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下午茶》第34期实录:商业设施VI及标识的应用

赢商网北京站   2014-11-25 12:05

核心提示:日本和美国全面推行视觉识别系统,使VI走向成熟阶段。TAM(TOWN ART MUSEUM城市美术馆)邀请到日本著名设计师小矶裕司先生作为主讲人,讲述商业设施VI及标识的应用。赢商网第34期《每周下午茶》特别报道了此次讲座。

  (赢商网北京站报道)商业设施VI是识别一个商业项目的重要媒介,也是一家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形象。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形象,使信息传播更为迅速有效,给社会大众留下强烈的印象与影响力。

  另一方面,以人为中心,为消费者和使用者服务,是购物中心、写字楼等商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整体项目标识布局应研究人们的心理特点,并与之相适应,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最便利的服务设施。

  日本和美国全面推行视觉识别系统,使VI走向成熟阶段。TAM(TOWN ART MUSEUM城市美术馆)邀请到日本著名设计师小矶裕司先生作为主讲人,讲述商业设施VI及标识的应用。赢商网第34期《每周下午茶》特别报道了此次讲座。

  小矶裕司先生介绍三里屯SOHO标识设计的策划阶段到完成阶段的全阶段设计理念,以及合肥万达广场、尚8文化集团等在中国的成功VI设计和标识设计的真实案例。 

  以下为现场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TAM。现在小矶裕司先生的设计讲座“当文字超越语言的时候”正式开始。首先来介绍一下小矶裕司先生。

  小矶裕司于1966年出生于东京,1990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环境设计科,之后在环境设计科就业。2006年,公司内部成立了小矶设计研究室,曾获得日本插图设计的大奖。现在就任于同属日本设计中心的北京大思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总监。这次展览以文字为主题,展示了他所设计的国内外的八个方案。

  关于演讲的内容,正如这次展览标题,“当文字超越语言的时候”所表达,文字蕴含着语言所传达不了的力量。

  下面有请小矶裕司先生上台演讲。

  小矶裕司:大家好,我叫小矶裕司。我大概从八年前开始做中国的设计项目,主要做有关企业的标识、VI形象和建筑的导向标识。今天就这些年来在中国做设计的经验,有成功的案例,也有没有达到我的设计目的案例跟大家交流一下。

小矶裕司设计作品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三里屯SOHO。这是在2010年完成的项目,但实际上在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着手做设计。这是建筑一开始设计阶段的图。三里屯SOHO的设计师是现在日本最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隈研吾,整体造型以曲线为主,是非常有特点的。特别是在看平面图的时候,可以注意到整个造型的变化非常丰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外观墙壁的造型来讲,是竖排列的外墙壁构造设计。

  而我想介绍一下导向标识的功能,导向标识的功能不仅仅是告诉大家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建筑,名称是什么,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引导来访者到达他想去的地方。导向标识不仅仅有导向功能,还要体现出建筑物所在区域的个性。如果这是一个企业的话,还要具备肉眼看不到的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功能。

  最开始考虑这个设计的时候,我参考了三个要素,一个是“三里屯SOHO”的文字形象,一个是整体建筑平面图的形象,一个是非常特点的墙壁结构造型,这三个要素是我最开始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构成。

小矶裕司设计作品

  除了刚才那三个要素之外,还有一个影响到我设计的要素就是LED照明技术。这是七年前我们设计的项目,当时LED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普及,没有被人们所认识。那时候对我们来讲是非常新鲜的,所以想用LED来突出显示三里屯SOHO的形象。我当时还有一个构想就是移动影像的墙壁。利用LED技术把三里屯SOHO的LOGO、VI、本身的特点形象尽可能表现出来,所以设计了很多三里屯SOHO的LOGO形象模板,让它有各种不同的组合变化。

  这样的话,地面就形成一个巨大的屏幕,能够体现我们想表达的三里屯SOHO的形象。七年前,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够大规模的使用LED技术,当时我们认为是可以被实现的。但是后来因为预算的原因,没有实现。

