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户外,已经成为商业热词,相关的场景、业态正在不断更迭。即便是曾经站在潮流前端的品牌或者空间,也有可能因为市场的转变,光环减淡。比如,Nike旗下的NikeLab,集运动和时尚为一体,一度引领着运动潮流,如今也在陆续关店。
NikeLab纽约店、东京店接连关闭
1月底,NikeLab位于纽约和东京的两家门店相继宣布正式闭店。
其中,位于美国纽约SoHo区Mercer Street 的NikeLab 21M,是NikeLab首批亮相的六家概念店之一。该店最早开业于2008年,也是Nike在纽约的第一家运动服零售店,是纽约球鞋文化、街头文化聚集地。随着NikeLab项目的启动,该门店也自然而然地升级成为其在纽约的首店。
同期关闭的,还有位于日本东京南青山的NikeLab MA5。这是NikeLab在全球的第七家门店,于2016年12月开业,也是继NikeLab在日本Dover Street Market Ginza开设店中店后在日本正式设立的首家独立门店。NikeLab MA5的前身曾是藤原浩的概念潮店the POOL aoyama,店内保留着建筑原本的结构,也将日式风格融入其中,比如打造了榻榻米风格的更衣室。
NikeLab作为Nike在2014年6月推出的全新消费者体验终端,融合了实体零售店、在线商务以及数字融汇,旨在为消费者打造最新的耐克领先创新体验。
彼时,Nike在互联网和全球各大城市对NikeLab展开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广告,更一口气在全球开设6间店铺,每一间都有自己的编码——伦敦的“1948”、纽约的“21M”、上海的“X158”、香港的“PS7”、米兰的“ST18”以及巴黎的“P75”。此后,东京的“MA5”、芝加哥的“669M”也相继登场,并以店中店的形式进入了买手店Dover Street Market纽约店、东京银座店、伦敦店以及北京店。对于球鞋爱好者、潮流追随者来说,NikeLab几乎成了所在城市地标一般的存在。
此次,NikeLab两家店铺的悄然退场,不禁让人有些唏嘘。算上更早之前就已经闭店了的NikeLab 1948,这个曾经的顶级运动概念空间不知从何时起被淹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中。
早期创新领域的开拓者
过去,承载着Nike品牌最高端潮流的概念,无论是产品还是空间,NikeLab都可以说是走在了创新前沿。
从产品上来看,Nikelab致力于为消费者呈现那些超乎想象的前瞻性产品,以及被重新演绎的经典运动产品。
比如,NIKE旗下的ACG系列(ALL Conditions Gear,全天候装备),曾在2000年后的十余年间无人问津。直到在2014年以Nikelab ACG重新亮相后,在德国先锋机能品牌ACRONYMR主理人Errolson Hugh的加持下重获新生,引发新一轮Urban Outdoor热潮。据了解,从第一季开始,NikeLab ACG就被二级市场的贩卖者列入了“抢购”名单,高价难求。
当然,在联名并不算太泛滥的时期,与不同品牌的频繁联名更是让Nikelab活力无限。在Nikelab的联名清单里,有着Stone Island、Sacai、ACRONYM、CLOT、COMME des GARÇONS、VLONE等各类潮流品牌,也不乏Kim Jones、Riccardo Tisci、Olivier Rousteing等知名设计师。通过与不同创意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特别产品系列,构成了NikeLab独有的产品分类,也推动着NikeLab由高端运动支线上升到了时装领域的范畴。
对于耐克而言,创新并不局限在产品上,NikeLab零售空间的设计就从产品设计中汲取灵感,少即是多、功能实用、模块化等耐克设计理念的核心原则,在NikeLab空间的固定装置、构造材料和功能性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以NikeLab X158为例,其空间设计是以“环保再利用”的废弃材料为主体,装修剩下的废木料被制成精致鞋盒,回收材料则搭建成收银台。这背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环保建筑设计公司Miniwiz创始人Arthur Huang,他以运用环保材料设计作品知名,一手负责设计NikeLab全球门店设计,充分发挥循环可利用材料的潜力,推动零售空间设计的不断发展。
正如其实验室 LAB 之名,NikeLab的身上一直贴着大胆、创新、新潮等标签。即便NikeLab不再开设新店,其仍能给当下的一些零售品牌带来启发。
探索更为多元的零售模式
事实上,随着线上销售渠道的完善和大众消费渠道的改变,NikeLab的地位和生存空间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Nike也并没有止步于NikeLab,而是不断探索新的零售模式,迎合新世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
近年来,耐克新开设了不少诸如「Nike House of Innovation」、「Nike Rise」、「Nike live」、「Nike Unite」、「Nike Style」等零售概念店,以不同的分工与职能争夺消费者心智。
- House of Innovation,为Nike重新定义了旗舰店概念,以超大的门店空间,汇集创新产品科技、领先设计风格和优质消费体验。全球首家House of Innovation于2018年10月在上海南京路揭幕,目前已有上海、纽约、巴黎三家概念店。
-Nike Live,意在成为「消费者邻近社区的数字服务中心」。全球首家门店2018年在美国洛杉矶亮相,2021年首登中国,进驻上海兴业太古汇和北京三里屯。
-Nike Rise,全球首家店落户广州,以城市服务为目标,以服务本地会员为主要功能导向,将门店与城市体育文化紧密结合。
-Nike Unite,强调服务当地社区,旨在通过提供全新的店内外体验,紧密连接、服务当地社区社群,倡导将体育运动精神根植于人们更加日常的生活中。首店在2020年推出,目前也已登陆国内。
-Nike Style,以各式数字互动形式,形成与消费者共创产品的“运动潮流创作空间”。2022年7月,全球首家Nike Style在首尔开业,9月NIKE STYLE中国首店登陆上海TX淮海,全国第二家、西南首家NIKE STYLE于年底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开业。
对比之下,NikeLab的产品优势、空间优势不再,关店似乎是大势所趋。毕竟,通过实体空间乃至店内的产品、活动来传递品牌理念、融入本地社区、拉近消费者距离,已成为品牌们当下发力的重要方向之一。
努力尝试零售模式创新的品牌远不止Nike,品牌们对于未来零售空间的尝试从未停止且愈发大胆。我们有理由相信,后疫情时代实体零售定能迎来转机。
2022年,以露营为代表的小众户外运动进入“全民时代”,资本主要流向与城市户外相关的功能性服饰,以及体育教培等细分赛道。
传统老牌遭遇增长瓶颈,国产品牌迎头赶上,海外小众品牌和网红博主自有品牌都在对尚未饱和的运动服饰市场虎视眈眈。
在此次调整后,这种集合式的品牌管理正在向单品牌管理过渡,管理者开始各自对主管品牌负有更大的责任。
随着中国的疫情管控逐步放宽,各种户外活动如露营、飞盘、骑行等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也能进一步带动体育运动品牌的消费和增长。
丁世忠已经开始选择亲自带队。在他的规划中,将培养新一批安踏管理架构和人才培养体系,并带教一个以85后及90后为主的“安踏干部冠军班”。
虽然北美仍然是lululemon最大的市场,但在中国市场,lululemon业绩表现十分亮眼,中国有望将成为其除北美之外的第二大市场。
FILA不仅在第四季度成为安踏体育旗下负增长最为严重的品牌,就去年全年的业绩来看,FILA品牌也成为了安踏体育旗下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