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调查 | 标杆项目实测 告诉你它的APP为什么火不起来!

赢商网 周蕾   2017-11-07 15:22
核心提示:赢商网华北中心独家调查《商场APP之困》第二期。

  在上一篇调查中笔者提到,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商场APP的活跃程度普遍不高,下载量在主流安卓平台上超过10万的屈指可数。那么,它究竟为何火不起来?消费者对其反应又是怎样?第二期调查报道,我们先来做个实测。

  笔者选择了侨福芳草地APP进行测试。因为不久前,该商场举办了五周年庆典活动,在前期宣传时,侨福芳草地利用APP做了不少与会员互动的活动。它的运营体现出很多商场APP的共性,很具代表性。

  作为北京知名的艺术购物中心,侨福芳草地APP在设计上和运营上都花了很大心血。那么,这样一款用心打造的APP在市场上的反应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基础服务缺乏竞争力

  作为北京最具艺术气质的购物中心,侨福芳草地APP也独具格调。主菜单采用的是深灰色九宫格排列,整体风格偏高冷简约。打开APP,首先进入眼帘的是“APP扫描购物小票可免费停车”的宣传海报,过了两秒,界面上又跳转出艺术展的宣传海报。

  在APP首页上,一共有四张海报滚动播放,其中两张关于APP会员的福利,剩余两张为商场活动宣传。   

  进入主菜单,APP所提供的九大服务功能清晰可见,分别为零售品牌查询、美食分类及推荐、室内导航、艺术展地址及活动信息、儿童空间、停车服务、优惠券领取、商场活动信息、影院影讯等。  

  笔者观察发现,从功能类型上看,美食、艺术、儿童其实为归属一类,即商户介绍类。而其余的功能,则分别归属于品牌查询、室内导航、停车服务、商品促销、影院影讯类。

  首先来看商户介绍类。笔者点进美食、艺术、儿童空间三个菜单,发现其展示的商户信息大致为一个模版,主要内容有品牌简介、图片、楼层位置、联系电话、网友评论、新品介绍、收藏等。在各细分业态里,商场还加入了推荐品牌一栏。 

  

  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笔者觉得该APP虽然页面设计很看好,但商户介绍功能过于简单。例如美食类,从该APP上笔者只能获得人均消费和2-3款新品的信息,无法得知菜单及价格表,也没有看到任何网友的评论。

  影院影讯的情况也类似,在电影页面中,只能看到影片的简介和排期,不能选座及订票。相对而言,笔者更愿意选择大众点评、格瓦拉等生活类APP进行影讯查询。   

  除了商户介绍和影院服务过于简单外,室内导航也很“鸡肋”。笔者打开导航功能,页面上出现了每个楼层的室内布局图。图上标有各门店品牌名称、扶梯、直梯、洗手间等信息,但无法定位消费者的位置。

  笔者随机采访了三位消费者,一位不经常逛街的商务人士告诉商业地产观察,这份室内导航他看不明白,既不能知道自己在哪,也不知道怎么走才能到自己想去的门店。

  其余两位年轻女性是侨福芳草地的常客,她们则表示对商场里的品牌分布很熟悉,不需要室内导航。如果去逛不太熟悉的商场,她们会选择查询品牌的楼层信息,不会专门查看室内导航这一功能。

  除了品牌查询码和室内导航,商场APP还有一项核心服务就是停车缴费。

  在停车服务页面,笔者看到展示有“记车位”、“寻车”、“缴费”三个功能菜单,在菜单栏下方还显示了车位空余情况和收费标准。   

  “记车位”和“寻车”页面显示的内容大致相同,都是停车场的车位布局图。“记车位”功能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可以在车位分布图上,标记自己的车所停放的位置。

  “寻车”功能则是在离开时可以查找车的具体位置。成功取车后,只需点击“缴费”功能就在线支付停车费。这项停车服务是笔者在使用侨福芳草地APP过程中,体验感最好的一项。   

  不过,一位互联网金融的产品经理对商业地产观察分析称,单从评估产品的角度看,这类商场APP产品在基础服务功能上,与大众点评类APP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室内地图、停车等服务,充其量只能算是方便用户的增值功能,不能作为核心竞争力。

