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商网云南站报道)中国的电影市场已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有数据统计,仅2014年全国院线范围内新建影院1194家。这些新增的院线,大多进入了城市的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看重影院的聚客能力,影院也需借助购物中心的力量发展,双方都期待这种“联姻”能带来繁花似锦的市场前景。但影院和购物中心的“婚姻”能够幸福美满长久吗?
影院“联姻”购物中心,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给双方带来的远不止客流互相借势那么简单。从长远看,影院与购物中心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门当户对”的购物中心和影院,在客流上互相带动,是绝对的“天作之合”。但无论购物中心还是影院,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双方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要有前瞻眼光。据了解,购物中心引进品牌院线看中的是影院的品牌号召力,往往选择市场影响力大的。像万达影院的进驻,这对购物中心来说肯定是加分项。事实上,万达影院也带来很多明星到万达广场、昆明广场做见面会。
影院选择“联姻”要有前瞻性
幸福的“婚姻”大多相似,不幸的“婚姻”却各有其不幸。谁能想到,购物中心单单停车配套不到位这一个软肋,就足以让一个影院的人气指数一落千丈。看电影注重的是体验,而且不仅仅是坐在影院里那一刻的体验。每个影院的票价都差不太多,区别就在于交通是否便利、服务是否到位。比如有的购物中心,因为停车管理不到位,消费者看电影,单停车就要等上至少半小时,干什么都排队,顾客就会特别烦。“这种“联姻”往往不是成功的,细节有时候也能决定成败。
虽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影院入驻购物中心后,一般不会轻易选择退出。根本原因在于影院的高额投入。数据显示,一个8厅影院大约有1500个座位,一般投入在2000万元-3000万元。现在消费者追求高层次的观影体验,对影院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豪华影院内一把座椅,造价可能就在二三万元左右。因为昆明近两年发展很快,购物中心的市场格局在不断变化,一不留神,入驻前论证时心驰神往的“聚客王”,实际运营时就有可能是门庭冷落,那种惨状,能活活套牢一家影院。
因此,影院与购物中心的合作,需要彼此擦亮眼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选对“佳偶”,才有可能穿过万千恩怨,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在昆明,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火爆,购物中心项目不断涌现,而作为购物中心标配的电影院自然也逐年增多,全国的银幕数量也在不断创新高。但在电影院布局迅猛的背后,已经忽略了前瞻性这一重要的前提,最终影院数量高于全国,但票房增长却不明显。
虽然昆明商业地产起步较晚,然而电影院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并不慢,特别是在近年来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2015年3月,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昆明市电影放映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昆明城市电影市场调研报告书(2014年度)》,该报告显示,2014年昆明影院数量增幅为50%,比全国高出26%。2013年昆明有28家影城,2014年底,昆明城市电影院数量达到了42家(含2个汽车影院),全年新开张14家影院,增幅为50%。其中万达院线在2014年底两个月内3家影城连续开业,创造了业内历史纪录。
在影院数量骤增的情况下,昆明的票房收入是否也能随之水涨船高呢?答案有些不如人意。据了解,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296亿人民币,但昆明只占了其中的1%,排在全国第23位,这个排名比2013年下降了5位。2014年昆明的票房增长率比全国的36.55%低了10个百分点,出现了影院加速增涨,但票房上涨吃力的局面。
影院区域分布不均 消费者观影习惯有待培养
那么导致昆明电影票房增速赶不上全国水平的原因何在呢?同样在《昆明城市电影市场调研报告书(2014年度)》中,记者发现,就目前昆明的银幕数量而言,可以达到每3.1万人拥有1块银幕的水平,但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每5.51万人拥有1块银幕,很显然昆明的银幕密度要大很多。
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传媒机构管理处处长马齐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昆明的影院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急于进入火热的市场,很多影城选址开业带有抢滩夺地的布局心理,因此在影院布局上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同时市场上也存在不少影院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虽然市场的发展总体健康,但这些问题还是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速度。
在昆明,仅顺城到百货大楼500米范围内就有3个大型影院,密集的影院布局带来的是惨烈的竞争。据调查,自2013年以来,昆明至少有8个影院因为经营不善而关门歇业。一方面是很多影院死在闹市,另一方面是很多人口密度相对不是很集中的地方却看不到影院的身影,区域分布不均的情况确实存在。
