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便利店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受到冲击,很多有实力,有财力的企业开始谋求向电商的转变,造就了PC端和手机App的百花齐放,尤其是传统便利店,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更加亟需转型。
在互联网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相比起以前有目的的消费模式,现在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买前查看其它消费者的体验,买后分享自己的消费体验。因此,作为社区便利店新模式的开始——线上便利店,则更应该注重消费者的体验感受。
而之所以造成线上便利店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销售模式受到冲击,很多有实力,有财力的企业开始谋求向电商的转变,造就了PC端和手机App的百花齐放,尤其是传统便利店,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更加亟需转型,于是,催生出了现在多种不同的社区零售APP。
现有的社区零售APP基本都采用了这样几个模式:
1. APP提供平台,商品由线下店铺提供,店铺为线下实体店加盟,配送由线下店铺完成。这样模式的优缺点相当明显:APP平台在初期话语权不强,只是提供展示技术接口及平台交易支付接口(一般情况下不是微信支付就是支付宝)。店铺推广需要强大的地推团队,通过扫楼扫街,一家家的进行推广,培训,教育,类似于当初的滴滴打车推广。先期比较艰苦,后期成规模后在局部地区会有一定品牌及规模效应,在和店铺的博弈中扭转局势后,将会走上复制模式的道路。采用类似模式的APP有:邻邻便利,千红便利,邻里社区,桥谷商盟,掌上便利店。
2. APP提供平台,商品由线下店铺提供,店铺分为自营及加盟,配送由自身配送人员配送。
该模式相对于模式1较重,比模式1多了一个店铺运营团队,他们采用了类似罗森便利店的加盟模式,你既可以成为平台合伙人,这个即使加盟模式;如果先期投资资金不足,但是你可以选择成为某区域负责人,分别管理或成为某几个店的店长,有业绩考核指标。总之,采用一切优惠条件吸引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加盟。这个模式下,利益分配比较清晰,当然表面上利益看起来是相当可观的。 同时,由于在地区范围内,已经有线下实体店,故从店铺加盟,人员考察等方面可以领先于模式1,加上配送人员大多为自身雇佣员工,故这样的模式下,产品配送时间和距离把控非常好。采用这种模式的APP有:快易便利,欧品屋,在家点点,楼口。
3. APP平台及产品全部自营,店铺可以为线下实体,也可以为虚拟。这样的模式非常之“重”,基本属于烧钱砸市场,该模式下,商品下单后,运单发送到仓储中心,货物由仓储中心直接配送到物流中心,再通过物流发送到区域物流部,再送到用户手上。全部由运营商独立完成。这样的模式下,基本都是BAT,新美大等在把持,也只有他们能够持续运营。这些APP包括:顺丰嘿店,社区001,京东到家,新美大,百度糯米的超市配送频道。
纵观近一年来社区零售APP的发展和消失的过程。我们发现,社区APP需要解决2个重大的问题,才能至少稳住脚跟,寻找壮大的机会。一个问题是如何圆满解决B2B2C的交易闭环。还有个问题是如何在这个交易闭环中对于各方价值的增值。
首先,B2B2C,分别是指商品品牌商或经销商,店铺和消费者,这里指的交易闭环并不是简单的把交易流程做完就好了,而是指能够在交易中加入黏性,使3端能够长期在平台上进行交易的过程。做的差就举不胜举了,之前提到过的多个APP都是由于实力不够,既不增加地推规模,线上也没有进行增加黏性的活动,例如发发优惠券等。当然其中也有硬伤,比如店铺如果是店主自行配送的,店主给用户留个小卡片,你又没提供优惠,用户肯定下次打电话要求配送,当然就不需要用到你的APP。
