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本的追逐永无止境。
但外部环境变化,往往令房企的资本化之路充满荆棘。此前几年IPO审核暂停,曾一度在房企间掀起赴港上市潮,而当下IPO审核加速,内房股在港股市场屡遭低估,加之近期美国宣布进入加息通道,正在削减内房股的融资优势。
此外,全国主要城市开启的大规模楼市调控对房企的资金面要求提高,虽然地产A股融资开始受到更多监管和限制,但房企回A潮也在近年开始兴起。
A+H平台运营模式相对而言为房企多元融资带来便利,却也并非全然美好,首当其冲就是同业竞争问题,这在当下的部分房地产集团运营中仍未得到解决。
这些构成了房企漫漫融资路上的蜜糖与砒霜,也成为考验房企运营历久弥新的问题。
导读
A股与港股在投资者结构、进退机制、估值逻辑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但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以及注册制改革的启动,A股和港股之间的差距正在弥合,市场甚至有“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的说法。回归A股是否还有原有意义?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掀起一股回归A股的热潮,新近启动回归动作的万达、恒大,以及回A“老兵”富力、首创是其中代表。近期频繁买入金科股权而逼近大股东的融创,也被一些投资者认为带有回归A股的考量。
众所周知,A股与港股在投资者结构、进退机制、估值逻辑等方面有着诸多不同。从金隅股份回归A股之后的股价、融资、估值等表现来看,其价值似乎要比在港股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以及注册制改革的启动,A股和港股之间的差距正在弥合,市场甚至有“A股港股化”、“港股A股化”的说法。且在国内不断加息的背景下,A股具有的融资成本优势也在减弱。既然如此,回归A股是否还具有同样的意义?
港股遇“冷”
近年来,在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似乎一直在遭受资本市场“冷遇”。
2016年,恒大以3734亿元的销售规模超购万科成为国内第一大房企,其市盈率甚至超过A股上市的万科。但截至2月3日,恒大的市值还不到750亿元港币,其股价也仅为5.23港元。相比之下,经历了股权风波的万科,在A股的市值为2283亿元,股价也维持在20.68元水平。
已经从港股退市的万达商业,上市不到两年,超半数时间的股价低于发行价。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曾表示,对港股的低估值“无法忍受”。
同样的,富力地产截至2月3日的市盈率仅为4.035,同样销售级别的A股上市公司首开股份,市盈率为25.08。首创置业的市盈率为3.906,同规模的A股上市公司金科股份,市盈率为21.46。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因,在于A股与港股的估值逻辑有着明显不同。
据统计,港股市场以境外投资者为主,其中机构投资者所占比重超过七成,个人投资者占比不到三成。从交易金额来看,机构投资者占比超过9成。相比之下,A股市场主要为内地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即俗称的“散户”)占比在半数以上,机构投资者占比相对较小。也因此,有人将港股称为“机构市”,A股则是“散户市”。
由于机构投资者更看重中长期收益,因此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行业前景;个人投资者看重短期收益,更为关注题材炒作、热点跟踪等。
与此同时,与美股类似,港股有着大量做空机构。若上市公司在缺乏业绩支撑的情况下股票大涨,这些机构就启动做空机制而获利。因此,A股流行的炒题材、做热点的做法,在港股很难行得通。且港股和美股都没有A股的跌停制度,使股价很容易出现大幅下滑。
中信建投房地产研究员陈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房地产行业而言,港股更加看重资金的效率和安全性,资金成本高、杠杆率高、收益率低的企业往往容易受到冷遇。A股房地产企业很少因此而受到低估。
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认为,由于A股市场以内地投资者为主,对于内地房企来说,在品牌推广方面也相对有利。
既然A股有如此多的优势,为何大量内地房地产企业纷纷在香港上市?有分析指出,这是因为香港资本市场实行注册制,较为容易上市。相比之下,房地产企业在内地上市,则容易受楼市调控政策的影响。如2010年之后,甚少有房地产企业在A股实现IPO,企业的再融资、增发等也一度被叫停。
此次尝试回归A股的万达商业,在2014年底登陆港股之前,就曾尝试在A股IPO,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且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海外资本市场的资金充裕,港股上市房企的融资成本长期低于内地资本市场。