  这张图是一个俯瞰的图,最上面的地方是建筑群的入口,人流是从上面往下面走。用LED的移动标识,诱导人们到达目的地。

小矶裕司设计作品

  不仅仅在室外,在室内我们也想在柱体上体现屏幕的功能。比如说像各位所看到的这个图一样,有一个柱图,从上面贯穿到下面最底层。以这个柱体为媒介,用照明来体现三里屯SOHO的LOGO、文字和其他的信息。无论在室内也好,室外也好,有这么一个统一的LOGO和VI,从各个角度都能够看到三里屯SOHO的形象。但是这个不像刚才我说的那种功能性的标识,已经脱离了这个概念。这种标识是在实现另外一种功能,就是在反复地、不断地强调给来访者三里屯SOHO的形象的功能。

  我又要提到预算的问题了,因为甲方要削减预算,所以我们也不得不削减使用LED的数量。

  这张动画是我们最开始的设想,在建筑物上面有一个移动的屏幕,这个屏幕在反复播放三里屯SOHO的形象的分解图,然后又重组,反复的映现出三里屯SOHO的形象。三里屯SOHO的文字标识也好, LOGO标志也好,我们认为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死的东西,而是一个活动的东西。所以我们在用这个屏幕反复的把它拆开,又重组,想强化人们的视觉印象。这是非常好的设想,但是也是因为预算的问题没有能够实现。最后实现的仅仅只是一个固定的标识形象和有诱导功能的导向标识。

  三里屯SOHO的标识形象是根据平面图的特点、形状做出来的,也便于制作,是非常好的造型。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这种造型都被运用在各个角落。我们在做标识设计的时候,要尽可能考虑到最终的方案,能够便于在各种承载媒介上展开。

小矶裕司设计作品
  实际上这并不是出资方想要的东西,但是我们一直不断地向客户来推荐、来提案,能够在各种媒介上展开,我们会提很多的方案来告诉客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和造型。但是最后客户可能考虑的并没有那么多,只是一个标识形象而已。比如说在网络上或者在一些印刷品上,更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和风格的媒介,可能是预算问题,他们都没有考虑进去。所以我们的提案很多都被忽视了,最后实现的只是有诱导、导向功能的标识,只有这些想法被采纳了。

  这是一张从三里屯SOHO北侧,就是Village里面拍的三里屯SOHO的照片。刚才我们给大家介绍的移动屏幕、LED屏幕,还有别的设计都没有实现,最后实现的就是固定的三里屯SOHO的文字形象。这个文字形象也是放弃了很多方案之后形成的。它带有反复明暗的逐渐演变的过程,但是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应该是慢慢的亮起来,然后慢慢的暗下去,但是现在好像灯已经不变了,就是突然亮起来的。

  最后我们比较满意的是落地式的导向标识,造型的曲线比较多,制作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在我们的监督管理下,还是完成得比较理想。像这样的切割、镶嵌的文字,在照片上来看还是挺美观的、挺理想的,但实物并不是特别精致。这如果在日本的话,能够完成设计师的设计初衷、完成度和精度,现在在中国接触的很多标识制作公司,制作水平其实已经到了,但是在管理方面很难达到设计师的要求。

小矶裕司设计作品 

  这种造型进入到三里屯SOHO以后,我很满意,这也是我的初衷,因为它是三里屯SOHO的最基本的元素。比如这个背部打光的标识,它的制作是非常好的。

  像这种橙色的椭圆形的造型,在三里屯SOHO里面的展开,我认为也是很满意的,但是还是达到了我们最开始的视觉冲击力。

  这是一个大堂的室内标识,可能是因为面积、体积比较大。我们最开始设计的时候,设想是一个平面的大的椭圆,但是做出来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整个平面变成了弧形,可能是工厂没有理解我们的意思吧。

  其实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是,在中国做这种工作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制作方最后的完成品脱离了设计师最开始的设想,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很有意思,完成之后设计师的大的感觉是对的,但是细节完全是变化了的。在我们传达过程当中,应该不会出问题,可能就是制作当中的一些细节处理不是很让人满意。

