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消息,相关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公布了2013年全国奥特莱斯单店业绩,从公布的业绩已经可对国内奥特莱斯行业趋势初窥一二。
奥莱业绩TOP10中每家至少增长10%,甚至有多家增长达到惊人的30%-60%。而单店TOP10中一线城市占30%,二线城市占70%;华北占3席,华东、西南、华中各占2席,东北占一席,华南、西北缺席。
开发企业背景90%为百货商,只有天津佛罗伦萨小镇由欧洲专业奥莱开发打造;十强单店的建筑形态中,7成为欧式街区,3成为美式连体大盒子;建筑面积大多超过10万平方米,小于8万平方米的只占20%。就十强单店来看,背后均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撑腰,诸如北京燕莎、上海百联、意大利RDM、重庆砂之船、香港九龙仓、长沙友阿均已跑马圈地展开规模不等的奥莱拓展战,而最显眼的依然是百联奥特莱斯,一家独大、独占3席。
燕莎奥特莱斯单店
部分奥莱店业绩稳增的背景,是去年百货企业及奢侈品专卖店单店业绩多数下滑,库存量增加及消费者消费心态的转变直接促成了奥莱优秀单店业绩提升,大陆2013年共有10家奥特莱斯单店年业绩超过7亿,其中超过10亿的奥莱店有6家,超过25亿的有2家。
不过,风光数据并不能掩盖行业悄然成型的泡沫。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冠名奥特莱斯的卖场(含已开业/在建与规划中的项目)已经超过500家,但真正步入成长期的奥莱单店约40余家,而现金流良好、运转健康的奥莱单店只有十几家。而已经倒闭或濒临停业的单店不下数十家。
还有报告指出,2013年全国奥特莱斯总业绩约有220多亿,其中前十强占据了全国奥莱成绩的半壁江山,而其余百余家奥莱的平均年业绩仅1亿多,差距极其明显。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奥特莱斯急速扩张并不完全是市场需求,而是源自地产开发商跑马圈地的利益驱动。需要警惕越来越多的项目打着奥特莱斯的旗号,根本目的却是为了售卖商铺。
当然,分析报告指出,优秀的奥特莱斯单店发展也充分说明了奥莱模式的必要性,而优化和改进奥莱形态将会为奥莱拓宽未来的道路。正如高雄义大世界总建筑面积数十万平方米,集旅游、游乐、餐饮及综合商业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或许也为大陆打开了一个奥莱业的新方向。
估值的调降,背后或出于调节发行压力的选择,但也意味着释放了一定的资产内在价值,更为凸显项目的投资价值。
追求大品牌和深度折扣,人们对底价高质商品的需要,不止捧红了像拉夫劳伦这样的服装品牌,也推动折扣店成为目前最火爆的零售业态之一。
2021欧洲奥莱业绩报告显示,唯泰集团旗下罗卡购物村、可而代尔购物村和比斯特购物村业绩指数包揽前三,捷克OutletArena Morvia排名垫底...
4月29日,砂之船华南奥莱文旅商业中心项目将在白云区动工,这也是广州首座砂之船超级奥莱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5.5万㎡,总建筑面积18万㎡。
4月22日,北京最大奥莱商业综合体——湾里·王府井奥莱主体结构封顶,总建筑面积近19万㎡,将引进约400个品牌和“湾里”艺术中心。
番禺·海印又一城人气冷热不均,品牌奥莱店冷清,山姆人气火爆,健身房客流尚可。此外,商场硬件待升级,亟需引进知名年轻品牌或新兴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