有些是自己模式没有选对:社区001是通过和大型零售商店合作,直接拿货,并承诺一小时送达,可能初看确实不错,但是在计算成本方面,他们计算错了几个方向:首先大型零售商的商品并非自己的,也是从代理商或品牌商进货,这样的模式下,你既没有京东等直接拿货的高毛利,也没有加盟店的0库存,把自己陷于特别尴尬的位置。
另外,由于大型零售店在城市中的物流仓库或配送中心不多,所以造成了货物配送流通过程的缓慢。当然在解决这个问题方面,有几个应用的团队做的还是不错的,包括模式1中的桥谷,模式2中的在家点点和楼口。他们几家的共性是把中间的B端作为串联方,第一步做的是先把店主哄好,桥谷商盟提供了多样化的进货渠道给店主,以及不同的品牌商产品哄店主选择,这些品牌商并非传统产品的品牌商,而是一些新兴商品,例如电子提神器,创意玩具,高新奇的一些商品,来体现出这些线下店铺有别于传统便利店。而在家点点和楼口,则直接帮助你开设店铺,辅助一条龙服务,从APP使用到商品管理,进货渠道等。楼口和桥谷商盟还为有实体店铺的B端提供了店铺设计及装修服务,并提供补贴,如此大张旗鼓的哄店主,店主想不粘着也不行。
当然最重要的仍旧是C端用户,从城市分布看来,他们的出发点都比较明智的选择了不是北京和上海这2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楼口选择了江苏省7个城市,桥谷选择了深圳,并带动郑州,合肥等内陆城市。在C端进行多种不同形式的补贴,优惠,活动等。在家点点是从上海起步,不过他把C端融入于其B端拓张中,主打“骑车就能赚钱”,一辆车送货,一个仓库存储即可,这样的宣传下,C端和B端的差别就相当模糊了,任何人关注后都会思考是否参与其中,他的推广目的也就达到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三方增值,简单说就是我作为品牌商除了卖东西给店铺还能做什么;我作为店铺主,我除了去上游进货,消费者来我店里消费,我还能做什么;作为消费者,我去店铺里买东西之外,还能做什么。
当然这个问题没解决不一定会死,但是解决了就一定可以活下去。在这个问题上做领先的是京东到家旗下的京东众包,当初营销话题做的铺天盖地的,简单说就是“大家共同参与来送货”。注册下即可按照京东给予的需求送货,每单6元起。暂时不提赚钱的事,哪怕参与感来说,京东就做到位了。
创业公司里需要提到的是桥谷,其独特的“体验模式”,开创了社区店的先河。现在一般情况下,社区店的营业范围包括销售商品,代收代发快递,最多再卖个早饭,桥谷商盟的店不仅仅做到如此,还特别开设了体验区,你能想到的高大上的功能性场所都可以在加盟店发现,比如:你想喝杯星巴克,他们有商务专区,除了喝咖啡还可以看杂志;你想玩游戏,他们那里有体感游戏;你网上看到最新的商品,想试用,你可以提交预定并申请试用。桥谷通过设置体验区来增加C端的用户的店内停留时间,并创造消费需求;B端店主也非常乐意接受店内热闹的气氛,毕竟人都是群体性比较强的;品牌商也很乐意在店铺中设置自己的商品区,并且可以选择自己想投放哪些合适的店铺进行推广,这些店铺就不仅仅是渠道这个单一的功能了。
就快年底了,社区零售店的冬天是否已经过去,笔者认为在2016年能够发展壮大的应该也只有2~3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阿里旗下银泰、高鑫零售、盒马均被传出要卖身,京东持续加码线下。对这些大厂而言,战略和抉择不会一成不变,如何活得更好才是永恒的命题。
京东的核心仍是低价,但玩法上化繁为简;淘天在 “ 五一大促 ” 和 618 之前试验了一个 “ 百亿秒杀节 ”,给出直接的七折优惠。
今年5月,京东集团CEO徐雷宣布退休,时任京东集团CFO的许冉接替他成为京东集团新任CEO。
增收不增利的瑞幸咖啡今年Q1运营亏损6510万元,运营利润率为-1%,而2023年同期运营利润则为6.784亿元,运营利润率为15.3%。
这家诞生于2017年的新茶饮品牌,摸着茶颜悦色过河,又厚着脸皮借势营销Dior,再次被传赴美IPO,是否会同“雪王”一般折戟?
天津伊势丹南京路店已于4月14日撤离,4月15日起原有物业将更名为“国金汇”继续经营,馆内大部分品牌将原位保留,部分区域进行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