  就三里屯SOHO的例子来讲,我们给客户的提案并没有百分之百被实现,但是导向标识的最后完成度还算是满意。所以只能说,这个案子对我来讲是成功了一部分,因为导向标识是一个整体,结果只完成了一部分。

  下面给各位介绍的案例是合肥万达广场。 这是一个在中国去什么地方都能看到,特别普遍的一个商业设施,到什么地方都是一种形象,一种工业化的建筑造型。这个甲方全国各地的建筑都是一样的,标识的形象、造型以及项目系统的动线都是固定的,是一个模式。因为建筑是一样的,所以导向标识系统的所有设计也是一成不变的,这对我们来讲是比较枯燥的。

  这种案例我碰到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要求设计师找到一点有变化的,不一样的东西,做一个有特点的元素进去。

  这个案子实际上完成的时候,也并不是我们一开始的设想,因为客户的要求比较难,他只要求一个点。当然从设计角度来讲,并不是很理想。正好这个建筑的旁边有一条河,说是河,其实我们最开始拿到这个项目的时候,他解释说有一条河,所以我们就利用“水”作为设计的概念。但是这条河根本就没有穿过这个建筑里面。

  客户的要求就是说你只要找一个特点出来就行了,其他的不用管。就像是一种固定的版式,这个版式设计出来之后,里面都是他们自己来设计。这样的项目比较多。

小矶裕司设计作品

  我们就找到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把这条河用上了,因为这条河跟水有关系,就把“水”的古典文字作为客户要求的那一点点特点,放在这个标识系统里边,剩下的是完全根据客户的要求做出来的。地下车库也是找到一些和水有关的要素,但是客户也给了很多限制。

  类似这样的情况我们遇到的非常多,实际上这并不是我们理想的设计。我们理想的是整个标识系统的提案,而并不是标识系统当中的某一个点。

  下面介绍一个案例是杭州逸酒店的LOGO和VI形象。这个项目离西湖很近,西湖的月亮又很美,所以就利用月亮的形象。

  最开始的设计是利用有现代感的手段,来表现满月、圆月的形象。当时的设想是放在这个建筑上面,在夜晚的时候是一个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上的感觉。当然这个设计也是最终没有实现。

  圆月的形象,我当时是设想在各种媒介上进行展开,比如名片、信纸、信封,还有室内的导向标识等等。最后我的设计只是在这个角落被实现了,就是室外的一个墙壁上的标识。我不得不重复那句话,设计师的设计初衷实际上最后并没有被重视。

  下面给各位介绍一下北京的尚8文化集团的标识。从我的理解来讲,所有的文化集团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文化概念。要想找到它的特点,就要从企业名称来区分。所以我把企业的名称尽可能的突出它本身的特点,尽可能的图案化。这个过程的元素中有1、0,还有英文的I和O,由这些元素来构成的标识形象,就是想体现数字文化的现代感。为了这套形象,我专门设计了中文字体和英文字体,尽可能的运用专有字体来体现企业品牌的形象。比如在书上怎么体现,在标识系统怎么体现,我们做了很多提案。当然最后这仅仅在提案阶段就结束了,也没有被实现。这个项目最后完成实现的也是导向标识系统的制作。

  我给各位看的这些图片,都不是我们一开始设计的,而是把我们设计的标识、VI作为要素,他们来安排、排版、制作。造成的结果是通过我们设计的专有字体,来实现一开始想实现的企业设计品牌形象。

  红唐,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项目。“红唐”是商业设施的品牌名称,这个项目也是除了名称以外,客户提不出一个明确的类似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所以没有地方入手,只好尽可能的想办法,把汉字LOGO设计得简洁、现代。于是我们就想用三角形、圆形和四方形,最原始、最简洁的三个造型来表现企业形象。中国的客户的特点,你只要给他设计出来一个品牌就OK了,他们会把品牌标识用到各个地方去。

