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启力
编辑/GymSquare编辑部
在2023年运动瑜伽旺季到来之前,梵音瑜伽(需求面积:300-600平方米)倒下了。
根据梵音瑜伽官方公众号,由于巨额债务压力,梵音瑜伽全国80家门店暂停营业。根据多个微信群和小红书账号,梵音瑜伽1000多名员工已经欠薪半年以上,公司近期融资希望落空,目前由于全员瑜伽老师停摆,高管离职,门店当下属于无人管理状况。
按照梵音瑜伽创始人饶秋玉在官方公众号表示,目前公司包括会员未耗卡、房租及员工公司,有数亿债务。「当融资一次次失败,大部分员工的忍耐力已经到极限,所以艰难宣布停业整顿」。
图源:梵音瑜伽
GymSquare独家采访梵音瑜伽前高管,其高管团队2月15日多数离职,24日晚公司员工得知融资自救计划失败,开始全员停摆,导致门店不得不停业。
GymSquare从梵音瑜伽另一名前高管得知,虽然欠薪已半年,但全员寄希望于3月份行业旺季回流资金,但融资失利和负面信息的扩散,导致公司快速陷入危机。根据知情人员透露,目前梵音瑜伽在北京已有经侦介入。
经营20年的梵音瑜伽,就此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梵音瑜伽2002年在北京成立,目前在全国北上广深等城市有超过80家场馆,累计服务会员规模超过50万名,瑜伽教培人员超过6万名,总计年营收近5亿。52岁的梵音瑜伽创始人饶秋玉,在瑜伽领域有较大影响力,是中国瑜伽领域开馆规模最大,教培规模最大的品牌创始人之一。
而在2022,瑜伽连锁品牌上海瑜舍瑜伽暴雷,加上早些时候长沙隐瑜伽倒下,中国头部三大连锁瑜伽品牌先后陷入经营困境。
即便不少会员,对梵音瑜伽的服务依旧认可,但隐藏多年的经营危机,终于在正式复苏前全面爆发。预付费的顽疾、松散的管理和较高的运营、人力成本,终究将这个中国头部瑜伽品牌拖入困境。
01 梵音瑜伽的危机始末
梵音瑜伽倒下,似乎是典型的「预付费模式」危机扩散引发的必然事件。
2022年10月,梵音瑜伽全国超过1500名瑜伽教练的薪资,陆续属于停发状态。内部高管主要以引入投资机构,以及2023年瑜伽行业恢复在即为由,稳住了全国近2000名团队成员。
「很多瑜伽老师年底几乎无收入回家过年」,在GymSquare对梵音瑜伽相关高管的采访中,公司危机在2022年下半年便处于待爆发的状态,但多年经营的信任基础,团队选择和公司共渡难关。
2023年初,某武汉某个人投资机构,以及另一互联网投资结构接洽梵音,希望注资,但由于债务量以及需要资金量较大,最终未落地。高管团队获悉相关情况,2月15日提出离职。而2月24日晚多数员工得知相关信息,便停摆要求发放工资。其中多数欠薪4个月以上,少则5-6万,多则十多万。
GymSquare从相关高管团队获悉,目前预计员工工资、物业、房租类似2亿左右,加上未耗课6亿左右,预计8亿债务。
按照目前相关门店单月50-100万的现金收入,短期不足以弥补相关债务。「只有一定规模的资金进来,才能缓解危机」,相关高管对GymSquare表示。
目前,梵音瑜伽武汉两家门店已经有相关公司接手,而其它不少A类门店,也有相关瑜伽馆主及老师接洽。按照梵音瑜伽上海、北京、深圳各20家左右的门店规模,预计未耗课债务涉及近20万会员。
梵音瑜伽采取全部直营模式,资金采取预付费模式快速回流,因此负债经营成为危机的最大导火索。其中,梵音部分门店也有多个入股的个人股东,因此公司面临「非法集资」的问题。经营风险之外,公司即将面临不小的法律风险。
根据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相关机构也已介入。
02 预付费模式 「 肇始 」
「松散经营」加剧
梵音瑜伽在瑜伽领域服务口碑并不差。根据相关会员的采访,「梵音瑜伽的满课率,和硬件环境,是行业头部的」。因此,用户的充值和续课,一直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但公司的高成本开店,以及松散的管理模式,使得梵音瑜伽的单店本身很难盈利。
按照GymSquare对梵音相关高管的采访,梵音瑜伽在预售之后,单馆的营收在50-100万不等,而房租和人力成本占到近70%,加上营销和总部等其它成本,单店本身无法盈利。
