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商业地产正在变化。
年内上海新增29个购物中心,总体量达204万平方米,高于深圳、广州总和。在新增购物中心中,小于3万平方米的社区型商业占比仅为7%;5-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占比最高,达到38%;其次为10万平方米以上大体量购物中心,占比30%。在一线城市,小面积购物中心都有降低趋势。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海原本要新开近50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但实际开业只达40%。RET睿意德策略顾问部总经理陈丽琳指出,开业率不高与市场的竞争、招商、运营等都有一定关系。
六成来自外环外
睿意德指出,2016年新入市的商业项目中有超过60%位于“外环外”,商业外围化趋势愈加明显。
这些购物中心都有明显的特征:在外环外布局的大多是大体量购物中心,中环多为特色体验型购物中心,内环内则多为小体量社区型购物中心。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格局,陈丽琳认为,与中心城区各商圈分布密集,相互间客群抢夺严重有关。
还有一个趋势,就是上海因时尚产业发达、潮流人群聚集,是快闪店最青睐的城市,尤其以品牌推广型居多。目前上海已经拥有460家快闪店。
快闪店租约相对较短,类型比较丰富,很适合过季商品或当季商品做定制促销。目前,上海新天地style里经常会有快闪店,与众多设计师品牌合作。快闪店不仅可以做短期品牌推广,还可为线上店引流。
陈丽琳认为,快闪店可提升客流,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对招商压力的缓解,估计可盘活上海120万平方米空置面积。
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海中心城区(外环内)购物中心与百货存量约有1400-1700万平方米(不包括社区型商业、街铺)。
新零售与IP潮起
全渠道时代的来临,导致电商和实体商业边界逐渐模糊,商业回归零售本质。
陈丽琳指出,未来实体商业与电商不再是对立竞争关系,线下线上将相互融合,比如梅西百货日前在天猫正式成立了线上虚拟店。
陈丽琳以盒马鲜生为例,其第一代店叫盒马鲜生,第二代升级为盒马集市。集市概念就是把店外店或外租店部分扩大,是生鲜超市/精品超市/大超市概念。未来其三代店希望做成购物中心。
陈丽琳指出,盒马鲜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互联网人不了解传统商业,于是他们在线下不停挖掘传统零售行业人士做整合。线下为线上导流是其探索中的一步。
“好的品牌店利用互联网做渠道,且线上销售占比额已经非常高,比如优衣库电商总销售额占全部总销售额的30%。”陈丽琳介绍道。
宜家、银泰都在尝试电商,不仅是渠道,还有共融的关系。这种全渠道时代的边界化模糊,未来对于商场运营者来说,无异于一个有趣的尝试。
IP和商业虽然在两个不同领域,但为了把流量和粉丝经济做充足,商场经营者会把IP内容植入商业运营。IP主题展正成为购物中心增加客流、提升销售额、增强黏性的利器之一。
IP植入在市场上分为三种:主题定位IP化、自带IP的商户与线上IP线下变现。如大悦城是主题商业IP化的典型,包括做企鹅公社、神兽寺街;LINE FRIENDS自带IP商户;“同道大叔”是线上流量转化线下交易的案例。
“未来会有更多IP跨界合作,帮助购物中心实现持续的流量变现。”陈丽琳说。
在新零售创新方面,RET睿意德租赁服务部总经理杜斌透露,餐饮业创新正在大行其道,普通超市正向精品超市转型。比如盛宴中国将在2017年开店近十家,每家面积9000-20000平方米,主打海鲜。此前盛宴中国推出一款海鲜礼盒,两个星期不到就卖了近3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运动品牌产生的租金效益低,但可以带来大量人流;书店有类似功能也受到各大购物中心追捧。
美国的购物中心等实体商业是基于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而做业态分类的,并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行业的发展而不断细分。
在截至11月30日的12个月内,H&M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6%至2360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639亿元),除去俄罗斯业务影响后同比增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