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百货商圈又生动荡,青岛阳光百货将在8月末停业,上海淮海路太平洋百货也将在2017年撤离,一大波“百货不行了”的言论又甚嚣尘上。关于国内百货陆续关店的原因,有三点要说明:
1.商业地产大跃进购物中心泛滥对传统百货造成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冲击;
2.中国百货面临脱胎换骨的升级和变革需求,但百货业态绝不会被取代或消失;
3.跟电商冲击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关系。
公开课邀请|武汉
受赢商网和赢才商学院的邀请,8月27日-28日在武汉,我将与大家深入讨论我近几个月对“购物中心同质化”的思考,课程主题为:《市场导向的策划定位和与时俱进的招商策略》,我将会花二天的时间,通过对基本概念的厘清和国际前沿理念的介绍,结合国内外诸多案例,带领大家脚踏实地、回归商业地产的本质,通过资产营运的高度,对商业地产包括市调、规划、定位的市场导向的策划过程,和招商、营运、调整的与时俱进的招商策略,有全新的认知,欢迎各位有学习需求的同行们关注。
课程咨询:020-62913826
一、关于商业地产大跃进
首先,购物中心和百货的本质区别是管理和经营的分离。购物中心不介入零售经营而是只负责管理场地供零售商自行经营,而百货是自行管理又自行经营。物中心是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商业集合体,百货是自行管理自行经营的商业集成商。购物中心做的是体,而百货做的是商。一个简单直接的辨别方法就是购物中心开不出零售终端的发票,而百货可以开出自己名下的零售发票。
第二,中国的百货是计划经济年代和供给经济学下的演变而来的,主要实行联营制,即出租柜台由零售商家在百货公司的名义下经营,商品由零售商家提供,营业员也大多为零售方人员,百货经营商作为而房东收取保底加扣点的租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联营制的百货是一个准购物中心。但它在空间和零售经营方面的优势又不能和购物中心不能相比。购物中心除了具有聚人气的空间优势外,各零售商家也有很大的灵活经营自主权。因此,作为一个准购物中心以及即不拥有物业也不掌控商品的中国联营制的百货,在购物中心过量供应的情况下,经营压力尤为巨大而不是电商冲击。
第三,去年我组织过一场赢商网的关于国内百货的论坛,其中百联的朋友提到,百联的百货销售虽然总体下滑,但开在购物中心内的百货都呈现强劲的上升势头。这从另个侧面使我相信比较类购物的百货业态不会消失。传统街区百货的销售下降有停车条件限制的原因等,但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无序规划而且把太多的大盒子开在了传统的中心街区。
但不要以为只有百货的压力大,购物中心的压力也很大。即使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前沿和商业最发达的城市和市场,76%的购物中心的经营状况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及格和难以为继的。上海的购物中心的平均坪效8,300元比上海的百货的20,000元的平均坪效还差很多,所以中国市场还是以百货为主导。
2015上海148个购物中心的表现分类分析
二、关于中国百货的自身原因
中国传统百货的确面临提升和变革,但不是简单的买手制。
首先,生存环境确实恶劣。面对国内商业地产大跃进和购物中心泛滥,外部的环境挑战是巨大的。而从内部原因来说,早年进入中国的外资百货进入中国市场并引用了联营制,因此今日同样需要不断地担当、变革和创新。
其次,内部的机制改革和创新也要付出很大的投入,包括时间。但中国未来的30年毕竟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趋势和事实。
三、关于电商冲击
以现在的电商发展速度和社会消费品总额,电商渗透率到2020年是无法突破20%的。电商由于法规的不完善和监管不到位,实际上是以几乎没有税的销售和全球税负最高的实体店进行着最不公平的竞争,从长远看,不对电商纳税是不可持续的,但只有10%或13%的渗透率并不是造成百货关店的主要原因。
所以综上所述,百货关店的首要也是主要原因就是商业地产过剩造成的购物中心泛滥。
本文授权转自:王玮_商业地产
8月公开课课表
购物中心开业筹备及营销推广实战分享
深圳 | 8月27日-28日
讲师:朱老师
市场导向的策划定位和与时俱进的招商策略
武汉 | 8月27日-28日
讲师:王玮老师
报名需知
1、课程费用:3980元/人,含讲师授课费、教材及资料费、两天午餐、下午茶点及培训证书工本费
2、同一家企业参训人数超过三人享受9折优惠,因参训名额有限,请立即报名,以便为您安排席位
3、报名热线:021-62913826,报名微信:wincai01
4、主办方: 赢商网、赢才网、赢才商学院
美国的购物中心等实体商业是基于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做业态分类的,并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行业的发展而不断细分。
我们将邀请30余位在台湾文创界经验最丰富的大佬级人物,分享两岸文创、双创教育、创意街区、特色商圈、城市IP等领域的成功案例与案例。
如何运用新技术和全渠道大数据管理,建立智慧的客流经营组合方案,从而帮助购物中心构筑以顾客满意度及最佳体验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