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与利润夹缝中的中海地产 冲刺第4名或存较多变数

地产壹线 王静   2017-09-25 10:46
核心提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剩下的四个月如若按照上半年增速发展,中海地产在第二梯队的身位优势能否继续保持,将充满较多变数。

  【编者按】无论怎么定义当下地产行业的发展阶段,都不可否认“规模”仍然是个时兴的玩意儿。开发商可以说不喜欢,但不可以不跟上趋势。恒碧万前浪已远,身后是谁在望其项背?

  网易房产推出“寻找第四名”系列观察,记录恒碧万后的追赶者。地产壹线目前已推出综述篇——【寻找第四名】恒碧万后谁是下一个地产寡头。本文为系列第五篇——《中海》篇。

  中海地产:第四名指数★★★☆☆

  “公司在今年迎来快速增长的开端”,完全掌权的颜建国在近期面对机构投资者时,对于中海地产现阶段的发展给出了上述总结。   

  今年6月,颜建国正式从过渡掌门人肖肖手中接过了中海地产的最高权杖,真正站稳了这家龙头房企的权力核心。   

  各项数据显示,颜氏中海确实在提速。   

  2017 年上半年, 公司累计实现合约销售金额和面积分别为1273.2亿港元和779.7万平方米, 分别同比增长33.7%和29.7%,销售均价为16328 元/平方米。截至2017年8月,公司累计实现合约销售1629.61亿港元,累计合约销售面积1003.41万平方米。  

  从上半年的销售来看,中海地产落后于同一梯队的保利地产,与绿地集团旗鼓相当,同时又稍稍领先于融创和龙湖地产。但仅仅两个月后,中海地产今年前八月的销售已经落后于融创绿地,甚至存在被龙湖地产赶超的可能性。   

  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中海地产的销售增速,远不及内房龙头平均水平。   

  兴业证券报告指出,主要上市公司2017上半年的销售表现好于行业平均水平,累计合约销售金额和面积的同比增速为54.6%和43.2%,远高于行业的 21.5%和16.1%。   

  表现较好的公司有龙湖地产、碧桂园和融创中国,合约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长140%、131%和89%; 合约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长 133%、106%和102%。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剩下的四个月如若按照这个增速发展,中海地产在第二梯队的身位优势能否继续保持,将充满较多变数。   

  但正如文章开头提及的,中海地产内部已经在提“快速增长的开始”,公司在土地市场的持续发力,表明了管理层维持高增长的态度。   

  截至2017年8月31日,中海通过公开市场拍卖/收购等方式累计获取新项目40个,总建筑面积达到858.60万平方米,公司的权益楼面面积为721.36万平方米,公司应占土地金468.32亿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海今年以来在公开土地市场的表现与公司过往的表现相比,可谓“激进”。公司2016全年的购地金额也才仅有407亿。而颜建国在中期业绩会上也坦承,今年上半年销售业绩并未有太大增幅,受累于过去几年买地太少。   

  可以说,颜建国上位后能否重新激发中海地产的壮志雄心,能否带领公司重回一线行列实现中兴,将成最大看点。   

  事实上,重回中海后,这位低调的掌门人早已展开了大刀阔斧的变革。据媒体报道,颜建国撤销了郝氏中海成立的战略与风险管理部,新设运营管理部;同时撤销的还有在总部成立的营销公司与工程公司,将它们并入地产公司。  

  另外,郝建民时代被撤销的客户服务部被重新回复,中海还新成立海外事业部与创新业务发展部,同时将品牌宣传、公共关系管理等职能并入综合管理部。颜建国本人则主管监察审计部、创新业务发展部和企业传讯部。   

  野村证券还透露,在整合内部管理及营运架构的同时,中海地产还有可能提供更多管理激励计划。   

  不过,中海地产依然倾向重视盈利水平多于发展规模。在面对机构投资者时,颜建国表示,在目前楼价高企环境下,公司不会为追求大幅增长而舍弃盈利,并重申公司毛利率目标为30%。   

  在行业重新洗牌、规模竞赛重新开启时依然宣称更重视盈利,不失为一种冷静的选择。但正如颜建国在年初业绩会上所言,中海强调追求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和股东回报的可持续增长,但是没有规模都是虚的,利润需要规模来支撑。  

  中海如何走出一条两全的道路?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中海颜建国中海地产
本文转载来自:地产壹线 王静,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