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商业"韩流"

感性城市SCity   2024-07-17 15:07

核心提示:当代设计,“小店文化“,细致且精致的运营和产品...现在的首尔,依然有值得关注的商业细节。

撰文/Zoff

事情还是要从身边说起。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来自做开店人,小老板,如果涉及到开店这个问题,或多或少的都会提及首尔的某个“洞”,某家店,并且一聊会好久,讲展陈,讲设计。

而在身边的圈子,一些更年轻的“主理人”们,品牌朋友,几乎在开店之前,首选去考察的城市,就是首尔。或组队,或自己探访,给自己去找开店的细节和灵感,尤其是那些还想做咖啡做烘焙和杂货的人。

而在我本人常住的成都,不管你打开小红书还是什么,你会发现在有点烂俗的“XX代官山”之后,一个新店关键词出现了:“韩里韩气”。手写的门头与菜单,“破砖烂瓦”式的立面和墙壁,或是一条日常老社区街道开的很素的点,都会被冠以这样的形容。

不得不说,在这半年里,做商场的人言之未来趋势必谈及曼谷,从TheCOMMONS到EMSPHERE,这些项目也被我们用文章和视频狂轰滥炸照顾了个遍;但是做品牌的人,似乎更关注首尔。

我们相信,所谓“很韩”的商业绝对不会只是一个浅显的设计风格,绝对不只是一个小姐姐们的“Do脸后配套活动”,在今天,它背后一定有更多的东西。

所以在曼谷之后,我跑来这里想找到一些答案,除却曾经的每个城市都有的“韩国城”,到底什么才是商业现在的“韩流”?对于商业人和品牌人来说,首尔的价值何在?

这次来聊聊这个话题。

商业视角的首尔:

盒子Mall可以多精致?

第一次来首尔的人可能会有些失望。

坦率的讲,就“城市界面”而言,首尔很像是“中日城市”之间的平均值,早盛也早衰。从仁川机场一路进城,如果无视那些招牌上的韩文,你会发现整体观感可能还不如你从双流机场到天府广场,整个城市直觉的感受,像是停留在2000s的辉煌里,没那么旧,但绝对不新。

曾经神话一般的“韩流中心”东大门现在看起来,就像国内一二线城市的老商圈一般“风尘仆仆”,就是老百货和老商街的形象。

而弘大附近的"明洞",也神似我们熟知的大学城周边商圈的状态,活力虽在,年轻人多,但就是免不了给人的感觉陈旧老化,但不得不说,许多店还保持了不错的产品和服务水准,开的久的店进去试试不会踩雷。

但如果只是这么看首尔商业的话,未免偏颇了些,实际上,首尔最值得关注的商场,依然是2021年开放的The Hyundai Seoul (汝矣岛店),即韩国现代百货旗下最新的案例,关于这个百货集团,你可以类比为韩国的“SKP”。

The Hyundai Seoul (汝矣岛店)中庭及负二层

这个近十万方的盒子,可以堪称“韩式Mall”近年来的集大成之作,而且"有灵气"。

你看它整体的布局,其实非常非常的标准,主体的1至六层,从高奢到淑女装,男装,运动,亲子和家庭基本一字排开,和90%的Mall别无二致,也很符合标准的盒子购物中心逻辑,基本上品牌也全了,六大高奢没有Hermès而已;首层进门,Aesop,LE LABO,还有韩国“国牌”GentleMonster都占据了最好岛台,没有太多可说的。

不过要聊的,其实是它的部分区域和细节。

The Hyundai Seoul (汝矣岛店)屋顶花园

首先就是屋顶这个将近3300㎡的室内花园“Sounds Forest”。

实话说,受制于首尔高纬度气候原因,盒子不得不做,但这个花园可真心的在“回归田园”,用足了来自屋顶的阳光,层高垮了三层多近二三十米,但居然没有柱子,屋顶被红色起重机支撑起来,很震撼。

而在具体的场景用材上,都是特别自然特别“室内室外化”,三十多颗种下的真树,巨大的铁艺围栏,质朴的地砖,有年代包浆的花园陈列,遮阳伞,时常改变的野趣市集主题...都做的很足;当然,也保持着精致,并且为之配了最适合的主力店,意大利的“美食生活市集综合体”EATALY和我们不陌生的蓝瓶子。

其次,它值得关注的区域,就是地下一到二层,看到这里真的有点遗憾,当年参与类似项目的时候,怎么没有看到这个案例,简直活生生的设计样板。

虽然从功能而言,负一层美食广场“22 Food Truck Piazza”,也就是各种明档餐饮集合,听上去似乎没什么,但是当走进来你才能体会到那种创造“精致化潮流大排档”的功力,且不说一口气聚集了二十二家首尔本地特色小吃,最让我感觉神奇的是各种餐车的应用,几乎每个小餐车都被精心设计过,各有风格,打破了传统美食广场的“食堂感”。