转型期的考量
海外上市企业的回A大潮,并不限于房地产业。从2015年开始,奇虎360、陌陌、如家、人人公司、博纳影业、巨人网络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纷纷宣布私有化,并回归A股。其理由,一方面是因为中概股(尤其是互联网股票)被海外投资者看低,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融资和市值管理的考量。
更早之前的暴风科技,就通过回归A股,一度实现股价和市值的大幅提升。
房地产企业回归A股,被认为基于类似的逻辑。“海外投资者意识到内地楼市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 融资-拿地-开发-销售 模式很难再得到追捧,所以内房企的估值和评级出现下滑在所难免。”严跃进说。
与此同时,随着美联储于去年12月加息,并宣布美国将在今年进入加息通道,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料将继续提高。加之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经济政策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海外市场的潜在风险也在上升。
相比之下,近两年来内地资金充裕,利率偏低,有利于企业补充资金,并摊薄融资成本。在房地产业利润率下滑、企业寻求转型的当下,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早在2011年就成功回A的金隅股份,于去年3月发行两笔50亿元公司债券。其中,“3+2年期”品种的票面利率为3.12%;“5+2年期”品种的票面利率为3.5%,创下公司债权类融资成本的最低水平。4月,金隅股份还发行一笔20亿元短期公司债,利率低至3.37%。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层面的变化,正使得A股和港股的差异在缩小。
其中,近年来A股悄然启动注册制,并酝酿退市制度,使其接近港股的进退机制。沪港通、深港通的开启,将使更多内地投资者接触香港资本市场,并逐渐弥合两个市场之间的价差。前者被业内人士称为“A股港股化”,后者被称为“港股A股化”。
与此同时,随着央行于2月3日上调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加息通道有开启之势,内地的融资成本优势将被蚕食。
严跃进认为,港股的低估值局面未来会得到改观,内地资本市场也将趋于理性,使得两地均向同股同权同价的方向回归。但两个市场的结构、偏好、逻辑仍会有本质的不同,尤其对于重资产的房地产业来说,估值逻辑并不会很快发生逆转。
因此他认为,这几家大型房企的回A举动将可能得到效仿。在房地产以外的行业,回A也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但即便回到估值更为“合理”的A股,企业仍然要思考转型期的发展模式问题。
然而,从现有的案例来看,成功回归的房企寥寥无几。
资料显示,首创置业于2004年就启动回A计划,至今已四度搁浅;富力地产于2007年开始尝试回A,同样四度折戟。资本市场政策变化、房地产调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因素,成为影响回A的主因。龙光地产借壳回A的尝试,也在去年8月宣告失败。
惠誉已将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IDR)从“BB+”下调至“BB-”,所有评级维持在负面评级观察名单。
万达商管集团福州城市公司与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分别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日前,忻州田森汇项目现与万达商业正式签订托管协议,万达商业集团将于3月正式全面接管项目。忻州田森汇城市生活公园计划于7月正式开业。
H&M等抵制新疆棉惹众怒,万达商业撤回A股IPO申请、引入30亿战投,龙湖商业官宣全面启动轻资产模式,苏宁否认出售家乐福中国...
3月24日,大连万达公告称,撤回A股IPO申请。天眼查APP显示,该公司在2021年已发生多次股权出质,其中孙喜双出质股权数额达2200万股。
上市首日,同批次3支消费REITs轻微下跌,中金印力消费REIT也不例外:开盘价3.26元,与认购价持平,上市后一路低开,收盘前又拉升回3.26元。
关键词:中金印力消费REIT万科 2024年05月02日
4月30日,万科旗下中金印力消费REIT在深交所正式上市,基金代码为180602,发行规模为32.6亿元,所筹资金将用于归还22.3亿元的项目负债...
关键词:中金印力消费REIT万科 2024年0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