上升,员工工资收入也有所上涨。

同时,超市发对门店的定位也更清晰,主攻生活超市和生鲜超市,面积在500-1000平方米,选址多位于社区出入口。

去年,超市发下大力气调整商品结构,认真研究顾客需求,推出了“大单品计划”,并与供应商、大牌餐企合作,共同开发新品,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发展之路。

此外,与供应商联手深度开发一些顾客需求的3R品类产品,比如与月盛斋一起开发的筋头巴脑、羊蝎子、酱焖牛尾等等;与烘焙品牌一块开发的零添加、减糖减盐减油的面包、动物奶油的甜品等。

这些深度开发的自有品牌商品,成为超市发去年的爆品,比如月盛斋系列4支单品4个月销售超226万,面包系列4支单品5个月销售163万。

今年上半年,在此前开发的基础上又继续开发了红烧牛腩等一些列产品,上半年开发的自有品牌的销售额超过了400万,烘焙系列将近500万的市场份额。

面对疫情带来的如此大的变化,超市发交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

2021年,超市发在战略上并没有做大的调整,只是做了一些战术上的调整,并且快速行动。

在任何逆境中,超市发用乐观的态度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并积极找到自己向上发展的方向,找到了新的销售增长点,能够分析透自己,分析好整个行业,也能够分析好顾客,并满足顾客的需求。

这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并不容易。

6

传承

今年对于超市发来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

11月23日,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陈文超市发颁发了“北京老字号”牌匾,超市发正式以“北京老字号”企业身份挂牌。

陈文表示,“作为一个海淀人,我对超市发的发展可谓是亲身感受,超市发66年的发展历史我亲历了一半。作为北京老字号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超市发的加入增强了协会的实力。”

目前,超市发现有连锁店174家,分布于北京市和宣化张家口地区,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其中北京市内直营连锁店88家,加盟店39家;公司目前拥有批发、物流配送等全资子公司;物流配送基地达3万余平方米,有近6000平方米的生鲜商品恒温库和低温库,并立足海淀区发展,以“海淀国企、放心品质”为品牌形象做深做足海淀市场。

66年的历程中,超市发在有限的条件下“小步慢跑”,稳步拓展。在行业所有企业大肆全国扩张、广开大卖场之时,超市发拒绝“发展大卖场,政府从用钱用地方面的支持”诱惑,始终坚持只深耕社区商业,专注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不盲从,不跟风。

而如今,社区商业已成为实体零售的未来趋势,也是未来最具竞争优势的业态。但超市发依旧坚持稳步发展的基调,坚持“有质量的活下来,才有希望”。

在发展定位坚持“四个做”——做海淀、做社区、做生鲜、做品质;在商品定位上,更多的突出“果菜生鲜”;在运营上,超市发更多地突出单店盈利可复制。

此外,这几年,超市发一直在强调要“千店千面,随需而变”“做有温度的零售商”,这样才能去更好地应对实体店的竞争,应对线上的竞争。同时,突出实体商超的最有特色的这一部分、最有价值这一部分。

时光如梭,不断洗涤着流沙,历经风霜的超市发,时间终究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对于此次获得北京老字号认证,北京市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原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表示,此认证是全国超市行业的第一家,对于超市这个90年代才在国内出现的新兴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对同行从业者起到了鼓舞作用。超市发一直以来在传承中创新,希望未来,在超市发班子的带领下,能够越来越好。

超市发董事长王增庆表示,超市发能够成功申报北京老字号,是一代代超市发人共同创造出来的。成为北京老字号不是一个句号,超市发今后还要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与协会加强合作联动,双向输出,共同创造价值。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超市发北京老字号
本文转载来自:灵兽 东方,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