  “红唐”这个造型实际上是运用了三角形、圆形、四方形这三个元素不同的组合变化,来体现商业设施的特点。当然名片、信封、卡等等我们都设计了,但是这些完全不能满足我们对企业形象的设计要求。所以除了这些固定的印刷品以外,我们还给客户提案了在建筑物的外墙壁、在电梯上做一些移动的图像,来强化它的品牌。

  就像现在这几个影像一样,这种模式的设计,我们想做的话会做出很多不同的变化。

  我想跟各位说明的是,标识、标志、LOGO的形象,并不是固定化、图案化的视觉形象,它是可以变化的。根据媒介不同、制作方式和可视程度的不同,可以用各种手段来体现某个企业的品牌文化。像这种传统的固定化的标识,我们提案之后客户都会采纳,但是其他的一些有变化的、适用于各种媒介的品牌形象的展示方法,我们的提案客户都没有采纳,有可能是预算的问题。其实LOGO本身会有很多变化和组合方式,其实是比一个固定的LOGO还能够体现企业文化的特点。

  最后我给各位介绍一个日本的案例。这是在日本外埠内海的一个叫做犬岛的地方,在一百多年前是一个锅炉厂。是一百年前明治时代的工厂的遗址,要把这个遗址改造了,变成一个有现代感的美术馆。

  这是我们最开始的设计提案。一开始设想的方案是用了一种字体,明治时代的印刷都是铅字印刷。铅字印刷的外形一般都是四方形的,我把所有字体都放在四方块里的设计思路。正好在工厂的遗址里面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高耸的烟囱,我们把它尽可能的利用上设计中。刚才那个动画是我们的提案,把我们的设计思想、构想,更简洁、明了的介绍给客户。

  这是在美术馆入口的时候,用这种形式做了一个标识。这个方案是最后被采用的方案。字体是古罗马古典的英文字体,把名称的某一个部分做了一个简单的变化。同时我们又把明治时代的名称,以铅字印刷的字体写出来,放在古罗马字的旁边,来体现美术馆的特点。

  这个标识是最后被使用的。标识的用料是不锈钢材料,但是背景用材并不是我们设计的木材。而是这个区域特有的杉木,把杉木烤了之后,变成黑色的,离炭已经很近了。而且木材比较扛海风,不容易腐烂,我们把它利用起来制作成标识,很有特点。

  还有一个有特点的用材是在人造大理石上刻我们的标识。因为这个字体本身在古罗马的时候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字体。

  还有一种标识是在入口的地方,在有锈斑的铁板上表现LOGO标识。

  “精炼所”实际上就是一个炼钢厂,在明治时期日本叫精炼所。在明治时代是使用这种字体的时代,所以我们想在入口的地方表现出它的遗址特点,采用做旧的手法,呈现锈迹斑斑的效果。

  这个左边是大理石材料,右边是有锈斑的板,用这种方式来告诉美术馆的来访者我们的设计初衷,还有美术馆的历史。

  各位看到的这些图片,仅仅是我们改造之前的炼钢所的遗址照片。但是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字体,左边是罗马字体,右边是铅字印刷字体,这样组合起来,看到的是跨越了不同的时代。

  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素材,来表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我们的设计实际上是有根据的,在画面的左下方是古罗马某个地方的字体。这个地方的字体的“I”就是比其他字母要稍微高一些,所以我们在“INUJIMA”全岛设计的时候,也是根据这个特点来完成我们的LOGO设计。这个标识设计实际上是利用了一种非常简洁的办法,但是却在视觉上完全改变了字体的设计。这种情况下J和I的组合设计的情况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正好这个岛上还有一个很长的烟囱。通过这个标识也可以体现美术馆的历史,不同于其他美术馆的背景。

