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3-5年前,海底捞还是一个“人”管理的人治公司,如今,海底捞正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体制变革,变身成不以某个人为转移的企业系统。用凯文·凯利的失控理论来解释,海底捞的变化恰好是互联网和科技未来发展的趋势。
凯文·凯利的失控理论,基于“信息是万物的根本”,将生物进化论与技术发展相结合,赋予了系统生命力。换句话说,凯文·凯利在1994年以先知的角色告诉人们,终有一天,由人类一手创造的系统将摆脱人类的控制,具有独立的进化能力。把这个理论套用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结果是:完善的企业发展体系将不再以个人为转移,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而我们提到的海底捞似乎正在这条进化的路上前行。
海底捞正在被系统化“拆分”
今天我们再次提到海底捞,除了“服务”这个已经被无数次提及的关键词,海底捞身上又被贴上了更多标签:蜀海、颐海、U鼎冒菜……这些都是海底捞系统的组成部分,如今的海底捞已经被搭建成为一个拥有7家分公司的企业集团。
以蜀海为例,资料显示:蜀海分为蜀海(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蜀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品保、仓储、运输、销售。蜀海是由海底捞的供应链部门演变而来,除了给海底捞,还给711、全时、俏江南、青年餐厅等品牌提供整体供应链全托管运营服务。蜀海给自己定位的业务范围包括中(西)式连锁餐饮、商超、大型商场超市、餐饮管理公司、电商以及铁路和航空配餐等。
(海底捞集团的组织架构图)
可以说,近几年海底捞内部结构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海底捞的职能部门被分出来做成了第三方服务公司。从底料加工、物流配送、工程建设、门店运营等多项业务全揽的公司,到分为多个独立的小个体,一种典型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正在海底捞内实施。阿米巴经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决策者的单线体系,变身成多个具有经营意识领导者构成的体系。
从海底捞的现实经营来说,这么做的直接目的是分摊企业成本。更进一步说,第三方服务公司由一个受保护的内部部门变身成独立个体,直面市场竞争。其发展活力和自我生存能力,降低海底捞压力的同时,还会给海底捞的发展注入很多新鲜的血液。
当海底捞的规模逐渐扩大,有序运营必须由系统来保障,而系统化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上。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海底捞创始人张勇的态度一直很强硬,就比如为建立完善的人力管理系统,张勇曾反复强推计件工资制度。
(阿米巴模式的核心理念)
对技术、对系统,张勇从来都不掩饰他的推崇。“中国没有一个餐饮企业能够占10%的比重,根源在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在张勇看来,中国餐饮企业规模小最大的原因是系统,而对于技术,张勇的观点则是,“我相信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带来的不应该是颠覆,应该是提高效率。移动互联网对于这个传统产业的改造应该是才开始。”
5年前,《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时,海底捞还是一个更多依靠员工、依靠服务的餐饮企业。在这本盛行一时的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海底捞内部,包括张勇在内的员工的个人魅力。
如果说5年前海底捞主要是依靠感性手段,感动员工、感动顾客,如今的海底捞正在尝试建立一个不以个人为转移的理性系统。
“形散而神聚”的系统化效益已经成为趋势
失控理论所讲述的新技术环境下的进化逻辑,听起来有些生涩,但如果说看过美剧《疑犯追踪》,或者日本动漫《心理测量者》,对这个理论或许会有更直白的感知。这两部剧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存在一个凌驾于个体之上的系统,具有独立的选择和运转能力。
(凯文·凯利被认为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1994年出版《失控》)
当然,海底捞还只是一个在探索系统化运作的餐饮品牌,在海底捞之前,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餐饮品牌已经可以说是系统化运作的餐饮品牌。而下边我们要说的是,促使海底捞如此发展的动力要素:
1、有效放权的延伸。了解海底捞的人都知道,海底捞一线员工忠诚度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有效放权”。海底捞的普通服务员有给客人免单的权力。由海底捞延伸出去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多数也是由海底捞内部的员工创立,类似颐海这样掌握着海底捞核心底料生产资源的公司,如果不是因为信任放权,想必也成立不起来。可以说,信任放权已经成为海底捞的品牌基因。
2、火锅行业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作为餐饮行业的细分领域,火锅的同质化竞争最为严重。除了创新形式,打造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做供应链的文章。对供应链的把控决定了火锅品牌的持续生命力和规模化扩张能力。
3、企业规模化进化的趋势。失控理论用一句话概括是:加入技术的新进化论。这里的进化不再是单个生物体的“物竞天择”,而是包含技术的生物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海底捞代表的趋势就是以提供餐饮服务为核心的系统的发展趋势。
(海底捞的“舞面”已经成了一种品牌文化)
失控理论中提到,进化能力主要有三个动力来源:自我选择、遗传因素、周围的世界。目前,人类始终掌控机器进化的过程,但终有一天人类会逐步放弃对机器的精确控制,引入生物技术和进化的思想,让机器产生自适应,自学习,自我进化的能力。对于实现这一点,凯文·凯利指出,“想要得到和生命真正类似的行为,不是设法创造出真正复杂的生物,而是给简单的生物提供一个极其丰饶的变异环境。”
横向对比国际餐饮业,中国餐饮市场一直被看低,原因是中国如此大的餐饮业基数上,一直没有一个系统化的餐饮巨头企业出现。研究海底捞的体系变化会让我们相信,这样的餐饮业巨头正以我们看得见的速度在中国形成。当然,这个企业或许是海底捞,也或许是其他的餐饮品牌。
特海国际门店数量从2021年初的74家增加到截至2023年年底115家,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和大洋洲,其中,东南亚是海底捞国际业务最大的市场。
海底捞巨亏、新项目屡遭失败以及此次看似简单的人事变动,这些都影射出海底捞或许在品牌战略方面存在问题,原有品牌定位失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租金不尽人意,但太古地产旗下写字楼物业的出租率却保持了稳定,展现了一定程度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