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仲量联行发布《中国城市60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国60个城市的购物中心总量以每年21%的速度在增长,截至目前已建成的购物中心总量达830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巨大,但优质的购物中心仍严重缺乏,仅有10%-15%的现有存量符合国际标准。为应对激烈的竞争,品牌开发企业正在从差异化经营、业态规划、购物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改进,商业地产市场迎来六大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城市60强》研究报,2011年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年收入超过3万元人民币的消费阶层人口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3亿人,预期至2020年,消费阶层人口将进一步增加70%,达到2.2亿。
中国商业地产总量与美国的对比 来源:仲量联行
仲量联行对我国60个城市的购物中心、写字楼和物流仓储三类商业物业的总量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购物中心总量达8300万平方米,平均每千人享有235平方米的零售物业,而美国则有购物中心总量4.05亿平方米,平均每千人享有1500平方米的零售物业。
与美国相比,我国购物中心的开发还有不少空间。但是近年来,成都、武汉、沈阳、重庆等1.5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开发规模空前增长,购物中心存在过剩的风险。尽管如此,优质购物中心的供应仍然严重匮乏,仅有10%-15%的现有存量符合国际标准,许多规划和管理不好的购物中心将逐步被淘汰。
在仲量联行看来,我国商业地产市场正迎来六大发展趋势:
“赢家通吃”,优质管理和差异化经营者胜出
随着购物中心竞争的白热化,零售商们专注于成功的商场,“赢家通吃”的局面不可避免。尽管1.5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存量巨大,但成功的“第三代”购物中心,比如南京德基广场、杭州万象城等,凭借其精准定位、合理的租户组合和商场布局,继续巩固自己在当地市场的龙头地位,实现了较高水平的销售额。
包括万达、龙湖华润置地、印力等多家大型开发商推出强势的集团开发理念,但也会在租户组合和商场设计布局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同质化,差异化仍是成功的关键。
体验式购物吸引消费者
体验店和概念店逐步成为中国购物中心关注的重点,新建成的购物中心餐饮比重比服装大,增开更多餐饮店可以带动中等价位休闲餐饮的兴旺,外出就餐是吸引消费者前往购物中心的主要原因,服务业租户(培训学校与水疗会所)的数量增加也正在填补中等租金类别的空白。
快时尚从速度向效率转型
2011年以来,快时尚品牌的门店数量在武汉、成都、天津等1.5线城市增长最快,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供应过剩,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快时尚零售商正从积极扩张门店转向如何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零售商们在选址时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进行盈利前景评估。
土地价格制约大卖场零售
大卖场零售继续在中国内陆城市如西安扩张,但高昂的土地成本、严格的土地审批制度,意味着这类占地面积较大的零售商更难获得合适的设店地点,一些大型超市(如家乐福)正在探索购物中心开发战略,以确保有利的开店位置,同时在各地开设了大量社区商店。
奢侈品零售发展短时疲软
随着人们社会财富的积累,奢侈品零售业近几年来曾现井喷式增长,而2013年以来,政府的反腐败、禁公款送礼,使奢侈品行业发展受到重挫。对价格敏感者往往偏好通过海淘购买低税率奢侈品,“轻奢侈”品牌因价格和差异化优势,逐步获得中产阶级的广泛青睐。
全渠道零售崛起
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电商企业不断抢占零售市场份额,全渠道零售(零售商借助多种线上和线下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将成为中国60强城市的助力销售形态,并将在所有地区和领域为传统零售业带来脱胎换骨的变革,实体零售业已着手发展电商战略,电商企业也开始建设实体门店,房地产企业也尝试与电商合作开发全渠道销售方案,形势已经大不一样。
美国的购物中心等实体商业是基于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做业态分类的,并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行业的发展而不断细分。
赢商网以“文旅商业”为主题,开启第26期『共创计划』。欢迎广大行业人士积极分享和交流优质的“文旅商业”相关主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