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跟绵石投资借壳“罗生门”事件后,万达商业回归A股的另一条路——IPO——依然在“已受理”阶段。
11月29日,市场传出“万达商业放弃借壳拟登陆上交所”的消息,但很快万达商业高管回应称:“此消息纯属误读,公司早于2015年已向证监会递交IPO申请,对于资本市场我们的态度一直是开放的,始终选择对股东最有利的方式。”
证监会11月25日公布的IPO最新排队情况显示,包括万达商业在内,富力地产、碧桂园、首创置业、金辉集团、同策房产咨询、南都物业服务等7家房地产企业均处于“已受理”状态。
在投行人士看来,中概股、地产企业借壳和IPO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目前多方的监管口径下,这种地产业态的回归或难享审核提速红利。
找壳行动
万达商业的回归在A股市场掀起了一场猜壳潮,比如红星发展、新华都、上海九百和中体产业等都是绯闻主角,但大多都被澄清、否认。
绵石投资成为第一个承认与万达商业借壳并失败的上市公司。11月21日晚间,绵石投资公告透露了万达商业的上市进程,其本欲拟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购买万达商业地产的全部股权,同时置出公司部分原有资产,不过只筹划了两个月便终止了。
万达集团随即在官网发表声明称,“绵石投资公司擅自发布‘终止万达商业重组’公告完全属于单方炒作行为,与万达集团无关。”即使如此,绵石投资也拉了两个涨停板。
再加上证监会早在5月就暂缓了中概股通过借壳、IPO的方式回归A股,当时称“目前证监会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目前对中概股的IPO、借壳都没有新的说法,还是沿用5月时的口径。”11月29日,深圳某曾供职监管层的一位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上海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某券商并购部负责人指出,中概股回归比较复杂,比如要拆红筹架构,而且当时海外上市的门槛非常低,上市前没有做足够的规范,不像国内IPO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辅导,等上市时已经非常规范了。因此,海外上市和国内IPO的标准有天壤之别。
“如果中概股通过借壳回归,仍然在做监管套利,并没有做严格的辅导和规范。因此,鼓励中概股通过IPO回归是可取的。”上述并购部负责人指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正在私有化或者已完成私有化的中概股超过20家,比如奇虎360、TCL通讯、江南集团、酷6、爱奇艺、博纳等。
对于正在运作私有化的中概股还存在另外一个障碍:由于目前换汇较难,因此“钱很难出去”。
“现在做私有化的资金很难处理,幸亏我们几个月前就做完了。”上海某已回归的中概股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用美元基金可能还好些。”
IPO提速红利暂难享
对于认准要回归A股的中概股来说,不仅要面对多重障碍,还要“跟时间赛跑”。因为,他们大多面对约定好的对赌协议。
“中概股私有化一般都有对赌协议的,如果不能按期上市,一般是大股东兜底,比如回购、付给资金方利息等。”上海某大型券商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记者获得的一份《万达商业私有化募资推介书》中提到,如果公司在退市满两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实现在境内主板市场上市的目标,那么万达集团需以每年10%的单利向A类(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以每年8%的单利向B类(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等。
因此,万达商业也在跟“时间赛跑”。11月29日,万达商业高管对媒体回应称:“对于资本市场我们的态度一直是开放的,始终选择对股东最有利的方式。”
实际上,对股东最有利的方式也包括如何让万达商业以最快的方式回归A股。绵石投资公告万达商业重组失败的理由正是“时间安排未达成一致”。
“万达商业肯定是希望越快越好,不过壳总是有的,可以找些合适的。”中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表示。
在找壳的同时,万达商业仍在排队IPO,目前仍是“已受理”状态,其早于2015年11月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25日,在上交所排队IPO的企业共计328家,万达商业排在第176位。
“证监会公布的顺序是按照申报时间排的,如果排队过程中没有出现申请中止、初审会发现条件还不成熟等特殊情况,基本会按这个顺序审核的。”北京某大型券商一位投行人士表示,按照11月IPO提速后的速度看,排在上交所160多名的应该明年就能轮到了。
11月以来,IPO审核明显提速,从过往每月两批升级为每周一批。本月,证监会共计下发了4批合计52张IPO批文,数量创出年内新高,单月获批数量接近半年总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来尚未有地产企业的IPO申请获得审核通过。“理论上地产企业可以排队,但目前这种监管环境下,能不能支持房地产这种业态上市是很难说的。”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截至11月15日,排队IPO的地产企业多达7家,包括万达商业、碧桂园、富力地产等,且全部拟登陆上交所。
本次盛会怀抱着“聚势开新”的美好愿景,邀请到行业相关伙伴共探2024年商业规划,实现跨行业、跨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一起开创合作新篇章。
由于IPO进程的延迟,万达商业自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已利用内部资源偿还了总计95.8亿元人民币的到期债券。
穆迪预计,万达商业将依靠新的抵押融资渠道来补充流动性。与抵押银行贷款相比,这些融资渠道的期限通常更短,融资成本也更高。
虽然终止的原因还未有直接指向监管层的有关政策限制,但随着万达商业回归的此次波折,有关中概股回归的话题再次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