  我今天的演讲内容到这里结束。谢谢。

  主持人:感谢小矶裕司先生的精彩讲解!下面进入自由提问时间,有想提问的人可以举手示意。

  提问:我是在中国做建筑设计的,刚才听了小矶裕司先生的演讲,提到了与客户交流的时候,很多设计师的意图没有办法完全完整的传达给客户,或者制作方完成的完成品并不是设计师百分之百要的。您觉得有什么原因吗?或者有什么办法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小矶裕司:我感觉到这些企业客户只需要一个品牌形象,就是一个LOGO,这个LOGO怎么用你就别管了,他们只买一个LOGO就走了。但实际上我们给客户提案的是一个整体的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LOGO。它是如何展开的,在什么媒介上怎么样展开,才能够体现这个企业形象,能够提高这个企业形象的附加价值的东西,他不理解,所以造成了这种现状。

  在日本也并没有完全能够达到设计师的设计,完全能让客户接受,让制作方完全按设计师的设计初衷设计出来,这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唯一能解决的,就是让客户更好的能够理解。我们其实是做了很多设计,做了很多提案,是为了企业好,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完整、更彻底、更精确地体现他们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我们在做这种工作。当然以后不仅仅是客户理解的层面,还有在时间上、在预算上客户也受到很多限制,所以慢慢来,总有一天会解决的。

  提问:我感觉很多客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设计师提案的意图,也是为了提高品牌形象,增加企业和产品的附加值。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比如预算和制作时间,还有其他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原因,让他又理解、又能按照设计师的初衷来完成设计,其实是很难的事情。很多企业领导、公司上层都是在世界各地考察、学习,对世界形势、对设计方向都是有很好把握的,所以他们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跟设计师的交流也是非常顺畅的,但是因为很多原因完成不了。我本人对这个事情是非常理解的,也赞同小矶先生刚才讲的那些,我们通过眼前的、手头的这些工作一点一点的作为事例,来慢慢的说服客户,更深一层的、更进一步的来解释,并且也帮助客户完成一些肉眼看不到的问题。

  提问:在您的团队里面,现在在国内做这些设计项目大概是什么样的流程?国内的团队是由什么样的人构成?下面有多少角色的人员来配合这个项目?会分担什么阶段?

  小矶裕司:我们公司是一个设计师非常多的专业设计公司,在东京整体是250人左右,在日本来讲是最大的一家专业设计公司。在中国,会有广告公司、有设计制作公司,我们只是单纯纯粹的设计公司。在230人到250人的成员里面有200人是设计师,设计相对非常庞大。因为我们有很多资深的设计师,有很多高端客户。除了这些客户以外,由我们的业务人员来负责日常的工作。因为公司在日本是非常有名的一家公司,所以很多企业慕名来到公司,或者敬仰某位设计师。

  在东京本社是这种情况。十年前开始我慢慢的来中国,两年前在北京做了一个法人,现在在中国的业务大部分都是慕名而来的客户。但是我们已有的工作大部分还是在东京完成。工作流程来了中国之后大概分两部分,是设计师和文案,根据工作的规模、量的不同,会配备专门的设计师和文案,如果大的项目就需要几个设计师一起配合,文案一般是一个人。但是现在在北京工作,现阶段量并不是特别大,有很多都是概念设计。

  提问:小矶先生您好,我也是做建筑设计工作的,我是从08年注意到您的设计,觉得做得特别好。我想问的是关于设计方面的,当您做设计的时候,切入点是什么样的?从哪个点入手,才能做出这样非常独特的设计?怎样提高自己的,需要学习哪方面的知识?

  小矶裕司:平时有各种不同的工作,所以对于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想法。从事设计工作20多年了,以现在的经验,我无法用语言表达我的切入点、切入口,如何来的idea。但是我能够跟你说,我来到这儿工作以后,可以马上找到解决方案,因为根据工作的不同,也能找到不同的方案,可能就是多年积累的经验吧。

  提问:您有很多艺术,为什么您的艺术都是用文字来表达?

