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关中第一村”的袁家村在乡村休闲旅游中无疑是杰出的代表之一,主打关中民俗和美食文化的袁家村,虽然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三千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
据媒体的报道称,袁家村目前日营业额200多万元,年收入超过10亿元。而据西安本地都市报《华商报》的报道,2015年10月3日,“十一”黄金周第三天,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当日接待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3.1%,居陕西所有监控景区游客接待量之首位。这意味着,在陕西,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首次超过了兵马俑这样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而历史文化旅游,一直是陕西旅游市场对外主打宣传的卖点。
从这个层面来说,一个没有任何地域、没有名胜等其他资源加持,袁家村在旅游方面的成功,用一句流行的话说,可以称得上是屌丝逆袭,随着“袁家村”模式的成功,陕西乃至全国在短短几年间涌现出了大批量同类型,同模式的村镇跟风,一拥而上,想在乡村休闲旅游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继袁家村之后,周至沙河水街、宁强青木川、兴平马嵬驿等是陕西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典型。据陕西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6600万人次,旅游收入7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23.9%。乡村旅游连年高速增长、异军突起,不仅成为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正在成为陕西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乡村旅游正在成为陕西乃至全国旅游产业发展转型的亮点,一直吃“老祖宗饭”的陕西旅游产业,更是迫切地想摆脱一直以来旅游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依赖,而乡村旅游火爆的出现,仿佛成了旅游产业的“新大陆”。
然而,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乡村游的出现是对单纯农家乐的转型升级。但是,从目前陕西乡村游发展现状看,政府要么普遍“缺位”,要么就是“越位”,对乡村旅游的市场定位把握不准,表现出来就是缺少特色,千村“一面”或者千村“一味”。
2015年10月18日,党报《陕西日报》报道称,首批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覆盖了陕西省除西安市外的9地市和杨凌区,试点工作为期3年,起止时间为2015年9月底至2018年9月底。仅仅在宝鸡市,就确定了16个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而这些号称“一个村镇一个特色”的村镇们,到底发展结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修建容易运营难,几乎是所有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难题
政府对于经济新增长点的渴望,注定对乡村旅游寄予厚望,但是,当山水观光型的旅游景区渐渐趋于同质化的时候,这样跟风的风潮也蔓延到了乡村旅游。单单从表面上来看,一样的仿古建筑,一样的仿古门头,似乎一味的修新如旧,就成为散落在各地的村镇们转型旅游的形式,但是,修建容易运营难,几乎是所有地方发展乡村旅游的难题。
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不说,乡村旅游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不言而喻,如何在保持当地风土人情、人文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更好的迎接现代旅游市场的挑战,这应该是所有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村镇们要考虑的问题。
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
复制“袁家村”的成功运营模式,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乡村旅游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不能复制,因为同质化竞争严重只会两败俱伤。目前在西安市近郊的出游活动中,也渐渐出现这样为难的场景,一家人经常为出游是去选择袁家村、马嵬驿、沙河水街发愁,因为这几个地方的用户体验太雷同了。
袁家村书记郭战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进来。袁家村旅游业从关中民俗起步,现在在继续发展民俗旅游同时,已开始逐步向乡村度假转型。乡村度假外延很大,不仅做旅游,还会涉及农业、农副产品等,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的产业链。”对于袁家村未来的发展,郭战武信心满满。郭战武来自于袁家村多年成功运营的底气,而相比袁家村,其他试图复制和抄袭“袁家村”模式的村镇们,就没有那么信心满满了。
已经“成功”的袁家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后面的跟随者们也许还没有摸到门道,无论如何,这一场从民间到官方的乡村旅游盛宴,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内,将会迎来市场的真正考验,“袁家村”模式具备偶然性还是可复制性?一切都只能由事实来检验。
本次活动赢商网特别邀请到中国乡村振兴袁家村课题组负责人望峤作为主题演讲嘉宾,为您深度解读袁家村极具时代烙印的发展之道!
本文以茯茶镇为例,对陕西文化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做以下初浅分析。
著名乡村建设观察家、中国新农村建设袁家村课题组组长望峤为大家带来演讲主题二《袁家村:从空心村到中国最美乡村--乡村旅游引发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