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下一个风口,就是社区商业。
如果说,城市核心商圈的大型购物中心是城市商业的“主要动脉”,那么社区商业就犹如“毛细血管”一般,将“商业血液”输送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毛细血管”和“主要动脉”相比似乎微不足道,而社区商业却是未来发展的蓝海。
社区商业是人们家门口的服务商,重要性不言而喻,并被越来越多企业所重视,科学规划、统一招商的标准化社区商业更能形成稳定收益,吸引投资者运营,吸引更多业主入住。显而易见,社区商业不是以购物、商品为主,而是服务功能,这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化动作。
近日,赢商网专访了全国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董利。他认为,为更好地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推动我国传统社区商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及行业进步,制定“社区商业中心”的规范要求成为了必然选择。
现状:数目庞大的社区商业
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基础,是居民消费的重要载体。完善的社区商业不仅应满足社区居民的餐饮、购物等基本消费需求,还应提供修理、洗染、通讯等众多的综合性服务。
然而,在城市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不少新建小区重视商品住宅的规划建设,而对与之配套的商业设施不够重视;一些老旧小区的商业设施升级速度也落后于消费升级。
从不同角度统计,国内在建和存量社区商业总体量10亿平方米以上,总平均市值应在10万亿以上,体量规模之大超乎想象,而且每个新批开发项目还在以10%的商业面积增加。面对如此大体量的社区商业,董利指出,目前的社区商业很明显地存在三大问题:
● 从开发角度看,开发量多,消化量少;每个项目10%的新增开发量,加上大型综合商业的开发,社区商业总体量早已供过于求。因此,商铺的销售速度也会减缓,一铺养三代、开盘就抢光的现象几乎没了。
● 从经营角度看,粗放型经营多、集约经营少,主要原因是各地在进行社区商业规划时往往仅注重局部,缺乏整体统筹协调,互补不够。
● 从业态角度看,传统业态多、现代业态少,关键性问题是开发商往往只注重房产效益而忽视配套商业,社区商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特别是菜场、餐饮、理发沐浴、维修等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微利行业,供需矛盾突出。
变革:新生代消费群体崛起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和新生代消费群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懒宅社群社交、时间碎片化、网络购物等一系列消费变化,促使社区商业、电商等“新兴消费方式”成为年轻消费群体首选。
“随着经济和消费水平的发展,个性化,综合性、多功能,品质化以及食品安全等多方面消费需求越来越强烈,也就是说新时期的主要矛盾在社区商业领域尤其突出。”在董利看来。
社区商业市场势能加速释放,为抓住人们“最后一公里”需求,顺势推进国家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成为时代要求。自2018年起,董利主任在全国开展“全国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示范工程和分类指导工作,以更好推进“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这一新型业态在全国发展,并团结组织了一批社区商业中心的践行者。
拥有众多时代利好的“小而美”社区商业,作为商业地产的下一个风口,在各大企业的资金助力下,不仅加快了商业模式的日渐完善,也推动了社区商业建设的规范化进程。
建议:规定要求下,要有自选动作
未来,社区商业将甩掉“无序管理”“脏乱差”等标签,加速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大步迈向“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
当有了标准化和指导方向后,社区商业会成为有序化发展的行业。如何完善社区商业的服务功能,不仅仅是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的责任,同时也是当地政府和参与企业的义务。董利表示:“标准化首先是要根据趋势和消费特点应化,提出根据民生需要的刚领性要求,再逐渐细化。所以我们首先提出了《社区商业中心》的规范要求,强调的是业态齐全,功能齐备。”
然而,对于商业来说,一个成功的项目不能单独依靠标准化、模式化。面对大众的疑惑,董利有自己的看法:有规定要求,有自选动作。根据《社区商业中心规范》100个企业可以展现100个企业风采,但业态齐全、功能齐备是核心。即使是1000㎡最小级别社区商业中心,也要满足社区服务等半公益性需求。标准是死的,但有通用性原则。所以,达到标准并不难。
此外,董利还认为,在环境升级、业态升级、服务升级和食品安全升级的新形势下,只有“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模式会才会带动社区商业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后疫情时代,如何重新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成为商业重要的议题,也促使望京华彩商业中心下定决心开启全面升级。
本期《赢商对话》邀请到合生商业集团首席品牌官张西,分享她对商业地产发展之所思所想,以及行业洞察和探索。
作为空间内容运营领域的新秀,共享际始终在思考如何为都市年轻人提供更多样性的共享型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