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一场主题为“改革三十年、华远三十年”的论坛在北京华远企业中心举行。
论坛探讨了改革三十年中,华远在这过程中的沉浮,及伴随改革企业如何更好的深入发展等内容。
华远改革那些事
会上,北京华远集团表示,其目前已到“而立之年”,希望能做百年老店。但对于百年老店的愿景,中国体制改革委员张维迎先生表示,一家企业过去三十年成功,并不能代表未来三十年也能成功。
张维迎先生续指,未来很难预测,因此应把眼下事情做好。
据了解,华远自1983年至今已走过30年的历程,而创业之初也仅有20万元的成本,到目前整体规模为170亿元。
对此,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称,其认为华远最黄金的时间是在90年代中期,发展到现在总资产才一百多亿,还是少了点。
随后,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回应到,华远曾做过进一步的改革工作,虽不及刘晓光企业发展的快,“但当年要不是我跟刘晓光买了块地,买完还跟我借了一个多亿元,现在的首创早就死了”。
任志强同时指出,在改革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机会。其举例透露,1996年的时候,华远与华润还是关联公司,彼时宁高宁时任华润总经理,为拿地,宁高宁跑到海外融了5亿美元,给了华远买了地,助力了华远的发展。
原中粮集团宁高宁补充到,“当时买的是华清嘉园那块地,当时买的非常贵,楼面价4000元/平米。”据悉,目前那块地至今还空了一块没有建,现在归华润,值十几亿,等于任志强当年买刘晓光地块的两到三倍的价格。
任志强还认为,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生活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什么样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
任志强举其当年二次上市的例子说明,“虽然当时金融市场不好,但我相信市场总有融资的机会,拥有上市公司这个壳后,就能够通过再融资来进行发展”。
据华远集团公司总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杜凤超介绍,华远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1994年完成中外合资;1996年间接境外上市;2001年重组新建房地产公司;2008年并购重组实现国内挂牌上市。
华远地产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2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营业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4%,实现净利润2.28亿元,同比增长4.06%。
截止今年上半年末,华远地产总资产138.90亿元,比去年下半年末130.96亿元升6.06%;股东权益29.88亿元,比去年下半年末28.44亿元升5.05%;股本18.18亿元,比去年下半年末15.81亿元升15.00%。
改革与发展
伴随着华远集团走过的三十年,在当天的论坛上,讨论最多的莫过于房企如何在改革中寻找新的发展之道。
对此,任志强发表意见到,对企业来说,最关心的是中国的改革到什么程度,如果中国的改革在继续推进的时候,那企业就要考虑在改革的条件下如何生存;如果中国的政府、经济环境不发生变化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又该如何生存。
“改革的背景决定了市场的环境,企业在怎么样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决定了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应对改革”。
任志强称,“有时候历史是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看的,那时候的改革确实遇到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但通过改革推动市场环境的变化,也需要企业共同运作。“随着我们的上市也为后面企业在香港上市打开了一个通道,所以说改革是和我们房地产市场密切关系在一起的”。
同时,任志强个人还认为,中国改革过程中,恰恰是一些看似违法的事推动了改革,在理和法之间需服从理,如果法有不对,应该由理智推进法的改革。
“上海最近推出的自贸区,也是先放开法律,但实践后有些法律可以进行修改,以此来总结规律”。
任志强总结认为,在过去改革的三十年过程中,最伟大的不是其企业变得多大,而在于确实做了几件不得不去改革的大事。
在减持计划可实施期间,天津浩利累计减持其所持有的华远地产股份2346.09万股,占总股本的1%,该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与“有的行业的人”不同,在外界眼里,房产大佬都是一副赚得盆满钵满的样子。事实好像也是这样,因为潘石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
宝能“提案罢免王石”的爆炸性事件,任志强、孙宏斌、毛大庆、张欣等业界同行齐发声,而科技界、学术界的大佬们也来凑了热闹。
徐万商管总经理陈新辉提到,徐州万科旗下商业既要做到引领城市潮流,又要做到接地气,为消费者带来消费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