负二层的潮牌街区,也是档口化的感觉,虽然不解为何负二层还零售定位(消防规范或许和国内一样?),但你能感到业主方为了让这里不冷,也是做足了功力,商铺排列虽然总体按着大动线环绕,但具体到每个铺子里,首先视野不会有任何遮挡,所有都是通透的岛台;然后做各种“异形铺子”,圆形菱形的台面形状各异,都在激发着大家的探索欲。

更值得提及的,就是灯光处理。虽然这里的光源非常多,店铺光门头光以及各种打在产品和展陈上的射灯,但你能发现几乎没有一处是刺眼的,而是都保持舒适关系,这一点在做封闭或地下空间的商业来说尤为重要。

这两层所有的细节,特别值得国内潮流定位的Mall和品牌来参考学习,看看潮牌到底应该怎么摆在盒子里。

再回到这个Mall的整体,想提及的,依然是无处不在的好细节。

不锈钢镜面的商业导示,以及充满禅意和静奢气质的黑色水池,“去装饰”化,“去沉重”化的室内设计,尽可能少用那些繁复的装饰和厚重反光的石材,都让室内的轻盈感和精致感很强,看似白墙单调,实则更加凸显了商户产品展示,并且控制了整体色系,显得不凌乱,这也是很值得参考的对象。

不过这里就像首尔这座城市一样,有点卡颜(看脸),甚至连保安都再卡颜,都是年轻高大的小哥,也成了一道风景,让人感慨精致到骨子里了。

总而言之,The Hyundai Seoul是个有点被低估的项目,不知为何大家对它的谈论度不高,或许是整体布局依然传统,没有突破式的创新?但坦率讲,它虽然依然处在传统Mall和百货式的框架范式内,保持着油光效率,但在审美,气氛和运营细节做的蛮透彻也很新,其实是更值得国内无数个盒子Mall去参考学习优化的。

它值得商业人好好感受。

COEX Mall

Starfield Library星空图书馆

其次,就是韩国的COEX Mall,是由韩国版本的“万象城”:Starfield购物中心打造的。

你看它的布局,很聪明,虽然挤在庞大的会展中心之下,所处面积基本上只有地下和一部分地上,但逛起来真的也蛮有趣。首先顶面有鲜明的“LINE”去标示动线,而所有动线,所有功能(会展、城市航站楼、酒店和写字楼配套)的中心区域,则是一个非常震撼且亮眼的“书山”StarfieldLibrary 星空图书馆,串起了整个大商圈的人气,让人流交汇于此,不光打卡,还激活了客流的流动。

同样是超高室内通高,超大的无柱空间尺度,让人熟悉的操作...不过他们没有什么书店“网红化”这种道德绑架的说法,就是要最直接的震撼,让书架堆成一座山,让所有人,在这书山之中上上下下来回探索,穿梭在真实的书海里。

不得不说,书依然是个很好的载体,因为城市航站楼的缘故,这里的国际游客数量相当多,但你会发现跨越国家和语言,书依然是值得大家来打卡来感受的目的地,通过这座书山,也直接的把纯地下的商业区域也激活了,大家会不自觉地从各个地下商业动线往这座“书山”来聚集。

不过这个部分,也只能聊到这里,是因为首尔别的Mall真没什么太多好说的,最多,就在小红书上被各种打卡的The Galleris只有建筑表皮和环绕一圈的空中连廊可聊。

不过对这个体量的城市和国家来说,也足够了,这里的商场明显没那么卷和饱和,有那么两三个代表性新商场,很健康,也很足够。

品牌视角的首尔:

去网红与新日常

离开那些精致的大Mall,来到首尔这些“洞”,这里才是韩流商业的精华和先锋所在。

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你会发现首尔真正的商业活力如今都存在于街边。

高奢品牌在占据街头自己有设计感的独栋,用建筑用空间来去做Branding,堪称升级版的东京表参道;韩国本土品牌也把街头当作核心区域去占领,而更重要的是,韩国年轻一代的生活场景,也基本都在这些街头发生,好的客人在哪,商业活力自然也在。

Sounds Hannam 中庭

几乎在我到首尔的第一天,放下行李,就直奔汉南洞的“Sounds Hannam”,或许你可以理解为由Magazine B主导的首尔“非标商业”,一个综合性的商业零售+工作室,两千多平的小商业组团,到今天已经运营了六年,但坦率的讲其实有些让人失望,除了首层的咖啡和千篇一律的Aesop和Polo Ralph Lauren,其他的区域几乎处于关门状态,不知是因为也全转移还是什么原因,这里并没有什么让人停留的欲望。

anthracite咖啡

但汉南洞有趣的一面,正是从离开这里开始。

Sounds Hannam对面的首尔影像艺术中心楼下的咖啡馆,把原来的地下停车场,融合黑胶DJ工作室,做成了独立咖啡馆,而它有趣的核心不是陈列,其实是“放歌”和这种“车库混搭状态”,音响和道具和食堂式的桌椅板凳就不刻意的散落着,让“车库”就保持车库的状态。

实际上类似的咖啡馆、烘焙店和Brunch在首尔多如牛毛,如果一家家看不知道要多少时间。沿着汉南洞一直走到梨泰院区域,一水的设计品牌排开,一牌一栋一立面好不热闹,但是唯独中间夹杂了一个“破楼”就是anthracite咖啡汉南店,这里居然成了梨泰院的人气中心,难以想象。

