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断言:
“世界经济面临失去的十年。”“当前到2030年的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可能比2000年到2010年低三分之一。”此局势下,
2023上半年,商业秩序注定难以完全回归,依旧负重前行,努力抚平“疤痕效应”。放眼全球,美国经济仍见韧性,奢侈品牌密集开店,但亚马逊、诺德斯特龙百货裁员潮未止;欧洲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危机四伏,商业苦寻脱困之策;日本股市涨势如虹,三井不动产等企业锐意创新;而俄罗斯和澳洲市场出现品牌集体撤退潮。再看中国,香港商业复苏“谨慎乐观”,但开放的空间与姿态,正在重新激活这座购物天堂。内地商业地产格局被重构,港资、外资趁势抄底;国际美妆、户外运动、烘焙品牌,新面孔迭出;“风水轮转”的世界首富访华、巡店,成了一种新流行……
●图源/微博@老佛爷百货(需求面积:20000-30000平方米)中国
瑞安新作蟠龙天地,五一前揭幕。经过九年改造,城中村变“江南水乡”,成商业在地化新样本。进入6月,香港置地、嘉里建设、新世界皆有喜报。
香港置地发布“双环战略”发,上海西岸金融城项目定位“未来城市进化范本”。
嘉里建设上海金陵东路221亿元“超级地王”,一锤定音。
K11 Select首次引入上海。不同于港资加密上海的“集体战略”,外资选择围猎四方。法国老佛爷百货华北、大湾区、西南加速快跑。
官宣落地北京昌平超极合生汇后,联手合生商业计划2025年中国开出十店,其中深圳、重庆及澳门店今年上线。新加坡仁恒置地
,押注苏州仓街,
酝酿一张华东高端商业进阶券
。3月开启“游园寻艺”2023春夏系列限时快闪店。OTB集团主席 Renzo Ross首访苏州,亲自站台。永旺主战华中。
钟情武汉,2月武汉第8家永旺梦乐城选址蔡甸城关,6月江夏永旺梦乐城竣工。拓疆长沙,
“计划在长沙投资6-7家购物中心
”。港资、外资猛攻内地,凭实力低位抢入,占住下一轮增长契机。这印证了新世界发展主席郑志刚去年8月的预判,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见底。”
●图源/Studio Ghibli 日本吉卜力主题公园在中国,
城市火拼经济,抢建大型乐园。迪士尼先后“被传”落户天津、青岛、成都、武汉;昆明掷金百亿元在主城区及周边区县建多个大型主题乐园;上海、深圳、四川眉山的乐高乐园开工;温州引入荷兰“芬妮&特恩”首个中国主题园区;香港航天城内的【11 Skies】 娱乐设施,计划下半年亮相。在日本,
国际级IP游乐园扎堆而来。吉卜力主题公园官宣上新「幽灵故乡」、「魔女谷」两大新主题区;亚洲首座、全球最大的哈利波特影城6月16日正式开园;东急不动产“涩谷樱花舞台”预计年底前竣工。在美国,
弗罗里达州的奥兰多环球影城度假村将新增一个超级任天堂世界乐园区域,预计2025年开业。全球文旅商业火爆,或再次应验了一条规律:
经济越萧条,娱乐消费越发达。
2023年上半年,国际美妆大牌中国市场业绩连连失守。雅诗兰黛最新财报披露,连续4个季度收入下滑,市值大跌被传卖身。欧莱雅危机感更重,中国所在的北亚区今年1季度销售额增速1.9%,全球垫底。资生堂表现稍好,但中国销售额远低于日本市场,且同比下滑3%。国际大牌美妆丢失的份额,部分
流入了国货美妆与奢品美妆的口袋
。手握高科技、功效全、性价比高三张王牌,薇诺娜、华熙生物、珀莱雅、自然堂业绩连涨。开云集团、LVMH集团节奏神同步,
亲自下场做美妆
,前者成立美容部门,后者重组美妆部门并在上海设美妆亚洲研发中心。 医美是另一个维度的分流。
“攒着钱做医美”,把钱花在刀尖上。护肤品日久见效,效果一千个消费者有一千种感受,而医美效果立竿见影。 中产钱包缩水、迷恋存钱,
但不至于买不起600元一瓶的雅诗兰黛、欧莱雅精华。
变美刚需仍在,只是中产女孩们找到了性价比、优越感、效果性更强的氪金选项。
●