因此,预付费的模式,给梵音瑜伽带来了快速回笼的现金流。按照梵音瑜伽相关高管透露,新馆开业三个月可达到过千万的现金收入,加上会员入股的收入,新开单店能给梵音瑜伽带来超过2000万的现金。
这也成为梵音瑜伽度过债务危机的最有效办法,即便疫情,梵音瑜伽在疫情三年依旧开设十多家场馆,成为公司度过危机的唯一办法。
预付费几乎是梵音瑜伽当下危机肇始的源头,而梵音瑜伽松散的管理,让这场危机提前到来。
首先,梵音瑜伽老师的课时费在行业一直属于头部。「为了留住老师,进而留住会员,梵音瑜伽开出了高出行业的薪资」,按照梵音瑜伽前高管的描述,教学2年以上的瑜伽老师,可以拿到3万的工资,而公司月薪5-6万的瑜伽老师,也不占少数。
高薪留住了老师,留住了会员,也留住了不断续费的现金流,但让梵音瑜伽人员成本高企。
而梵音瑜伽的高定位装修,也抬高了门店的硬成本。按照梵音瑜伽前市场部高管的描述,高成本让门店无法盈利,但保住了基本现金流。
公司甚至开始了多元化经营,包括素食餐厅、冥想APP,和线上视频课等。其中素食餐厅最多时候15家门店,疫情关闭多家。其中上海某核心地段素食餐厅装修成本数百万,也快速在疫情关停。
多元化的经营,似乎并不适合这个以瑜伽馆为主的传统公司。其中五年间的多位总经理先后离职,也给这些新业务带来反复的管理成本。
预付费模式的负债经营,松散的管理抬高了风险,而疫情的极端外部市场环境,几乎让这家行业头部瑜伽公司的倒下成为必然。
03 瑜伽馆的未来
如果算上隐瑜伽、瑜舍瑜伽,连锁瑜伽馆在中国几乎难逃危机魔咒。其中包括瑜伽模式中,高度的非标、瑜伽老师和会员的高度粘性,以及行业低入门门槛属性,让瑜伽甚至比健身俱乐部的连锁化经营更为困难。
以梵音瑜伽为例,根据相关内部人士描述,梵音瑜伽的教培在行业属于头部水准,因此瑜伽老师本身也较为优质。
梵音瑜伽把口令、体式标准化,甚至梵音瑜伽理念,在全公司得到了较好的传递。其中,梵音瑜伽武汉静修中心近6万平米的场地,在行业也属顶尖水平,为公司培养了优质的人才。
但即便如此,瑜伽天然的「老师-会员」习练模式,让瑜伽服务本身的重心,都押注在老师端。老师带学员开新馆的案例数不胜数,因此「高薪养教练」,成为梵音模式中,被动的选择。
根据精练GymSquare《2021中国瑜伽行业报告》,中国瑜伽场馆城市分布高度分散,其中一线、新一线和其它城市占比分别为14.5%、25.2%和60%。其中,小微型单体瑜伽馆占主要,社区门店为主。
因此,在看得到的未来,这一趋势依然将延续。2023年的运动行业复苏,正在快速发生,随着更多头部瑜伽馆及健身房的危机爆发,瑜伽馆的预付费储值意愿将大大降低。单次付费,或经营稳定的单体瑜伽馆,将有机会在新的行业阶段下快速复苏。
预付费模式是包括瑜伽馆在内,中国运动健身行业的共同问题。而这种模式的变革并未朝夕之日,在场馆经营危机四伏的当下,这种模式预计依然将持续。
但展望运动健身风潮逐渐盛行的未来,跨过危机的健身和瑜伽场馆,将迎来新的机会。
企业以“运动+”主题形式,赋能成人的运动与社交,创造出一种富有娱乐性、社交性、一站式体验多项运动的运动集合空间。
关键词:PARTY KING运动街区武汉极社Be Infinity 2023年02月22日
在互联网上搜索标题带有下一个lululemon的文章不胜枚举,似乎每个入局健身领域的服饰品牌都希望自己的身上能打下lululemon竞争者的烙印。
全球冥想市场预计将在2022年-2029年以18.5%的CAGR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52.95亿美元增加至205.32亿美元。
目前市场上,风头正盛的有MAIA ACTIVE、暴走的萝莉、粒子狂热这样主打瑜伽裤的国产品牌,也有Keep和迪卡侬这样的大牌运动厂家。
关键词:LululemonLululemon瑜伽裤 2023年02月17日
线下滑板俱乐部,作为滑手与玩家社交的重要聚集地,不仅承载当地滑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更是商业人探索滑板商业化的线下实践。
2022年阿迪达斯公司销售额从213.34亿欧元增长6%至225.11亿欧元,营业利润从19.86亿欧元大减至6.69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