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原因和项目区位不同:
美国购物中心开始于50年代初,主要基于美国巨大的高速公路网络而建,美国当时有1.5亿全世界最富裕的人口和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量。在高速公路网络连接的城市与城市的结合地带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土地供应。
而澳洲购物中心起步于50年末期和60年代初,由于澳洲人口稀少,购物中心主要是在沿轨道交通的人口相对集中的新镇或枢纽地块建设。两者虽然都称之为“Suburb Shopping Centre”即“”郊区型购物中心,但他们的真实含义是不同的。一个是在由公路网连接的城郊结合部,一个是在由轨道连接的新的城镇中心。
2.商场定位和租户组合不同:
美国购物中心的定位基于时尚和休闲, 主力租户以百货和时尚类业态为主;而澳洲购物中心的定位首先要满足商圈人口的日常生活所需,主力租户一定是生活超市和生鲜食品,再配置一些折扣百货。所以美国的定位目标是“What you want” 而澳洲的定位目标是“What you need”。澳大利亚这种满足生活必需性消费的导向也极大地提高了澳洲购物中心抵抗经济周期波动和各种金融危机的能力。美国购物中心中百货占比一般是澳洲购物中心的两倍多。而且美国购物中心的定义范畴甚至不包括大型超市,比如Walmart引入餐饮休闲和娱乐业态的设施不称之为“ Shopping Center”而是“Power Centre”。
3. 建筑形态和形式不同:
美国购物中心形态多呈扁平形态和开放形式,因为大量城郊廉价的土地供应,3千辆乃至5千辆宽阔车位的地面停车场,一般很少超过两层的建筑形态,而且多为开放形式,也降低了使用空调和电梯的成本。而澳洲的购物中心因为多是建在轨道交通的枢纽和新镇地带,土地价格昂贵,开发商必须充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地下和立体停车库以及4到5层垂直商业建筑形态随处可见,封闭的空调空间和垂直交通设备的配备等。这点与中国和亚洲国家的特点更为接近。
4. 人均面积和店铺数量不同:
澳大利亚的人均商业面积为2平米,而美国的人均商业面积为4.2平米。一个标准意义上的美国区域型购物中心一般可以容纳108家商铺,而同样规模的澳大利亚购物中心一般可以容纳208家商铺。我们当然可以说美国购物中心更注重宽敞的体验和商品陈列,但澳大利购物中心的租金收益和销售坪效是美国的两倍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问题和我们应该学习的取向。
5. 聚焦社区和关注社会为澳大利亚购物中心获取了最大的商业和社会回报
聚焦社区关注社会是澳大利亚购物中心区别于美式购物中心(也包括其他购物中心)的最突出的特点,澳大利亚把购物中心作为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设施”,为提高区域的凝聚力、降低犯罪率和提供社会养老福利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西田公司连续50多年经营从未亏损,被行业称为“购物中心电厂”,澳大利亚购物中心也受到了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主流养老金和投资机构的热烈追捧。西田公司总结了购物中心通过借力商业和零售可以给予人们的5种体验:1)视觉体验;2)社交体验;3)戏剧和艺术体验;4)科技体验;5)意想不到的体验。
正是因为上面的种种原因,澳大利亚购物中心今天正领导着国际购物中心的发展潮流,在欧洲,西田伦敦和LendLease的蓝水购物中心现在和过去一直都是欧洲购物中心的典范;在美国,人们谈论最多的是西田的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等澳式购物中心在美国所获得的空前成功:随着西天纽约和西田米兰不久之后的建成,澳洲购物中心业者正在为国际购物中心行业树立全新的标杆。这也是为什么像迪拜塔和阿联酋Mall等世界目标地项目聘请了众多的澳洲专家和澳洲公司的原因所在。
如何能发掘可深耕的需求,进而以此促成多元化融合、形成多维度链接互动,无疑是未来每一个商业人都要攻克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