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5年住宅变迁简史 从院子到未来的智能化家居

万科建筑研究中心   2014-10-06 10:56

核心提示:六十五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城市人群的居住形态、生活模式也随之改变,这个变化是在不断变动中,不断寻找与时代气质和内容相契合的住宅的进程。

  原编者按】六十五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转型,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城市人群的居住形态、生活模式也随之改变,这个变化不是一蹴而就地嵌入并形成新的模式,而是在不断变动中,不断寻找与时代气质和内容相契合的住宅的进程。

  建国立兴 新村皆盛景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率先改造了破败、陈旧的龙须沟和和平里,建了新住宅区,在东郊和西郊,也建设了配套住宅,一般是独门独户,每户建筑面积50平方米。

  北京和平里民居

  面对日益严峻的住房压力,中央政府提出“先生产,后生活”发展策略,在住宅规划设计中更多借鉴苏联模式。这时期的新建民宅大多是4层左右的小楼,屋顶较高,达3米左右,有的高达3.5米,窗户却很小,不够畅朗,居室通常是大间套小间,没有厅,只有一个狭窄的过道,是借鉴了前苏联住宅模式。  

  当时,大城市工人住房困难受到特别的关注,上海执行中央指示专门成立了工人住宅修建委员会。1952年,第一批住宅21002户完工,以当时的家庭成员平均每户5人计算,可解决10万人的居住问题。修建于上海西郊的曹杨路一带,取名“曹杨新村”,占地200亩,建有合作社、医疗站、公共浴室等设施,风景优美。一时间,“曹杨新村”在上海成为令人羡慕的新式住宅的代表。  

  曹杨新村成为工人阶级居住的新范本

  动荡岁月 神州处处大杂院

  受到1958年大跃进的影响,国民经济受到较大破坏,城市居民的住房亦愈发困难。在全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口号推动下,群众想出了种种办法,降低造价,减少钢材水泥的用量,形成了一批简易楼、竹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类型,出现了两把锁住宅、合用厨房,公共厕所等的住宅形式,但居住质量降低到了极限。  

  北京箭厂胡同简易楼

  过道就是厨房成为那代人的居住记忆

  在规划方面,60年代初,运用“先成街、后成坊”的原则,新村中心采用一条街的形式,沿街两旁各种商店、餐馆、旅馆、剧场等商业文化设施齐全,用以体现社会主义好的城市风貌。由于“先成街”的片面性,有的城市小区只成了街,而未成坊,形成了“一张皮”局面。著名的有上海的闵行一条街、天山一条街。

  上海闵行一条街

  “文革”时期,政治、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住宅建设基本陷于停滞。70年代末期,全国城镇住宅面积约40亿平方米,其中解放后新建的仅占百分之十几,这意味着当时全国城市绝大部分人住的是解放前的房子,陈旧不堪,杂乱无章。再加上50年代盲目生育,70年代进入生育高峰,为了缓解居住空间的压力,人们各出其法:院子里搭坯间,或者盖间小厨房,腾出来的厨房住人,能想的法子都想到了。于是,迫于人口与住房的矛盾,大杂院出现了。大杂院里通常住着10多户甚至更多的人家,共用一个厕所,很不方便。华北的四合院、江南水乡的庭院原貌基本面目全非,大部分成了大杂院。

  改革开放 住宅设计意识再苏醒

  从1979年到1982年的四年中,全国城镇共建成住宅3.1亿平方米,占建国以来建成总数的37%,城镇居民人居居住面积从3.6平方米回升到4.6平方米。这时期通过建筑学会组织的全国性设计竞赛,对住宅建设标准化和住宅形式多样化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尝试,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

  天津长江道台阶式花园住宅

  无锡支撑体住宅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开展了城市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工作,规划设计上突出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使小区的施工、功能、环境和服务有了很大的提高。当时选取了无锡、济南、天津三个城分别代表南、北和过渡地区的特点,于1986年开始实施,于1989年分别建成。

  无锡沁园新村

  天津川府新村

  常州红梅西村

  市场化年代 多元化住宅成常态

  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多元化,住房改革力度加大,以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安居工程为主的多层次住房体系开始形成,纳入了不同的投资、建设方式。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国家不再限制住宅的最大面积,只对最低限额做出规定,以保障适当的居住水平,因此代表不同居住标准的住宅空前丰富起来,普通居住面积从40平方米到200平方米不一而足。出现了高层、小高层、多层、低层高密度、联排、别墅等各种形式的住宅,在户型上除了传统的一室一厅。二室一厅、三室一厅之外,多厅和多卫生间的住宅更加受到欢迎。车库和工人房也成为一些住宅的标准配置。     

  高层、多层、联排、别墅等居住形态展现了生活的多种可能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深入,住宅已成为大宗的个人消费商品,无论是住宅本身还是其所处环境,消费者要求必然苛刻起来,现代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还代表着技术进步与文化融合带来的全新生活理念。

  深圳四季花城引入了花园式小镇的居住理念

  上海城市花园尺度适宜的居住环境

  未来住宅新趋势

  随着建筑、信息、通讯技术的急速进步,住宅发展将带来更多令人振奋的场景。标准化设计和工业化建造的广泛运用,令住宅质量更为安全、可靠;通过新型材料和设备对住宅性能的提升,令家居环境更为健康和舒适。

  数字化深刻塑造着社会新的形态,信息、通讯技术的集成令智能化家居成为可能;同时,人的行为模式更为多元,住宅除了居住的基本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教育、娱乐、会客、健身、办公、储物等功能,住宅基于开放性空间进行模块设计不再是梦想,客户只需要在产品设计菜单中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功能模块,然后交给工厂生产、现场拼装即可。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住宅形态和功能将更为丰富,出现小型化、可变化、适老化、健康化、智能化的趋势。

  万科第二代极小户型概念住宅

  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可变户型住宅,实现空间的自由组合

  万科老年住宅为长者设计的功能按钮

  万科幸福系住宅通风设计

  未来的智能化家居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万科建筑研究中心,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