图源/小红书@BUTTERFUL & CREAMOROUS 虎头局获老股红杉资本追加数千万元融资,泸溪河拿下创立10年来首笔融资,以中式宫廷糕点灵感做曲奇的莎布蕾等品牌登上资本舞台。 但新中式烘焙“破冰回温”的闪烁信号,但却没能撑过3月。
虎头局破产清算,欠款2个亿。墨茉点心局,杭州、武汉门店连关,撤离外地,退回湖南大本营。 网红“双子星”暗淡,中式烘焙熄火。相反,西式烘焙赛道异常热闹。 PAPER STONE BAKER、La Boutique de JR等欧包品牌相继入驻前滩太古里、BFC、环宇荟;日式烘焙TOKYO MILK CHEESE FACTORY、PABLO芝士挞挞蛋糕、BAKE CHEESE TART、Shinsaibashi gram重新带动芝士蛋糕、舒芙蕾单品“新生”。 银座仁志川,日本超人气高端吐司店,中国首店开业日,上海淮海中路“炸”了,
#黄牛加价倒卖吐司300一条#
冲上微博热搜。 初创于韩国,爆红于中国的法式烘焙B&C上海首店开业,排队3小时起。火了三年,人气不减。 样本足够多、需求足够大,精品面包,魔都集结,多样生长。上海单城面包店超1300家,全国第一。海派西点、
网红面包成了“上海制造”、“上海土特产”
的类的随礼佳品。去上海大排长龙“进面包”,是不少外地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之一。 1季度,lululemon中国市场营收同比增长79%。在上海静安嘉里开出亚太地区最大门店,新进石家庄、长沙、太原、郑州,中国内地门店数正式破百。加拿大
鹅焕新北京三里屯、重庆IFS国金中心等明星店铺。
英国万元折叠自行车品牌Brompton Junction,一改过去10年的佛系,借力城市经销商,加速快跑。 成熟玩家,精细而为。新生面孔,次第而来,
以“两极分化”之势围猎目标人群。 美国街头极限运动品牌DCSHOES、澳洲冲浪生活方式品牌The Critical Slide Society、韩国美式学院运动潮牌Discus Mart,
融入潮牌基因、相对平价卖点,降低入坑门槛,扩大受众人群。 均价千元的溯溪鞋KEEN恳因,“乔布斯都爱穿”,调性高端;
丹麦骑行服品牌Pas No
rmal Studios,一条骑行裤均价约2000元;
美国奢华高尔夫球鞋品牌G/FOR瞄准不缺钱人群;
俄
罗斯高端自由潜水运动装品牌Molchanovs,中国首店选址外企高管聚集的苏州高新区。 外资高端户外运动品牌,拥有更强的扩张意愿和能力。它们的拥趸者中,多为
资产不缩水的高净值人群,消费力坚挺。
外资快时尚,被调侃为“时代的眼泪”。但在2023上半场,却重新在中国内地活跃起来了。老牌和新秀,方式不同,招数有别。 老牌快时尚阵营
,重回中国一年的FOREVER 21,局面逐开,新开数店,入驻天猫、拼多多、唯品会。C&A重返北京,新店现身惠多港购物中心。GAP中国卖身续命,计划年底广州开新店,目标3年后扭亏为盈。 H&M表示,
2023年将持续
改善产品供应、顾客体验和品牌影响力,同时携手合
作伙伴,在中国创造更可持续的时尚未来。此外,本地化、数字化、
全渠道和多场景销售网络
等领域,也是
H&M重点发力方向。 老牌外资快时尚玩家们,重新发力中国市场,原因多重:
需求端,
疫情过后,主打性价比的快时尚,重新有了市场;
供给端,
快时尚品牌集体谋变,激活快时尚模式——快上新、快周转、快反应。 宏观层面,欧美“反快时尚浪潮”愈演愈烈。
欧洲30多个城市的市长,联合签署《慢时尚宣言》,对抗快时尚。嗅到危机,老牌快时尚品牌调转策略,重新押注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市场。 老牌玩家“求生欲”满满,新秀们轻松上阵。韩国快时尚品牌chuu、BM、Badblood,个性张扬,制造或跟进消费热点。不主打男女老少通吃,超小码、露腰、露脐,俨然一副“90斤以上勿入”的姿态;摒弃“休闲、职场”单调、模糊标签,叠加女团风、拽妹装、潮牌、学院风等style。 老牌玩家与后生新秀,正用各自的方式,诠释一句时尚圈的“圣经”:时尚,是一场轮回。而这一次,又能持续多久?
