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细分市场寻转型 如何让购物中心有自己的主题?

明源地产研究院   2016-07-15 10:55
核心提示:2015年,一线城市的商业空置体量达342.9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达7%;二线城市商业空置体量1918.8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达21%。

  国内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觉得自己在苟延残喘,曾经风光的大型购物中心为什么会变得这么难?

  有网络就能买东西,何必要到商场来。电商冲击下,人们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消费者的支付手段、消费场景、消费目的都在转变;

  网购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做的东西都一样。商场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竞争力;

  购物中心饱和或过剩,有的城市商业地产人均面积超过7平方。数据显示,2015年,一线城市的商业空置体量达342.9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达7%;二线城市商业空置体量1918.8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达21%;三线城市最为严重,商业空置体量1089.2万平方米,平均空置率高达28%。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很多购物中心都在想尽办法转型和创新,做法无外乎以下几种:

  提高体验类商业项目,提高电影院、餐饮、儿童游乐场、减肥美容等的比例,将消费群吸引到线下;

  丰富业态,引进书店、展览等新鲜业态,吸引客流。

  重新装修,升级硬件设施,改变定位。

  这些做法最初能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但极易复制,很快大家就会发现,各个购物中心又变成“千店一面”。那么,有没有一种模式,能让你的商业中心有极高的辨识度、难以被模仿,使客流不请自到呢?

  明源君认为,当前房地产是一个细分的市场,商业地产当然也需要细分,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让购物中心有自己的主题。

  让人惊艳的主题购物中心的成功秘籍

  下面明源君举几个例子,告诉你主题式购物中心怎么做,做主题式购物中心怎样不被模仿。

  一、上海K11艺术购物中心,艺术变成滚滚财源

  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如今在内地如雷贯耳,位列上海购物中心之首。但你知道吗?今天的K11是由2002年竣工的新世界百货裙楼翻新而来。

  改造前的新世界百货早就淹没在淮海路商圈中:

  1、店面老旧、引进品牌档次低;

  2、业态单一,布局、动线混乱,客流少;

  3、空间利用不足,非核心区域空置率高。

  2012年,新世界百货翻新变身为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翻新后,商铺租金增长了70%,办公楼租金增长了30%,人流量自试营业以来平均每月高达100万次。

   这些惊人的数据是怎么做到的?

  1、主打“当代艺术”主题,举办艺术展览等体验式项目,增加消费客群,为商圈提供业态补充。

  K11将核心目标客群锁定为25岁到38岁之间的“三有”(有经济能力、有文化、有追求)人士。定期举行艺术展览、艺术工作坊、艺术家沙龙。让大众消闲或购物的同时,可欣赏到不同的本地艺术作品及表演,培养市民对艺术的欣赏。消费者可以在商场的3000平米的艺术空间欣赏当代艺术展,在负二楼学习烘焙,上素描或陶艺课,看乐队演出,在三楼体验生态农场,吸引客流进入高层区域。

  举行爆炸性艺术展览,吸引人气同时卖衍生品。最出名的当属2014年的莫奈展,展出了40幅莫奈真迹以及12幅雷诺阿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观展人数总计达40万,单日最高达6000人次。为了看到莫奈真迹,甚至有人专从外地飞到上海。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展馆还要限流。展览期间,K11营业额增长了20%。

  购买了价值2000万港币的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艺术品,布置在各个楼层的空间中,延长客群在商场内的停留时间;在客流不易达到的地方设置艺术展览点,不动声色的引导着客流动线。并且,K11的艺术品并非罩在玻璃柜里,而是将艺术品变为亲近实用的物品,供顾客休息或把玩。

  2、招商方面,艺术主题与热爱艺术的品牌搭配,实现双赢。

  商场主题和品牌定位契合度高,深度合作后可以帮助品牌进行传播。品牌则为商场设计专属定制产品作为回馈,二者达到共赢。

  从餐饮到服饰,上海K11里有20%的全新品牌,很多是首次登陆中国,增加新鲜感。

  为众多国际一线品牌构建独一无二的概念店,将商业与艺术氛围结合。比如Burberry沿袭伦敦摄政街上的旗舰店风格,Burberry则为K11提供特定款;MaxMara有一家自设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二者长期进行艺术家交流活动,MaxMara专门为K11设计了定制系列。

  3、对外合作上,建立自己的艺术基金会,专业团队运营艺术产品。

  其艺术家资源库为购物中心的艺术展示提供了储备,比如,基金会与巴黎的东京宫签订了合作计划,包括多项艺术交流活动。

  4、改造产品,用创新减少成本。

  停车场设置在商场的最高层6-9楼,此处商业价值较低,改造成停车场在国内少见。将地下三层改造成本高、出租回报率低的区域改造为体验式艺术展厅,增加客群和门票收益。

  二、诚品生活苏州,书香与赚钱不矛盾

  去年11月底,台湾诚品书店入驻苏州,不再是纯粹的人文书店,而是一个大型综合体项目,总体量13.4万方。苏州诚品公共事务部主任顾嘉琪告诉明源君,诚品生活苏州总体面积5.6万平米,书店面积近1.5万平米。其余空间则被餐饮、文创等占据,零售约占40%、餐饮约占25%。南北两个楼是可供出售的住宅物业“诚品居所”,由裙楼连接。

