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下午4点,1992年创立,旗下拥有Belle、Staccato、Joy & Peace 以及Tata等14个女鞋品牌的百丽集团正式从香港退市。
时移世易 老牌鞋履逐渐没落
早在今年4月,百丽国际已经收到私有化通知,所计划的私有价格为6.3港元/股,公司的总估值为 531 亿港元,相比曾经最高市值的1500亿港元,市值缩水了近2/3。7月18日是百丽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位 6.24 港元,百丽此次的私有化计划被认为是港交所至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私有化交易纪录。
遥记得百丽国际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盛百椒曾经豪气地说:“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时移世易,由于鞋履市场的不景气加上电商转型失败等多种因素,最终让这位昔日的王者逐渐没落。就在昨天,在曾经狂欢的资本市场上,百丽国际迎来退市的命运。此前召开的业绩说明会上,CEO盛百椒曾公开表示自己已经65岁,“能力及价值观上很难再为公司带来大的贡献”,盛百椒也承诺说,若此次私有化成功,自己将再工作两三年,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公司顺利转型过渡。
昔日光芒 曾占据市场半壁江山
据了解,1992年刚创立时,百丽只是一家资产200万港元的小厂,然而凭着迅速占领商场和街边店等渠道,经过短短15年的发展,2007年5月百丽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之初市值便高达670亿港元。在百丽国际最辉煌的2013年,百丽的市值更是一度超过1500亿港元,成为中国最大鞋履零售商,“鞋王”的名号更加响亮。
公开资料显示,百丽国际鞋类业务的自有品牌主要包括Belle、Teenmix、Tata、Staccato、Senda、Basto、Joy&Peace、Millie‘s等。除了自有品牌外,百丽还代理包括Bata、Clarks等在内的品牌。有市场观点认为,百丽国际的存在,涵盖了国内鞋服行业的一大部分、尤其是占据女士鞋类市场的半壁江山。
纵观百丽当年的发展史,其上市后,借助资本的加持,曾展开一系列的收购:以3.8亿收购了Fila(后被安踏收购),斥资6亿收购Millies,花费16亿收购了Senda。2009年其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681家;2010年到2012年,百丽每年净增门店数目都在1500至2000家;在开店最为疯狂的2011年,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出一家新店。
尴尬境遇 实体行业迎“寒冬”
然而,兴于开店,衰于开店,在快速扩张版图的同时,其单店营业额的增长却在逐步放缓。纵观行业大背景,退市的背后不仅是服装零售行业的尴尬境遇,而是整个百货市场的寒冬。就拿我们西安市场来说:
2014年10月,小寨商圈曾经的百货骄傲——金鹰遭遇西安市场滑铁卢。
2016年6月1日,西安东大街百盛店门口张贴的《关于西安立丰百盛广场有限公司终止经营告知——致顾客告知书》也表示6月10日营业结束后正式闭店,这一举动也正式宣告这座经营了18年的开启西安时尚百货潮流的商场即将不复存在。
紧接着,2016年12月,大洋百货西安店宣布在营业结束后进行歇业调整,正式闭门谢客。一纸告示,和9月中旬起就已不再更新的公众号,预示着大洋百货将结束和古城西安7年的商业生涯说再见。
近年来,接连倒闭的百货店不胜其数,从外资第一店的百盛,到要关掉国内一半百货门店的万达,传统零售行业似乎一片唱“衰”。
暂避锋芒 壮士断腕阵痛期转型
虽然,西安的各大商场里百丽暂时都在正常营业,但客流量却可见一般。传统百货面对电商以及线下体验的锋芒,“撤退”无疑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无奈。在目前一片唱衰的中国传统百货声音中,正在不断的上演着退市潮、关店潮,传统百货行业似乎也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这时,我们不禁要问,百货行业发展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就比如船大掉头难的曾经千亿市值的蓝筹股“鞋王”,百丽在资本市场走了一遭,最终选择回到原点。针对百丽目前的困境来看,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向媒体分析称,百丽必须要有断腕的决心来渡过转型的阵痛期,其未来的挑战在于:
一、如何厘清品牌之间的边界,单个品牌应该更聚焦,不同品类和价格定位也需要明显的界限;
二、强大的线下渠道能力束缚了线上渠道的发展,百丽应考虑将线上线下如何彻底打通;
三、百丽目前主营业务的增长不理想,应该放眼布局新的业务增长点。
武汉汉阳大洋晶典商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大洋商场(汉阳店)于2023年8月31日22:00营业结束后正式闭店停止经营。
9月4日晚,备受关注的“三声有幸”江北超级商圈购物月开幕仪式于南京弘阳广场中心秀场正式开启,拉开了江北超级商圈购物月的狂欢。
胖东来启动对步步高百货及购物中心的调改,首批调改门店为步步高梅溪新天地和步步高星城天地。步步高超市梅溪店经过“爆改”后,业绩大涨。
王府井2023年营业收入122.24亿元,同比增长13.19%,归母净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264.14%;旗下首个离岛免税项目王府井国际免税港已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