算上90年代、2018年前后,当下这一轮是中国本土品牌出海3.0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本土出海品牌有15个,餐饮品牌是主力军,蜜雪冰城、Manner、瑞幸、太二酸菜鱼、海伦司、西塔老太太等。 品牌出海,中国香港,最受欢迎。过去三年,香港零售业巨变,中环、铜锣湾、旺角、广东道黄金地段,空铺不少,抄底变易。另外,
大湾区战略下,香港是一个比此前更“友好”的国际市场跳板
,对内地品牌接受度大有提升。 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亚太地区,也是出海的战略高地。喜茶在新加坡走红后,开放英国、美国、加拿大等海外事业合伙人申请,欧洲首店确定落地伦敦,年内开业。 相较1.0和2.0时代,本轮内地品牌出海,有了些新变化:规模、品牌势能够强,借助全球社交媒体传播效应,敲开海外市场之门相对容易。 另一方面,海外市场需求清晰可见,且客群基数在不断变大。中国香港街头,年轻人不再只偏爱传统茶餐厅,对内地的火锅、酸辣粉、螺蛳粉、鸭脖等重口味道,接受度越来越高。在欧美,喜欢喝奶茶、奶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
米娅/摄 中国香港旺角街头的酸辣粉店,深夜人气最旺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宏观经济承压、国民消费收缩,品牌增长空间见顶。走出国门去闯荡,生意做了,算是个额外奖励;生意做不成,至少赚了一波营销传播。
●
图源/
Bloomberg LVMH集
团总裁兼CEO 国际政界、商界掀起访华潮。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访华外企高管已覆盖汽车、电子科技、制造业、医疗、金融、奢侈品、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苹果公司CEO库克、特斯拉CEO马斯克、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全球CEO纳思瀚、麦当劳CEO Chris Kempczinsk,皆在名单之列。 眼下,外企都有一个共通目标:
补齐各自在华发展的短板,中长期内坚定投资中国市场。 欧莱雅全球CEO Nicolas Hieronimus
透露,加大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布局,将中国经营成欧莱雅“全球第一大市场”。 Nicolas Hieronimus“
探店”闻献上海淮海路店,并明确表示助推Aesop在中国“释放巨大增长潜力”。由此释放两个信号:
加大对中国本土品牌的投资;在中国持续发力高端香氛和护肤领域。 雅诗兰黛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傅懿德访华,首站海南,透露出雅诗兰黛对于旅游零售渠道的重视,并押注“国境之内
,海关之外”的海南自贸港贸港。 频登世界首富宝座、LVMH集团老板伯纳德·阿尔诺
访华,去了北京、成都、上海、南京这些“奢侈品重镇城市”,亲自到IFS、成都太古里、成都SKP巡店。 爱马仕集团CEO Axel Dumas 透露,“鉴于中国市场的复杂性”,
集团或将在今年秋天考虑与中国的本地运营商进行
合作。
此前,爱马仕董事Guillaume de Seynes表示,未来首要任务仍是扩大中国市场的门店规模,每年在一个新城市开设全新精品店,提升品牌影响力。 尽管上半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市场疲态难掩,但低谷之后的反弹空间令人期待。普华永道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将继续增强,
奢侈品消费仍将依赖中国市场。
除了内地品牌集中涌入,中国香港市场还有更多复苏信号。
依托“启动九龙东”大型城更战略,九龙片区成为最大赢家。 港铁与新世界合作的大围站上盖项目围方(The Wai)已落成,预计7月22日全面开放。南丰集团旗下的两大“地王”项目——airside、The Quayside,或于今年双双入市。二者相距仅4公里,将撑起香港第二CBD。新世界发展香港航天城的11天空娱乐设施计划今年下半年逐步亮相,2024年试业,2025年整体开幕。 中国香港传统高端商场吸引力势弱,新项目注入新鲜活力,
打造香港商业新名片
,重塑着外界对于香港商业重回高光的信心。 奢侈品方面,3月瑞士腕表PIAGET全新旗舰店入驻海港城。5月,香奈儿“半价抄底”接盘维密租铺;意大利香氛品牌CULTI MILANO在香港开出亚洲首家品牌旗舰店、澳洲高端香氛品牌Aesop在铜锣湾开设新店。 尽管香奈儿“领头”进驻香港,但消息称LVMH 计划将原本位于中国香港的品牌大中华区总部迁至上海。 进退反差,正是香港零售商业市场尚不稳定的表现。彻底破局,尚需时日。
俄乌冲突升级、西方集体对俄制裁,俄罗斯营商环境恶化。
截至4月,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1000家国际公司,以不同的方式退出或暂停俄罗斯业务。 餐饮领域有星巴克、百胜集团、汉堡王、麦当劳、达乐美等;服饰领域有H&M、ZARA、优衣库、Adidas、Puma、Nike等;奢侈品则有Chanel、Louis Vuitton、Hermès、Prada等。 品牌集体撤俄,多为外因所致;而澳洲深陷的“资产抛售潮”,则由内因触发。 墨尔本、悉尼、布里斯班、珀斯、堪培拉多城,新挂牌出售的房产,投资项目是主角。而在零售圈,UGG官网停售,全澳UGG门店关闭;澳洲7-11运营商出售全部700多家门店;万达出售澳纽最大连锁影院集团Hoyts。 CoreLogic的研究负责人Eliza Owen说:“尽管过去几年租金以创纪录的速度上涨,但租金涨幅赶不上房贷,在通胀已经很高的环境下,房贷负担太大,投资者只能放弃投资。”
消息来源
赢商网、
纽约时报、CPP LUXURY、BOF、欧洲时报、时尚商业daily、华丽志、日经中文网、流通新闻、界面新闻、财华社、新浪财经、36氪、野马财经、经济日报、中新社、第一财经、品牌服装网、墨尔本时代报、东方财富网、中国网地产、AFN研究院、观点网、澳洲财经见闻、ACB News《澳华财经在线》、
泰国《世界日报》、新加坡《海峡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h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