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购物中心的发展,首先要提购物中心的现状,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购物中心过剩了,但是在过剩当中寻找出路,才是地产商和商业零售企业共同要肩负的责任。
从百货大楼到购物中心的发展经历了50年,真正的购物中心肇始,大家说法不一,我认为应该是早期上海的梅龙镇广场以及广州的天河城。
目前为止,全球10个购物中心面积最多的城市,有8个在中国,但是这种数字不一定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2013年,有30家国际品牌将上海作为登陆中国的首选城市,在未来三年,上海预计将有接近33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近80%来自城市次级商圈;成都、武汉、沈阳等地都是购物中心过剩的城市,研究表明,这几个城市都是商业地产高速发展的城市,可能成都的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一些;深圳这几年新增商业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也有很大的发展。
二线城市的体量比一线城市高出了18%,可以看出,二线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是住宅产业高速发展带来配套服务产业飞速发展;二是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人们对生活水平的需求和对生活的向往,催生了购物中心的整体业态发展和形成。
现在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发展迅猛,而且供应量远远大于接受量。世界上一些发达城市并没有这样的增速和增量,但是经济并不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二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是这样的现象。
在以前的购物中心当中是传统百货、主力店、超市,运行了多年以后,开发企业、商业企业发现仅靠传统百货推动不了购物中心的发展过程,因此体验式消费、艺术空间、复合消费的空间逐渐进入了我们这个市场。
回过头来想,开发企业究竟给零售企业、商业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才是我们要做的最终的工作?开发企业做好开发企业的事,同时要与零售企业,甚至电商企业共同结合,才能促进我们这个产业的发展。
带给我们的思考就是开发企业究竟在商业地产中做多了还是少了?开发企业是做地产,不是做商业,但必须有商业的支撑,才可以构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体。
现在市场的问题首先是总量过剩,其次是吸收量减少,包括已建的购物中心出现了招商难、空置率高,城市其它综合体带来的密集型问题和过剩的隐忧。
美国在70年代已经完成了城市化,并从城市化走向乡村化,走向城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真正的购物中心出现代表了一种新的消费模式,从这种新的消费模式看,我们可以想一想,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究竟是足还是不足。
今天出现了总量过剩、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是开发商大量建设购物中心,另一方面是空置率高企不下,同时经营难度增大,同质化增加。
现在开发商盲目拿地,政府对开发商要求更严格了,有的甚至是一两年就要开业,但是实际上零售市场反而进入慢增长的趋势。两个行业的不相称造成了现在的形势,因此受到行业同质化和电商冲击,百货业的利润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商业地产怎么做?能做好吗?
这几年供应量激增、空置率上升,包括运营和市场前景暗淡,都是在集中型商业出现了典型问题,面对我们说的所有问题,商业地产作为不可逃避的业态形式,我们应该怎么做?
去年我提出“不能坐以待毙”,今年我提出“应该主动地、积极地与房地产企业,或者商业地产企业密切配合,主动改变形势,主动服务,引导他们和我们共同打造商业”。
我们起步晚、发展快,二三线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百货业态仍然有发展前景。商业地产应该怎么做?合作,结合其它不同业态进入购物中心。
另外,在商业地产的所有形态当中,原来是所有百货甚至同一百货品牌进入比邻的购物中心,在这样的购物中心中,怎么做到差异化经营?
第三,体验式业态方面,被认为是商业地产的救命稻草,但如果同一条街区全都是儿童体验消费,全都是海洋馆,势必就会出现同质化竞争。因此,我们要认清形势,要明确商业地产或者商业不动产的差异化经营,这才是我们的方向。
商业业态的多元化建立在差异基础上。在目前的思维中,定制型消费绝不是万达十年前提出的定制型消费,而是我们根据今天的市场状况,根据电商、体验式消费的市场状况,来定制我们的产品。建什么产品,怎么建,开发商有决定权,市场更有决定权。
多种经营形式的出现是商业地产最大契机,如果REITs出现了,我们将面临的是商业地产的春天。
最后,我们要主动和电商结合,才能产生新的增长点。
“十二五”规划提出,2011年到2015年,总的消费额要从15万亿增长到30万亿。消费增长靠平台,靠消费理念,靠引导消费,要顺应市场发展,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商业地产发展给社会提供服务产品,通过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商业地产的发展,让商业和地产共同融合发展。
因此,消费增加就意味着我们要变,在改变的情况下才引导零售企业、配套企业进行充分的融合和发展。
因此,发展机遇大概是这几个方向:第一,优质的商品,使商业更加站稳市场;第二,克服结构不合理;第三,主动、广泛结合互联网技术,开拓O2O市场;第四,丰富体验式消费产品,赢得市场份额;第五,进入社区商业的蓝海,改变经营方式;第六,创新金融模式,从租售转向持有运营,使商业物业真正成为金融产品。
百货、专业市场、超市在变革中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在新的模式中达到和商业物业更好契合,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任何一个行业长期走高都是不可能的,都会遇到机遇和挑战,但是我想机遇和挑战是并存、共生的。
2023年Q1,广州经济出现了“V型反弹式”复苏。延续经济强劲复苏的态势,今年五一,广州各大商场推出一系列重磅活动,持续吸引客流回归。
从广州到佛山,不到30公里的行程,天河城走了整整23年,但套上天河城外衣之后,佛山项目似乎频繁遇挫,难以再创天河神话。
天河城、正佳、太古汇、K11、ICC环贸天地、深圳万象天地、深圳壹方城、深圳大仟里、COCOPAPK、时代·芳华里CR8、卓悦中心、中航城君尚...
不管购物中心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如何在稳定与变化间保持平衡,这是我们始终在考虑的问题。对于购物中心来说,永远不变的就是“变”。
在2023赢商网大会上, 招商商管副总经理兼招商中心总经理贾晋燕分享道,消费者正在从“性价比”到“心价比”消费跃迁,悦己经济潜力巨大。
在2023赢商网大会上, 中海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华分享道,整个社会处于人口结构出现不可逆阶段,未来购物中心要更加关注人本身。
海岸商业集团副总裁陈柏昇认为消费理性化促使品牌有了不同层级定价调整,消费者趋向户外运动推动了运动品类的细分化。
关键词:海岸商业 2023年12月20日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做商业想先人一步,就要跟上市场变化和消费者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