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业态、技术、服务、商品如何创新?

赢商网 白忻月   2018-07-02 11:02
核心提示:全时集团主办的2018年中国新零售发展媒体沙龙第二季在北京举办

  6月2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创新发展委员会指导,全时(需求面积:50-150平方米)集团主办的2018年中国新零售发展媒体沙龙第二季在北京举办,沙龙以“新思考·创未来”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黄江明和来自新华网、经济日报社、网易、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中国商报、北京商报、联商网等近二十位主流媒体,一起探讨了在新零售(便利店)领域的新技术、新服务、新商品、新业态。

  此次沙龙的指导单位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产业创新发展委员会致力于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对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积极作用,注重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活动旨在搭载一个行业交流学习的平台,以专家、媒体视角对新零售行业的发展进行多维度的解读和探讨,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3年,全国便利店业态行业增长20%左右,2017年达到23%。全国便利店数量突破10万家,但缺口巨大。”黄江明表示。虽然增速很快,但相比国际国外的领先企业,仍有很大差距。黄江明认为新零售业态进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价格、技术,其推动力是需求升级、技术创新和资本。

  技术的创新在不断推进业态的多元化,对于便利店业态创新的对策分析中,黄江明认为,对策之一探索较多的是店铺智能化,比如应用数字化技术体验、人脸识别、室内定位技术、自动感应与传感技术、自动结算、RFID标签技术、二维码识别支付技术,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出现在无人便利店、开放货架、智能自助售货机。

  

  但此前一些被推崇的模式,必然要经过考验和洗礼,例如,对无人商业会不会成为未来商业主流的讨论中,有媒体认为,无人是一种“截流”的商业,需求真实存在,但其“无人商业”最大焦虑在于,怎么打磨商业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迭代升级;另一个难题在技术升级,比如智能机器发生故障,谁能及时处理?因此目前看,无人商业还只能作为一种消费的补充场景,而不是主流模式。

  对于商品的开发模式创新,黄江明表示还需要扩大食品服务,提供更丰富的食品品类,增加附加值。媒体认为自有品牌开发一定是大势所趋,在日本市场,自有品牌意味着更高品质的商品。

  “自有品牌的毛利颇高,而在便利店的运营中,房租、人力成本逐年攀高,自有品牌的高毛利,能一定程度抵消房租、人力成本的运营成本。”黄江明表示。

  媒体对全时的自有商品也表达了浓厚兴趣。目前全时的自有品牌包括食品及非食品类,食品类PB商品包括膨化食品、果脯蜜饯、干果、罐头、果汁等18个单品;非食品类PB商品包括个人卫生、杂货、轻小服装类等30多个单品。其中休闲食品类PB商品以OurHours全时作为商品品牌,全力猫作为IP副品牌,打造出国内首批以IP连环故事为主题的PB休闲食品,全面提升了全时品牌形象,与竞争店差异化经营,产品毛利率比照竞品提升10%-20%。

  便利店的优势,除了体现在时间、地理位置上,还在于能够深入社区近距离接触消费者,能够在接触消费者的同时解决其即时性需求,这种独特的短平快优势,对于消费者而言,便利店更像是一个万能助手。因此,“商品开发要善于利用互联网+ ,进行服务搭载同样重要,比如全时的便利店里搭载了很多服务”黄江明说。

  全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时各城市公司的增值服务各有特色,比如Dora多拉打印、“Anker街电”城市移动电源租借服务、顺丰、开锁、打印/复印机、人体检测仪、免费热水、加热食物、休闲座椅等。

  对于未来便利店业态发展前景,黄江明看好本土新兴便利店品牌。他认为,以全时为例,这类新兴便利店品牌在移动支付、大数据应用、互联网营销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门店选址、商品调整等。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全时新零售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