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集合店来袭 实体运营如何防止线上场外交易?

人在坦途   2015-10-17 07:07

核心提示:从面上看,该电商平台具备庞大、优质的线上名品客户及奢侈品供应商基数,同时线上推广、销售、运营维护等技术成熟稳定。

  近期,国内某知名奢侈品电商平台寻求与我公司高端百货合作,谋求双方进行线上线下的协同合作。

  从面上看,该电商平台具备庞大、优质的线上名品客户及奢侈品供应商基数,同时线上推广、销售、运营维护等技术成熟稳定。区域高档百货拥有区域声誉、品牌保障、实体服务能力及一定的自然客流,从协同性来看,双方如能携手,则相互的优势都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郑和空间巨大。

  在谈及具体的合作模式时,该平台提出了各种合作模式,其中一种合作模式是百货实体店在该电商平台上开设销售频道,通过他们的平台为实体店引流及分销,产品拍照、上线乃至物流等涉及电商业务关联服务流程均由他们代为打理、解决;然后在实体店终端也同等设置电商平台,由电商平台自主做线上引流及维修、鉴定等服务。

  在电商平台看来:这种合作模式双方都无须投资,同时又都给对方带来一定的市场增值和业务增量,对电商平台而言,依托实体店的渠道优势,即可以提升平台自身公信力,吸纳实体店精准的目标客群,又可以增加线上供应面,有百利而无一害,对实体店而言,通过在本平台上增设线上频道,可以解决自身自身不具备电商能力的问题,可以解决老顾客线上购买的需求,且可以吸引本地乃至全国其他潜在客群,算是替实体店全面解决了线上的销售问题!

  如果您是实体店谈判者,您觉得这合作模式可不可行?是不是一笔好生意?

  外一则:买手集合店来袭,实体运营如何防止线上场外交易?

  随着公众对全国百货千店一面的深恶痛绝,以及购物中心去百货化的进一步加剧,买手集合店开始大行其道,这些集合店由于拥有较强的单品自营能力,因此进行线上线下全渠道分销变的毫不困难,如香港的连卡佛、银泰的IM(INTIME MORE)等买手集合店,以IM为例,顾客除了可以挑选场内现有的商品外,也可以同时在其网站、APP或门店终端的IPAD上直接下单购买,线上线下支付均可,国内顾客基本可以实现2日之内送货上门。

  除了一、二线城市外,由于三四线城市部分奢侈品深粉的需要,这种名品买手集合店也呈现分销渠道进一步下沉的趋势,许多名品集合店开始向三、四线经济较发达城市的百货或购物中心内渗透,这种业集合店基于款式导向,品牌组合范围广,也能产生一定的按需代购需求,因此仍然拥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那么问题来了:随着这种集合店模式的大肆发展,这种店铺形式势必开始渗透到各实体店,这类店铺如果以租赁形式在购物中心内开店也就算了,如果选择的是以联营模式在百货内开店,那百货商场应该如何杜绝其进行场外交易呢?防止店铺在线上进行场外交易乃至顾客回家后再交易比防止实体店的场外交易更为困难。

  同样是第一则中所提到的合作模式,在电商平台看来,通过开通在线上平台,即可以给实体店引流,又帮忙解决了实体店上线销售的相关问题,但对实体店而言,且不说现在普遍采取的联营模式无单品管理能力,就算有单品管理能力,实体店内有限的品牌组合与电商平台对比,本身就处于弱势,再与国内其他实体百货一对比,品牌重叠度高不说,最后很可能又演变成直接的“比价竞争”,线上上增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再看原会员上线消费需求解决问题,本来高端店就需要实体体验和服务,同时客流也相对较少,上线后把会员往第三方平台上引——看似为顾客增加线上渠道了,实际上是开放自己的会员资源,怎么算这笔帐都是“把自己卖了,并帮别人把钱数好,然后帮存人家支付宝内”的感觉。

  所以,综上,可预计接下来来自于品牌商户自身的全渠道销售模式会越来越普遍,对于习惯以联营模式经营的商场而言,防止供应商的“线上场外交易”事不宜迟,这种防止不单是面上的勒令杜绝这么简单,顾客就算没有在现场(IPAD或手机上)直接下单,但如果关注微信号或APP,同样能够“轻易跨过商场监管的壁垒”,把商场的20个扣点让利给品牌VIP,相信这个空间够那些顾客或商户们腾挪的了。

  解决路径的思考:

  不管公司目前面临,或后续即将面临,这个问题都如同日常的场外交易一样会存在——就像我们许多同事内部购买商品的时候,如果没有内部折扣,就会让导购设法直接场内交易一样,毕竟,场外交易面上看着只不过像厂家把货调到其他门店乃至退回厂家总仓库一样,有心为之,防不胜防!

  笔者认为,解决方案包括短期治标和长期治本二种解决方案,

  短期治标的方法包括:

  1、设置举报奖励,让员工及顾客积极担当“朝阳群众”的角色,本公司某员工曾二次成功获得数千现金奖励,轰动一时,引发追随者无数,令场外交易者草木皆兵,哈哈

  2、组织神秘顾客队伍“钓鱼执法”唉,都是不得以为之的说法!不说也罢!!

  长期的治本方法:

  自设全渠道平台,在品牌商家单品销售、支付、物流指令及顾客信息沉淀等均掌握在商场手中(天猫、淘宝等到现在也还在打击、防止流量被自然分流到品牌商铺自平台上呢,所以此乃行业必然规律,可理解)。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人在坦途,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