  根据现代快报的报道,苏州诚品开业一个月,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住宅部分“诚品居所”可售房源共有292套。南楼是大平层住宅,户型为285平方米和363平方米,一共216套,销售均价为6.5万元/平方米,创下了江苏住宅商品房单价之最;北楼是95-172平米的精装公寓,产权为40年,一共216套,销售均价为4.5万元/平方米。而苏州工业园区目前的平均房价不到1.5万元,与诚品居所仅一湖之隔的“大秋裤”东方之门,其零售均价也不过3.5万一平方米。据杭州日报的报道,无论是公寓还是住宅,在苏州诚品开业时几乎都已售罄。

  按照上图锐理数据的成本测算,占地不到八万方的“诚品居所”售楼盈利,已经远远超过投入。

  苏州诚品是诚品集团第一次作为开发商来做商业地产项目,如何实现首战告捷?从拿地到项目建设,诚品都有着独特的模式:

  1、不做二房东,利用品牌优势与政府谈判,低价拿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台湾诚品书店的盈利模式是靠书店品牌带动做二房东,因为书店本身不赚钱,将商场的一部分转租给其他品牌,例如时尚精品、高端餐厅。“诚品”这个品牌能带来巨大客流,靠商场租金获利,据悉,台湾信义店的商场与书店的营收大约是七三开。但由于台北中心区租金高导致成本环节难以优化,诚品一直在尝试其他模式。

▲ 数据来源:诚品股份有限公司财报

  苏州诚品打破了以往诚品做二房东的模式,自己兼做地产开发商。品牌创始人吴清友带领团队与多地政府进行谈判,最终得到苏州政府支持,将苏州工业园金鸡湖旁优质地块出让给诚品开发经营。吴清友则承诺将内地第一家门店开在苏州。之后,苏州圆融集团通过挂牌方式拿到金鸡湖旁优质地块,成交楼面价3717元/㎡(约为当年周边同类地价的一半),并将股权100%转让给诚品集团,诚品自己开发运营。

▲(来源:锐理数据)

  2、房产作为文化衍生品,用文化品牌带动房产销售,省去宣传费用。

▲ 诚品居所接待中心

  诚品居所的价格在苏州虽然很高,但诚品把原有的品牌优势和房地产结合,提高了房产项目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比普通的项目更能吸引高端客户。据杭州日报报道,苏州工业园是苏州政府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外企密集,购买“诚品居所”的业主以台湾、香港、上海、新加坡客户居多,尤其是台商,他们对诚品品牌的认可也是“诚品居所”热销的原因之一。

  3、用明星活动、文化类展览讲座吸引客流。

  长期举办各类演讲、展览,内容遍及艺术、文学、创意、旅行、戏剧等,如“康熙来了”十周年见面会、蔡国强艺术大展、开设云门舞集在大陆的首店。大陆文艺青年可以近距离接触台湾艺术家及明星。

  4、培植围绕诚品品牌的多元业务。

  诚品旗下拥有诚品画廊、艺文空间、诚品讲堂、文创平台、诚品文化艺术基金会、诚品表演厅、诚品电影院、诚品行旅、诚品居所等众多业务。以书籍为原点,诚品尽可能的去关联整合共创,经过融合,输出的都是“诚品style”的品牌。这些都可以获得收益并反哺诚品。

  5、游逛式购买体验刺激消费。

  在诚品书店的料理书籍旁通常会出现厨房和料理台,消费者会在逛书店的期间无意识的购买商品。

  从K11和苏州诚品的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对艺术、文化的投入可以转化为土地的增值,从而实现投资回报。只关注商业数字,很难做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硬件不是最重要的,对内容和软件的持续投入和深耕,才是致胜的商业秘籍。也是很难逾越的护城河。

  主题运营有两种方式

  1、自营。这种方式适合自身的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资源比较丰富的,可以自组团队进行设计建设及运营。现在很多地产公司玩跨界,跨界不能只是玩玩,能反哺地产才是事半功倍;

  2、合作。当规划的主题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时,可以与相关团队合作或者聘用顾问。目前有一些专业功能性主题体验馆比如飞行体验馆等,可以直接合作引进。

  主题式商业地产的打造并不是纯粹为了吸引购物人群,而是培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改造他们的消费习惯,这样才能不可取代。谁能够参与构建当地的文化,谁就能颠覆市场。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明源地产研究院,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