咖啡店开到最后能变成什么样子?不好讲,但anthracite一定是一个答案。

他们总能在首尔找到一些"旧楼",但几乎不去大拆大改,而是去保留这种时间的"废墟",仅用原木、裸砖、石块、和空旷的房间与阳光,来保留所有的斑驳和沉静,但又把它作为一个亲切咖啡馆而存在,把人留下。

他们能从一早十点开到深夜十二点,又独处在一众设计出挑的店铺中间,更能凸显它的包容,温度和质感,也几乎成了汉南区域最能让人留下来的地方。

而首尔另一个更值得关注的区域,则是圣水洞,“江南站”和狎鸥亭,这里已然是韩国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Branding互卷的主战场。

大家PK的主题,早就从位置的占领,开始延伸到品牌观念的演绎,看谁更有想象力,更加洞察人心,让年轻人着迷。

但很显然,还是“地头蛇”GentleMonster更深谙其道,几张超大幅的Jennie海报就力压所有品牌成为这个区域的流量和内容枢纽。

TAMBURINGS的圣水洞店

自然,这个区域里,想聊的主角就是它,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在海报背后GM旗下香氛品牌 TAMBURINGS的圣水洞店,品牌把这里叫做"VIEWER IN THE GARDEN 花园凝视"。

这是一个被刻意营造出的“废墟”,和旁边立面精致的Dior江南店相比,一口气玩出了三重反差;被“掏空”的一栋结构与周边形成反差,直接“浪费”二三层的区域形成自己的场域;而排队走下去,首层负一层纯玻璃盒子的零售展陈区域又和“废墟”形成反差;但在零售空间里,巨大的,GM惯用的当代艺术装置和香氛陈列又创造了第三重反差感。

当强烈的观念附着于品牌之上,一家永远在排队打卡的香氛店就这样诞生了,还是很佩服GM,玩的品类总是这么好讲故事(墨镜、香氛、甜品)但他们的确也擅长讲故事,找足够强的代言人,用足够直接的巨幅海报和精神化空间,来去创造自己的品牌"道场",举重若轻。

还能聊的店有很多。但总而言之,在首尔,小店或是品牌,对于流量这件事的理解早已不是追逐,不是一脸的卖相,生怕别人不知道...而更像是在"收拢和藏拙",仅仅通过自身内容,空间产品的态度表达,就找到理解它懂它的人即可。似乎对他们来说,唯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你是什么?并且把它做出来。

也因为这样的态度,也造就了他们如今反而要"去网红化"的结果,每家店和品牌变得更自我也更自信,也因此创造了每个店内在的丰盈,让那些因韩流而来的全世界年轻人在这些"洞"和小街巷里去追逐探索。

不得不说,首尔在商业表达的意识形态上,的确走在前面。

他们的新商业内容不再是"讨好和炫耀",而是更自信,自信到接受自己藏在朴素的街道和社区中。

后记:

被忽视的商业"韩流"

从仁川机场回国,心思却还是在那些小店里。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慨中日韩东亚文化的相通之处,其实在商业内容上也有所展现。不管是街头的咖啡还是什么,所表达的内敛,自在,或是一种精神性与"禅意",其实是可以被相互感受到的,也是打动人的。

我该如何去形容这些首尔街头商业内容?这种新的商业"韩流"?

它是“去网红、去装饰化”的网红化,是对社区感的重新建立?还是说,它在努力的创造一种新,自然而然的“日常感”?或者就直白一点,把这种主题叫做“新日常”吧。

的确,从这些商业的产品、空间的形式表达上,你会发现几乎一切都是日常的,尽量规避太过刻意的商业装饰,LOGO小一点,别太营销太直给不太突出,而商业的元素都通过日常生活状态去表达,进可能做的简简单单,手绘图案、手写字体,寻常的生活器物,划在玻璃上的菜单,不突兀的灯光....这些所有的要素,都创造着这种新日常。

而你会发现,这种风格或是从Ins开始,韩流文化和艺人生活方式开始,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国内,特别是类似成都这样的城市,但区别在于,作为概念的创造者,首尔这些店明显是更加自信的,店的一笔一画皆出自本心与周遭;相比之下,国内不少小店很容易在陷入对形式感的模仿,总是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刻意去做这种“破墙烂瓦”,故意松弛,可是越是这样就越难以去找到那种观念的核心,放松不下来。

或许这也是一种偏见,但事实上两边都实地体验过的人一定明白这种差距。

但我相信,商业走到最后一定是自在和鲜活。

它不会指向"卷",更不会指向我们现在所关注的"网红",也更不是为装而装,很简单,这些刻意输出的内容都不会持久。人只有成为自己才最自然最放松,同样的,店也是如此,店在一个自洽舒服的状态里,才能让来往的人感到舒适自如。

下一次来首尔,一定要在每家anthracite都喝一杯咖啡。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感性城市SCity,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