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上市之后,绿地加速大金融布局的思路非常明显。
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透露,绿地金融的布局将立足于“投资+投行”的大资管金融全产业链,分为金融机构投资、基金投资和管理业务、类金融业务和资本运作四大板块,分布在两个上市平台中。而金融布局仅是绿地上市之后多元化布局的其中一张王牌而已。张玉良明确表示,实现重组整体上市之后,绿地在产业布局方面的定位非常明确:做强“一个”主业、推进“三大”战略,主业即房地产,“三大”战略为“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费”等三个重点领域的综合产业。
表面上看,绿地多元化布局与房地产主业关系不大,更确切地说,绿地只是开辟多个新利润增长点,从而分担主业给集团带来的资金压力。无论股权投资还是PPP模式做地铁产业,绿地集团已在投资方面初具规模化。
在外界看来,绿地整体上市作为新起点,整体产业战略清晰。绿地将积极适应房地产行业转型,持续做大做强房地产主业。围绕一二线城市等重点区域,进行积极谨慎的项目拓展。继续加强项目运营,围绕质量与效益,抓住成本关键点,着力加强项目运营能力,优化成本管控,提升项目利润。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和利润导向,逐渐从偏重溢价创新向低成本创新与溢价创新相结合转变。
房地产主业之外,通过扎实推进转型,绿地新的增长点正在逐渐形成。其中,金融产业快速发展,有望实现利润快速增长,如积极发展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业务,如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产品“地产宝”实现热销;地铁产业不断拓展,徐州三号线、南京五号线、重庆九号线先后签约基础上,近期新增哈尔滨、济南地铁,总签约预投资规模超千亿;在大消费领域,进口商品直销持续深化,继续布局线下实体店,构筑商品货源渠道,启动线上电商业务,建立线上“微商”平台。积极打造“互联网+”新业态,逐步发展互联网、地产、金融跨界融合的新兴业务。
2014年,绿地房地产业务实现预销售金额2408亿元,张玉良在今年1月份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5年绿地房地产业务的销售额“可能会达到2800亿元”,集团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并跻身世界100强。绿地将以什么来支撑2800亿业绩?
房地产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土地,而持续拿地一直以来就是绿地的企业发展战略,规模化经营降低开发成本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当土地储备达到一定规模效应后,能为企业进战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不久前,绿地集团整体上市已完成了关键一步,作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绿地还将布局金融、基建、能源、汽车等板块,其中绿地金融最受关注,其背后依托的最大资源就是房地产,所以拿地,土地储备仍是绿地发展的关键。
以京沪为主的一线城市,是绿地此次城市布局调整的重点举措。2014年绿地共新增土地储备项目71个,土地储备面积15169亩,可建建筑面积2078万平方米,新增项目绝大部分位于一二线城市,投资额占比达95%。
1月30日,绿地以45.16亿元的投标价格摘得北京昌平北七家地块。2月10日再度出手竞得太阳宫地块。目前,绿地2015年在北京土地市场出手的总金额已超62亿元。来自CRIC中国房地产决策咨询系统的《2015年一季度重点房企拿地情况》表明,绿地一季度拿地201.85万平方米,拿地金额107.87亿元。
5月6日,绿地集团又以2.3056亿元底价摘下奉贤区海湾镇16-01区域商业地块,折合楼板价2982元/平方米。
据中原地产不完全统计,2015年1-5月(至5月6日),绿地在一线城市拿地数量占比达23.8%,而去年全年占比为9.2%。一线城市依旧是绿地主战场,今年绿地在上海总共拿下3幅地块,花费22.7亿元。在2015年4月城市销售额贡献度排名中,上海达到57.1%,远远领先于第二名的11.66%。
今年以来,绿地一线城市拿地意愿表现得十分强烈,其中北京将是今年发展重点。绿地京津事业部总经理欧阳兵日前透露,2015年绿地对北京区域下达了全新指标——销售额从2014年的180亿增至251亿,涨幅为全集团第一,且三到五年内达到与大本营上海相当的销售规模。
2月16日,绿地控股披露,选举张玉良为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孙庆、胡欣为副董事长;聘请张玉良任公司总裁,张蕴、陈军、耿靖任执行总裁。
5月26日,张玉良在绿地2020股东大会上指出,公司坚定不移地降负债,计划长期向REITs注入资产,并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加大了项目跟投的要求。
对于万科或中海想要收购绿地的传闻,张玉良称:“没这个(被收购)的可能性”。对于分拆业务上市,张玉良直言,“绿地数科最长三年上市。”
该地块位于石岐区康华路东侧,土地总面积53672㎡(折合80.5080亩),容积率≤1.0,计容建筑面积≤53672㎡。
12月13日,山姆会员店落户佛山签约仪式在顺德华桂园举行。现场,广东顺控城投置业有限公司与山姆(上海)投资有限公司进行了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