  线上线下运营乏力

  除了上述的基本服务外,侨福芳草地还利用APP做了不少会员互动活动。   

  例如今年9月,侨福芳草地推出了会员登录侨福芳草地APP,即可抽取商场五周年庆典派对邀请函。同时,在全馆累积消费满20000元的会员,可在侨福芳草地APP上直接获得2份派对的邀请函。获得邀请函的会员或会员朋友,还可参与抽奖。

  据公开资料显示,侨福芳草地五周年庆典是一场高端时尚的闭门派对,众多时尚潮人、品牌高层、艺术家、设计师等贵宾盛装出席,不仅华丽贵气而且艺术感十足。

  这样的一场派对可谓一票难求,就算不宣传也能引来众人的关注。但侨福芳草地还是将派对的邀请函作为APP会员的福利在软件上推广。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不难看出,侨福芳草地是想利用派对拉动APP的活跃度。他表示,当下商场APP面临最大难题就是推广,很多商场的推广手段是地推以及功能互动。

  据笔者调查,不同商场的APP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总体来讲大致分为三类,即兑换类、抽奖类和支付类。

  侨福芳草地推出的“会员可抽取五周年庆典派对邀请函”,显然属于抽奖类;华润置地开发的“一点万象”,则利用积分可以兑换各种小礼品,这属于兑换类;朝阳大悦城APP的会员积分可以用作支付停车费用,这属于支付类。  

  从各app的开发情况来看,商场APP不会局限于一种互动方式,而是综合使用上述三类互动方式。但即便如此,线上线下的运营也显得较为乏力。

  国内领先的实体商业数字化运营服务平台“猫酷”CEO王永向商业地产观察表示,大部分购物中心普遍缺乏线上线下结合的运营能力和资源,因此多数没能达到期望的运营效果。

  打开频次太低是硬伤

  除了自身运营的因素外,手机应用市场的大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报道,截至2016 年4 月,中国市场上中文移动应用的数量已经累计超过 710 万款。  、

  另据艾媒咨询和问卷网发布的中国App市场相关调查也显示,大部分被下载的App使用率和留存率都相对较低,生命周期平均只有10个月。85%的用户会在1个月内删除已下载的应用,App在吸引长期用户和关注方面面临巨大考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打开频次越高的APP才能更好地生存。但反观商场APP,“频次低”是其不可回避的天然属性。

  一位网名为“一章”的产品经理在PMCAFF互联网产品研究论坛里对使用APP的购物场景进行了分析。“试想一下,你在什么场景、出于什么目的会打开购物中心App?” 

  

  他列举了四种情况:

  一是准备去购物中心,通过商场app查看商铺的优惠信息;

  二是准备去购物中心,通过app对上面的商铺进行预约;

  三是逛街过程中,通过APP进行室内导航;

  四是到达和离开购物中心时,打开APP进行停车缴费;

  以每3天去同一个购物中心的频次计算,一周打开APP的次数是24次。但是,这是已非常理想状态,很多人可能一周甚至半个月才去一次购物中心。这样一来,一个月内打开APP的频次就屈指可数了。

  据商业地产观察在线发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00名受访者中,一周打开7次商场APP的仅有9.68%,而一个月少于10次的有22.58%,三个月少于10次的占到61.29%。

  (数据来源:商业地产观察)

  更严峻的形势是,就算去到购物中心,也不一定会用上APP。因为上述四种情况,在市场上都已经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例如,查看商铺优惠信息,美团大众点评、支付宝口碑等应用已经解决;对餐饮商户进行预约和支付,美味不用等APP已经解决;至于室内导航,上文也提过并非刚需。

  这样的市场形势,直接导致消费者对商场APP的下载意愿不高。

  据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100人中,只有12.9%的人认为商场APP很方便,并一直在使用。有51.61%的人表示从未使用过任何商场APP;还有35.48%的人表示曾经使用过,但觉得没有什么用,之后卸载了。  

  既然消费者下载APP意愿不强,市场形势也不利,那么为何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还要花人力物力去开发APP呢?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能否代替APP呢?

  《商场APP之困》第三期调查,商业地产观察继续为您解读。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商场APP购物中心信息化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