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百货上海淮海店明年一月撤店 百货店如何生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10-23 10:27
核心提示:“对于百货商场本身,无论商铺经营状况如何,商场总是要收租金的。所以首先要做出改变的并不是百货商场,而是品牌。”

  太平洋百货(需求面积:40000-80000平方米)淮海店将于明年一月撤店的消息曾引起轰动,不少人纷纷叹息百货时代即将终结,这家开张已近二十年的百货商场承载了一代人对于传统百货黄金年代的记忆。当传统百货面临多方面挑战时,关于实体店将如何继续生存的讨论一直存在。

  2017春夏上海时装周期间,第四季MODE上海服装服饰展声称将继续致力推进时尚行业产业链的完善,并顺应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在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开拓适应于买手制新生态的配套展会,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这契合了当下对于百货转型的一大看法,即买手店将逐步取代传统百货。

  Vogue资深编辑Sara Maino来到上海时装周时,对商场内的人流量之低感到震惊。但她却并不认为买手店会取代百货业。“对于百货商场本身,无论商铺经营状况如何,商场总是要收租金的。所以首先要做出改变的并不是百货商场,而是品牌。”

  风格与规模使发展受限

  买手店的商业模式起源于欧洲,由买手挑选不同品牌的时装、首饰、鞋履等各类商品,集中于一家店铺内售卖。买手店的核心也在于买手,买手对于款式、品味的把握决定了买手店的销量。自1997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买手店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态势。直到2010年前后,随着消费者对于个性化购物的需求提升,买手店才取得大规模发展。

  然而买手店真的能够挽救百货业江河日下的颓势吗?就大环境而言,买手店仍然只占市场很小的一部分。风格化标签对于买手店而言也成了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强烈的风格可以吸引到品味独特的买家,而另一方面,相对单一的风格也使受众变得单一。

  并且目前中国大陆的买手店仍然聚集在华东、华北、华南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在DFO international和观潮时尚网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买手店调研报告》中,调研的942家买手店中,上海和北京的买手店合计占比达到38.7%。尽管西南地区的买手店生态正在变得越来越好,来自成都的买手店Dressing for fun还入选了今年BoF 500,但在往二三线城市扩张的道路上,买手店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积极寻求多样模式

  买手店体量相对百货商场较小,在面对消费趋势变化时更容易相应作出改变。发展到今天,买手店开发出了更多的模式。

  成立于香港、历史悠久的连卡佛采用的是中央买手制,这是最传统的纯买手制经营模式。连卡佛旗下近百名专业买手在全世界搜寻合适的商品用于出售。这种情况下,买手的选择对于买手店的发展影响非常大。而诸如I.T一类的买手店主则是采用代理模式,通过获得品牌代理权建立长期合作。大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栋梁和一尚门则通过与国内尚未成名的设计师合作,在店内为对方售卖最新作品而形成寄卖的经营模式。

  无论哪种模式,买手店本身对于市场风向和顾客品味的判断都非常重要。知名买手店DFO COO兼市场总监、观潮时尚网主编叶琪峥认为,凭个人喜好采购,买手带给公司的将是灾难性后果——客观性是压倒一切的标准:过去的销售记录、向市场代理者进行的咨询结果、商业报告的预测、流行趋势预报以及其他客观资源所反映的顾客的愿望,这些才是采购商品的依据。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