  小矶裕司:作为设计师,自然形成了一种用文字设计来表达,并不是我想成为设计师今天才做了设计师。我原来是想搞纯艺术的,并不是想做专门的设计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工作需要。现在成了设计师,但是我对文字还是很感兴趣的,特别是对中国的文字。根据工作的不同,我觉得该用文字表现的时候就用汉字设计了很多LOGO。

  提问:刚才大家都谈了工作的事情,我想谈一点关于您个人的。您来中国已经八年时间了,在中国觉得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减压的方式是什么?作为设计师,平时也需要积累,能不能推荐一些书或者电影,或者让自己充电的方式。

  小矶裕司:我从很久以前就特别喜欢中国,所以来到中国工作,当然除了空气以外。我对空气污染比较敏感,除了这个我对中国的很多事情都很喜欢。因为我喜欢中国,所以在中国工作的时候,一般没有感到压力,和客户交流也没有感觉不好的地方。我非常喜欢北京传统的建筑,所以平时经常去故宫、去有古老建筑的地方去,因为在那里我能感受到历史。北京是中国首都,也是几代的国都,这里有我喜欢的要素,在那里面能感受到中国的传统和历史。我很喜欢旧的东西,所以觉得去美国没什么意思,我并没有去美国,而来到中国,是因为我喜欢传统的、旧的东西,哪怕是一个不像故宫那么华丽的建筑,哪怕是一点残缺的城墙我也很喜欢。

  我不习惯读书,所以没办法介绍一本书给你。我也并不是特别了解中国的电影。我觉得日本和中国都特别像,但是总觉得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我也觉得很奇怪。这是我自己的感受。

  提问:我是来北京的一个留学生,非常感谢听到您的演讲。作为设计师来讲,设计是一种灵感,是一种感觉,我想知道的是,通过设计和灵感来设计的话,如何培养这种灵感和感觉呢?

  小矶裕司:设计如果只靠灵感的话,我觉得我并不是一个有灵感的设计师。但是既然做了设计师,我相信我跟其他人有不同的地方,所以我能够坚持做设计师。我觉得灵感是天生的,如果天生有灵感就有,如果没有就没有,这不是后天通过努力和学习能够有的。

  提问:您在中国的工作,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顺利的,您的理想工作环境是什么样的?

  小矶裕司:我喜欢中国,喜欢传统的东西,其实与其说我喜欢中国,倒不如说我非常讨厌欧美。在这种情况下,最近我又看了一下欧洲的情况,我发现欧洲确实不在我喜欢的范围内。但欧洲游很多事情不得不提,就是从设计的角度来讲,他们的系统非常完善。说通俗一点,有人会出好的价钱来买这个设计,所以这套系统非常好。作为设计师、作为雇主、作为客户来讲,已经产生了非常成熟的一种设计市场,这个对于设计师来讲是非常理想的环境。如果是日本和中国的设计市场更加成熟一点,会是很理想的。

  提问:小矶先生您好,我是一个空间的策划人。我的问题是您的展览叫“文字超越语言”,文字本身是有形象的,是很好的设计元素,是因为文字比语言更有力量吗?请您诠释一下,什么叫做文字超越语言?谢谢。

  小矶裕司:首先这个展览的题目“文字超越语言”,并不是我一个人定出来的,而是跟展览馆、主办方共同商议定的题目。文字超越语言,其实有一半是在胡说,文字本身就是语言,所以并没有办法说文字超越语言或者语言超越文字,这只是一个展览会的题目而已。

  我本身是非常喜欢文字的,我认为文字后面有很深、很大的文化背景,它是作为一个文化、历史以及种种背景的符号存在的,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字。文字的存在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文字后面是很精深的,并不只是存在文字的这么一个图案。比如经书,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文字的意思,但是每个人看到经书的时候,念这个经,给每人的感受可能是非常感动、非常感恩的感觉,文字是有这种力量。所以在设计里面,因为文字有这种力量,所以才能在设计里面被利用,才能达到这种程度,很多设计才离不开文字。

  主持人: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非常欢迎大家来参加TAM的小矶裕司先生演讲会。对小矶裕司先生表示感谢!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每周下午茶商业设施VI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