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猩便利获得了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光速中国、红杉资本、华兴资本、元璟资本等其余老股东跟投,对于本轮融资的具体金额暂不做透露,但团队同时否认了“蚂蚁金服控股猩便利”这一说法。
猩便利成立于 2017 年 6 月,管理团队由阿里、美团、罗森中国等公司前高管组成。2017 年 9 月团队获得光速中国领投的近亿元天使轮投资,11 月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华兴资本、元璟资本及其他老股东跟投的 3.8 亿元 A1 轮投资。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年末,猩便利无人便利架大约有 3 万个触点。此外,猩便利在去年底还全资收购了“51零售”。
猩便利方面透露,此次获得的战略投资资金,将用于新型智能设备“猩+”的生产和推广,以及后续进一步的平台、技术开发投入。除了资金之外,在货柜和服务升级上,蚂蚁金服也猩便利提供了包括生物识别技术、信用消费体系等技术支持。
据介绍,“猩+”是在原有开放式货架和冷柜的基础上的升级。
“猩+”智能柜是封闭的,通过运用扫码验证、机器视觉等技术,用户在扫码之后即完成购物支付流程,进而优化用户购物流程,真正实现“即拿即走”。此外,货柜中的商品平常处于封闭保管状态,既有效控制了货损,又能最大限度保障食品安全。目前“猩+”已通过选点测试,将陆续投放市场。
关于对货架的升级,猩便利方便表示主要还是从数据层面进行考虑,新零售本身就是在线化的零售模式,借助技术层面的迭代,便利架的智能化和线上化程度会更高,能够更为有效地构建起以数据打通的协同体系打通用户数据和商品数据,提高效率,团队认为,新技术的开发运用会成为猩便利的护城河。
值得一提的是,在团队配置(O2O行业的佼佼者,加上传统便利店的高层)、互联网模式+重资本加持以及“便利店+无人货架”的立体布局上都十分类似的“便利蜂”也已经开始在市场上投放类似的智能货柜。
有业内人士提到,这类新型智能货柜虽然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货损、优化购物流程,但从成本层面考量,除了智能货柜本身更高的造价外,RFID 标签以及相应的人工张贴标签的成本其实降低了零售的毛利空间。猩便利方面认为,智能柜只是团队业务的一部分,盈利是整体业务模式集合的,不是单一业态,因此会综合考虑盈利问题。
去年 9 月,猩便利在上海一口气开出 6 家门店。“无人货架+新便利店”的立体打法下,门店对于猩便利要构建的整个平台体系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节点。猩便利方面告诉36氪,现阶段,猩便利在上海的 10 家门店现阶段正常运营,但对于具体细节不做过多透露。
今年年初,猩便利陷入“智能便利店关店”、“三四线城市撤站”、“资金链断裂”等传闻,团队当时回应称,按照计划进入了精细化运营阶段,正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匹配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
蚂蚁金服此次投资猩便利之前,阿里在无人货架方面早有尝试,2017 年末,美的孵化了“小卖柜”,阿里云link、蚂蚁金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今年初有媒体报道,阿里在内部“智选”货架,被阿里收购的饿了么旗下也有无人便利业务板块“饿了么Now”,上线后已经在首个入驻的城市上海实现了运营盈利。
猩便利总裁司江华在公开采访中曾提到,“无人货架战局将在 2018 年中结束。”风口之后,趋于冷静的无人货架领域还将有哪些新的变化,36氪将持续关注。
有观点认为,蚂蚁金服此次投资猩便利证明了近一年来猩便利对近场消费新场景探索的价值。但也有资深零售人认为,无人零售目前存在诸多问题。
有消息称,阿里系蚂蚁金服或将入股无人零售创业企业“猩便利”。蚂蚁牵手猩便利有哪些关键点?现有的无人零售企业和资产下一步怎么办?
猩便利官方表示,公司近期有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
6 月 8 日商业地产热点扫描,赢商网为您整理 10 条最热的行业资讯,其中全国要闻 6 条,重庆要闻 2 条,四川要闻 1 条,贵州要闻 1 条。
京东金融给出的回复是:彭博新闻社发布了关于京东金融上市及融资、估值的新闻,该信息不实。京东金融目前没有上市时间表。
体验店楼上的办公区也是人去楼空,更有人爆料说汉口二厂还拖欠部分员工的工资,金额甚至高达数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