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购物中心市场趋势:超过三成升级调整

赢商网上海站   2014-12-23 17:49
核心提示:在上海112家已开业的购物中心中,2014-2015年已经或计划改造的项目达40家,占全市比重的 35.7%。

  2014年即将画上句号。这一年,上海购物中心变化巨大:大量新兴购物中心入市、老牌购物中心整改、O2O话题持续火热、运营方向大讨论等等。

  2014年上海购物中心发展趋势如下:

  趋势一:2014年,上海购物中心进入调整年。

  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在上海112家已开业的购物中心中,2014-2015年已经或计划改造的项目达40家,占全市比重的 35.7%。40家调整的购物中心中,48%是都市型购物中心,37%是区域型,15%是社区型。港汇广场、美罗城、正大广场、来福士等知名购物中心2014年都在进行大面积的改造升级,调整引入档次更高的品牌或者具有特色的设计师集合店,改造动线、车库,引进剧院、美术馆特色业态等。

  趋势二:浦东边郊发展潜力最大,宝山、青浦紧随其后。

  谁是下一个“徐家汇”?1988年以前的徐家汇地处市郊结合部,商业并不发达,但随着上海城市版图的扩大,人口外迁、轨交建成,逐渐成为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谁是下一个城市发展中顺势而起的“徐家汇”?这一直是上海商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通过今年的商用土地成交占比、人口与地铁规划数量、商用土地成交楼面地价等因素综合分析发现,拥有自贸区、迪斯尼等发展利好因素的浦东边郊发展潜力最大,因宝钢逐步撤离产生大量待盘活商用土地的宝山,以及受大虹桥辐射的青浦紧随其后,他们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徐家汇”。 

   趋势三:中国商业地产开发驱动模式发生质变。

   围绕着人、钱、地三大资源,中国商业地产开发经历三轮基本驱动。最初,开发商占主导地位,寻找成本低的土地和资本,组建合适团队;此后,模式更迭到以土地为基本驱动,开发商、资本方、运营团队专业分工各司其职,职业经理人开始显现价值。现在,以金融为驱动的模式正在显现,商业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投资信托市场不断丰富着商业地产的融资方式。未来两到三年,金融驱动模式将成为主流,万科“轻资产”模式和“凯德模式”将逐渐增多。

  趋势四:移动购物时代到来。

  消费者正在回归实体店。根据埃森哲调研数据,相比2013年,今年消费者线下消费意愿上升8%,而线上消费意愿相应下降8%,且通过手机购物的中国消费者数量是英美国家的两倍。手机移动端改变了消费模式,增加了消费者出现在实体店里的几率。实体商店意识到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区别,并希望借助移动力量持续接触消费者以实现持续性的销售。因此包括中粮、万达、华润、银泰、王府井百货在内的开发商和零售商都在2014年实现跨界合作,开展多种途径的O2O尝试。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