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太平洋等老牌百货昔日风光不再 未来何去何从?

中国商报 王硕   2016-10-11 10:49
核心提示:近日,华堂商场北京十里堡店、百盛太阳宫店相继传出的关店消息均已得到确认,这些曾经受到消费者热捧的“洋百货”将于今年10月底落下帷幕。

  从百盛集团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可以看出,今年前6个月,百盛实现营业额21.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63%;亏损1.24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584.5万元。

  近日,华堂商场北京十里堡店、百盛太阳宫店相继传出的关店消息均已得到确认,这些曾经受到消费者热捧的“洋百货”将于今年10月底落下帷幕。

  据悉,9月底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发布公告称,将于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营业,2016年10月26日之前商场仍正常营业;2016年10月28日之前商场三层及以下部分仍正常营业;2016年10月31日之前,商场一层及以下部分仍正常营业。今后,华堂在京仅剩下亚运村店、丰台北路店两家百货店以及位于三里屯的食品馆。

  华堂商场年内二度关店

  在华堂商场十里堡商场门口醒目位置处,分别张贴着停业公告与购物卡后续使用及退卡事宜通知。“由于公司经营结构调整的原因,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将于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营业。商场四层、五层最终营业至2016年10月28日;商场一层、地下一层最终营业至2016年10月31日。目前各项设备设施处于正常运转状态,让消费者安心购物。”同时,在商场的各楼层都在进行着清仓促销。

  资料显示,1998年4月,华堂商场在十里堡开出第一家店,由日本株式会社伊藤洋华堂以合资方式成立。在最辉煌时期,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占据北京区域销售总额的三成之多,是十里堡商圈里的明星百货。到2010年,华堂商场迁入一路之隔的朝阳路新城市广场,增加了50%的经营面积并扩容了地下超市,这是伊藤洋华堂在中国首次与开发商合作开出的门店。而如今,华堂要将其进入中国后开出的首家店铺,即经营了18年之久的十里堡店关闭。这也是继7月关闭大兴店后,华堂今年关闭的第二家商场。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关店潮下,华堂或将退出中国市场,为此华堂商场相关负责人予以否认,表示总公司方面重视中国市场,会在未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并进行战略调整,主要是改善经营方式。

  据了解,华堂商场于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由于当时国内百货业还处于市场粗犷消费阶段,当时华堂在国内市场的策略是坚持日本传统,注重自有品牌,直采产品多。伊藤洋华堂中国总代表、中国区总裁三枝富博曾表示,相比于成都的伊藤洋华堂店,北京华堂在调整和改变方面做得比较少。

  此外,华堂商场十里堡店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十里堡周边虽然有大量新建楼盘,但区域内回迁居民的数量占了一半,消费力提升并不明显。从华堂商场新十里堡店每年的社区调研回馈也可以看出,商圈内消费者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新城市广场如何同时满足中老年消费群体和年轻消费群体的购物、休闲需求成为关键。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其实从去年起,华堂已经着手进行经营战略改革,增加新业态,实行“新商品、新服务、新销售方式”。具体在门店上,就是体现定位做独特性店铺和强化“事+物”的场景销售模式。去年,华堂商场在一些门店开始将童装玩具、文具、儿童游乐场等儿童关联商品改造整合成了一个集合卖场。

  在京华堂商场关店情况梳理

  2011年 华堂商场五棵松店关闭

  2013年3月 王府井洋华堂正式更名“华堂食品馆”

  2014年5月 华堂商场望京店关闭

  2014年8月 华堂北苑店关闭

  2014年12月 华堂商场西直门店关闭

  2015年4月 华堂商场右安门店关闭

  2016年7月 华堂商场大兴店关闭

  2016年11月 华堂商场新十里堡店将停业

  老牌商场没落

  与华堂商场和百盛购物中心同为老店的太平洋百货、SOGO庄胜崇光百货等,也是早已风光不再,难觅当日的辉煌。

  与华堂商场十里堡店相比,同样将于10月底闭店的百盛太阳宫店则要萧条很多,虽然商场中并不见任何停业告示,但工作人员均表示只营业到10月底。实际上,百盛集团于9月13日发布的公告称,将出售全资中国附属公司的全部股权及相关股东债权,随后百盛又回应称,此次售卖的只是北京太阳宫店,并没有退出中国的打算。根据公告显示,出售百盛太阳宫店将为公司创造价值,百盛集团可不再向持续亏损的业务投入资源,并会将资源运用到百盛集团的其他业务中。此外,出售物业的所得款项也将改善百盛集团的财务状况,为集团提供资源以投资时装品牌和餐饮品牌的新业务。

  作为马来西亚最大百货公司的百盛集团,享有“外资百货第一店”的美誉,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是中国高端百货的代表和引领者。但是在最近4年的时间里,其陆续关闭了在华的十多家门店,而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为了改善业绩,百盛从2012年开始就进入了调整期。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百盛在关闭了位于上海、贵阳、石家庄、济南、天津等地的10家门店后,到2015年底还有门店58家。根据最新资料显示,今年百盛已经关闭了西安东大街店、重庆大坪店和重庆万象城3家门店。

  从百盛集团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可以看出,今年前6个月,百盛实现营业额21.0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63%;亏损1.24亿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584.5万元。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主任郭增利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百盛入华初期,国内百货业不够发达,洋品牌优势明显。随着大批百货、购物中心的出现,百盛并没有做出太多改变应对新的竞争格局,逐渐不再吸引消费者。

  除此之外,与华堂商场和百盛购物中心同为老店的太平洋百货、SOGO庄胜崇光百货等,也早已风光不再,难觅当日的辉煌。

  太平洋百货是百货业黄金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品牌,其选址基本上都是位于核心商圈。而就在2013年,太平洋百货隶属的台湾远东百货集团决定结束大陆市场太平洋百货与远东百货的双品牌运营,将门店全部更名为远东百货。当时,仅有上海的3家店保留了太平洋百货的商号。而今年7月,上海的太平洋百货淮海路店也传出闭店消息。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3.2%,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零售额同比下降1.1%,相比上年同月回落了3.7个百分点。联商网的统计数据也显示,2016年一季度45家百货上市企业营收达1007.89亿元,净利润达29.81亿元。然而在45家企业中,38家企业营收出现下滑,占84.4%。

  究其原因,购物中心化的百货店一直面临同质化问题。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最新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17个大中城市的已落成零售物业总存量达6120万平方米。而全国在建购物中心项目多达323个,总建筑面积3200万平方米,全球购物中心在建量最大的10大城市中有9个在中国。

  业内专家认为,综合购物中心能否挽救百货业的困境,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而打造商场的独特个性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传统百货也迫切需要拓展电商业务,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中国商报 王硕,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