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7月18日发布今年二季度和上半年的GDP初步核算结果。数据显示,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为25652亿元,同比上涨6.9%。
不过分季度来看,今年二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6.2%,低于同期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环比一季度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二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60%,环比一季度下降0.26个百分点。
有专家指出,房地产业在拉动经济、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不可否认,但同样存在投机气氛浓厚、“虹吸效应”等问题。这是过去几年来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比不断扩大的另一个侧面。
占GDP比重环比下降
房地产业增加值,与房地产开发投资、房企拿地、商品房销售额等并非同一概念。按照统计局的测算标准,这一概念被理解为依靠房地产买卖、租赁、维护等形成的各项收入(包括佣金等)。
统计局将房地产业列入“服务业”的范畴,并细分为70个大类,涵盖新房、二手房、租赁、物业等领域。因此,房地产业增加值的测算,被认为能够代表全行业的真实状况。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3259亿元,同比增长6.2%。上半年,房地产业的增加值为25652亿元,同比增长6.9%。
尽管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进一步加码,但由于调控效应反映到数据上有一定滞后,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仍运行在增长区间,这也成为上半年房地产业增加值扩大的一种合理解释。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一数据。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尽管在促进经济和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的阶段,房地产业曾存在投机情绪过浓的问题,且对其他实体领域产生了一定的“虹吸效应”。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侧面。
分季度来看,二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60%,低于一季度的6.86%。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商品房销售增速已经有所下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3月商品房销售增速为25.1%,而1-6月降至21.5%。
成交下滑的影响
多家机构发布的研报显示,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可能出现下滑,到全年或呈现负增长。这有可能会对房地产业增加值带来负向影响。
与此同时,行业的“黄金时代”正在远去,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可能出现触顶下滑的态势。
从投资端来看,颓势似乎已经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房地产开发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2011年的20.4%,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17.2%。
潘建成表示,从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会回归到理性发展阶段。但短期来看,由于市场预期仍然不稳定,因此难以判断房地产业的增加值变化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今年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环比上涨0.7%,连续4个月维持在0.7%及以上的水平。地价方面,上半年房企购置土地面积仅增长8.8%,土地成交价款却增长了38.5%,说明土地单价上升幅度同样不小。
“调控本身主要是为了抑制房地产金融风险和优化分配,对于产业正常发展其实本身还是鼓励的。”上海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总监严跃进指出,“楼市发展的内涵式概念会凸显,而且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复合型地产的开发依然会形成较大的动力。”
潘建成表示,不必对“房地产业增加值”这一指标过于在意。他认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应更多体现在创新驱动方面,如现代服务业、文化创业、健康、旅游、休闲等产业,这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对于房地产业而言,应尽快稳定预期,推出长效机制,使之回归到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
截止到3月30日,2017年拿地最多的20大房企招拍挂拿地总金额超过3030.63亿,同比上涨了75%。
自3月17日至4月5日的21天里,超过35个城市出台调控措施,范围之广、力度之强、密度之大,传递出一种“生死时速”的紧迫感。
政策出台后,商办市场迅速冷却。但北京商办类地块的交易并不冷淡,当日成交的三宗商办用地均经过多轮举牌,溢价率也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