在影院数量增加的同时,人们的观影习惯却还有待挖掘。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昆明很多影院的上座率并不是很高,原因是很多人还没有形成观影的习惯,因此很多电影院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培养观众观影的习惯,这个培养的过程势必会推出一些特价、优惠的电影票,这也影响了昆明的整体票房收入。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2014年全国的平均票价约为35元,但昆明城市电影院的平均票价则达到了37.31元,高出了全国水平,为何票房还是上不去呢?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就昆明目前的情况来看,最核心的问题还是上座率偏低,因此即便平均票价要略高于全国,整体票房还是上不去。
未来前景被普遍看好 规模化布局或可抢占市场
虽然目前看来,昆明的影院数量似乎已经有点偏多了,但是这仍然抵挡不住各大院线旗下影院的拓展步伐,目前昆明已经在筹备开业和确定要开业的电影院,已经超过了20家,而在各大影院快速拓展的背后,是行业内对昆明市场的普遍看好。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目前昆明的银幕数量看似很多,但是空间分布不均,因此很多地段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昆明人的观影习惯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最为重要的是,人们对于观影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看似庞大的影院数量中,其实有很多影院的软硬件设施,是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这些实力不足的影院必然会被市场淘汰。新开的影院只要自身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并不缺少市场。
回到市场上来看,2014年昆明票房最高的影院是位于顺城购物中心的百老汇影城,然而这家影院的平均票价同样也是全市最高的水平,达到了58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并非纯粹的低价就能够获得好的票房成绩,硬件、服务、运营等方面的实力或许更为重要。
同样在2014年,官方数据显示昆明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的三家影城,票房总和不足昆明票房的30%。昆明电影放映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邓景泽表示,这样的现象说明影城竞争出现分化,影城数量的增多使得观影更加方便,就近观影、便利观影、随机观影成为趋势,大多数影迷不再集中到市中心观影。
面对这种现状,邓景泽认为,靠投资一两家高端影院占有一个城市大比例票房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有实力的电影院投资商和院线应该抓紧市场发展机会,在竞争还没完全展开的区域建设新的影城,用规模化效应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据了解,目前昆明的电影院主要来自15家院线,但大家的市场占有份额都没有太大悬殊,因此并没有产生龙头院线。2014年,万达院线强势入驻昆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布局了三家影城,拓展速度惊人。2015-2016年度,在昆明还有三个项目在洽淡中。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全国市场占有高达14.2%市场份额的万达院线,同样也走了高端路线,或许会成为昆明电影票房龙头企业。2015年,万达影院加速布局地州市场,9月26日,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万达影院店开业,同时已经实现签约的项目有曲靖雄业国际、玉溪新天地、楚雄四季银座。目前还在洽淡中的项目涉及安宁、昭通、蒙自、大理、丽江等多个地州的项目。
连锁影院昆明布局一览表:
中影南方新干线院线(广东)
圆通国际影城、新昆明影城、新亚洲·虹影城、金鹰星美国际影城、石林嘉乐园影城、百富琪影城、呈贡时光影城
中影星美院线(北京)
新建设电影世界、滇池电影广场、翠园国际影城、中影星美东川国际影城、M&M国际影城融城金阶店、中影星美国际影城云大知城店、星美国际影院禄劝财富中心店
中影院线(北京)
海埂公园汽车影院、嘉美影院、中影阿诗玛数字影城
联和院线(上海)
北辰财富中心影院、SFC上影昆明永华店、耀莱成龙国际影城、Cinemark喜满客昆明影城、SFC上影昆明银海尚御店
时代华夏今典院线(北京)
17.5影城世纪城店、17.5影城臻万店、17.5影城翡翠湾店
红鲤鱼院线(北京)
百老汇影城顺城店(IMAX)、呈贡影城、安宁文丰电影院、寻甸金世纪影城、石林嘉乐园影城
九州中原院线(北京)
春城剧院电影院、呈贡九州良黎影城
保利万和院线(重庆)
保利国际影城南亚店、保利国际影城滨江俊园店
银兴院线(湖北)
环银国际电影城
横店院线(浙江)
横店影城安宁店、横店电影城呈贡店
万达院线(北京)
万达影城昆明广场店(IMAX)、万达影城西山万达店(IMAX)、万达影城云路中心店、万达影城正义坊店
太平洋院线(四川)
红星太平洋影城爱琴海店、晋宁乐皇巢影城
天河院线(武汉)
CGV影城海伦广场店(IMAX)、CGV影城七彩云南店(IMAX)
华夏联合院线(北京)
嵩明县联星时代影院、宜良郦国温泉影城、寻甸华夏影城
深影橙天院线(深圳)
嵩明新华国际影城、橙天·海润影城
其他院线影城:
宜良时代华纳影院、晋宁晶淼鑫影城、Young社区汽车电影主题公园、晋宁时光影城、大都光魔影院(IMAX)
(备注:加粗部分为待开业影院)
在5月17日举行的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万达电影表示,2023年计划新建直营影院10-20家,新开业轻资产影院50-60家。
2022年,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96.95亿元,同比下降2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9.23亿元。
盐城滨海海悦城万达电影城成立于2022年8月18日,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电影放映;餐饮服务等。目前,其由万达电影100%持股。
万达电影2022年春节档(2月1日-2月6日)实现票房7.6亿元,市场份额(含特许经营加盟)为14.6%,较2021年增长1.5个百分点,提升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