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下的投资趋势
“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热词,其内涵无非是经济增速较前几年下一个台阶,同时通过改革挖掘经济成长的潜力。从政府具体的作为而言,简政放权、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不出台大规模的刺激成为“新常态”的主流。对于当前投资者而言,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内涵,将对未来的投资选择产生关键性的作用。
海外并购看好
中国对外投资今年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官方预测年内有望超过外商对华投资,使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而活跃的海外投资活动也日渐成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程中的新亮点。政府也在逐步放宽境外投资的管制,进一步释放国内企业跨境投资的需求。
这些机构的设立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资本向海外输出,参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为未来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全球资本投资铺路搭桥。然而中国资本出海的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资产,在陌生的监管和经营环境下也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一些企业在海外投资并购中也经受了各种挫折。前不久墨西哥突然取消与中国44亿美元的高铁合同,而欧美等国也曾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中兴拒之门外,国内手机制造厂商小米近期进军印度市场也卷入专利风波。
规模的不断扩大并不足以评判投资好坏,更应从投资效率和质量上来考量跨境投资行为。跨境投资的最终驱动因素还应该是追求更好的投资收益,使企业获得更好的产业发展机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的热潮才刚刚开始,现在评价还为时过早,判断投资并购成功与否,要看是否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纯财务性回报未必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商业地产仍涉及
近期,国内楼市限购、限贷政策整体有所松绑,但海外房地产投资热潮态势更甚,与一两年前国内房企热衷在东南亚地区开发大型住宅项目不同,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地的高端商业项目正成为国内发展商走向海外后第二步要抢占的高地。
郎咸平曾在某经济论坛上指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国内经济也进入转型期,股市不振、黄金走弱,如果与股票和黄金相比,房产投资依然是当下国人较好的选择。不过,郎咸平也表示,房地产会像其他产业一样,品质好的价钱会上涨,品质差的价格会下跌。在如何投资住宅方面,郎咸平给出了四点建议:住宅是否具有本地的特色、住宅是否是学区房、住宅是否是地铁房、住宅是否是刚需房。
大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方针,会让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稳步的发展,而从事这个行业的地产商也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平稳发展。
投资的关键变量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投资需求悄然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投资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钢铁、煤炭等高耗能行业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据估算,目前约有6万余户大中型企业产能综合利用率低于正常区间。但另一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正以“后浪推前浪”的态势大量涌现。比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信息基础设施跟公路、电力、水利一样,是当下保障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城乡的无线宽带通信网络、加快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覆盖、提高宽带接入速率,都迫切需要更多社会资本进入。
未来能否适应、引领新常态,投资是关键变量。要让那些在未来可能大有希望的产业真正落地,支撑新的增长,就一定离不开增加投资。顺应投资变化趋势,把握新常态下的投资新机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答题”,也是企业不可错失的重大发展机遇。当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除了要认真研究“投什么”的问题外,还要解决“谁来投”、“怎么投”的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真正调动起企业的投资积极。
潮气蓬勃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它既具有一般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具备高风险特性,政策的引导和支撑至关重要。
政府此次出台的30条扶持政策,分别在财政、税收、金融、人才、土地等五个方面发力,“加大扶持力度、降低门槛、扩大覆盖面、加强针对性、突出重点、提高可操作性”等政策意图十分明显。尤其在鼓励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原创内容生产四个方面,做到了急产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均有很实惠的“红利”。
许多项目不是运营驱动,而是由“投资驱动or规划驱动”,或者是被“拍脑门驱动”得来。最终结果就是脱离实际,沦为“表演式商业”。
赢商网以“文旅商业”为主题,开启第26期『共创计划』。欢迎广大行业人士积极分享和交流优质的“文旅商业”相关主题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