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还在挖掘它的护城河。
全球共享空间巨头WeWork在3月26日发布2018年业绩,现实其营收从2017年8.86亿美元增长到18亿美元,亏损也从9.33亿美元增长到19亿美元。
WeWork表示它的每个度量单位下(by one metric)的税前利润率从2017年的27%增长到28%,入驻用户也从18.6万增加到了40.1万。用户提供的会员收入和使用费占其整个营收的88%。 但亏损额度的翻倍抵消了上述利好消息。
业务上的迅速扩张是WeWork在过去一年多中亏损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WeWork的主要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租赁重要的商业地产,随后将其改造成共享办公空间,收取更高的租金。自从2010年成立以来,WeWork在扩张进程中采用补贴的方式吸引用户入驻,导致其扩张速度虽然很快,但成本上升也很快。
与此同时,WeWork还致力于为获得成长的客户提供延伸服务。一些在共享办公空间里起步的公司,因规模扩大而离开共享空间后,WeWork将会为这些企业提供办公室外包服务,获取相关收入。
2017年以来,WeWork在商业模式上进行新的创新,推行“以买代租”,采用直接购买商业地产的重资产方式进行布局。同时,它还推出了合作租赁等方式,与房东一起合作以降低风险。
此外,它还在海外大举扩张,在2018年重点开拓了伦敦、上海等11个海外市场的业务。
据《纽约时报》报道称,WeWork虽然在今年年初裁员300人,但公司手上仍掌握约66亿美元的现金流。它还在2018年4月发行了7.02亿美元的债券。同年11月,WeWork获得了软银30亿美元融资。
WeWork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它的短期租赁合同。这些合同大多来自中小企业,如果受经济下行影响,中小企业营收不佳,可能使WeWork短期用户大量减少。2018年年底,曾传软银的愿景基金欲160亿美元收购WeWork,但投资者顾及宏观环境可能给WeWork带来的风险,最终阻止了收购,改为在今年年初融资20亿美元。
在这一风险压力下,WeWork计划将更名为We Company,成立独立业务部门,分别运营商业办公空间租赁、住宅出租以及学校运营,以分散共享办公室的业务风险。
但这意味着更多的投资和扩张计划。在充裕的资金支持下,WeWork将在今年尝试更多的多元化业务策略。是否能够成功,前景还不明朗。
11月1日,据知情人士称,联合办公鼻祖WeWork计划最早于下周申请破产。该公司估值曾经一度达到470亿美元(约3400亿人民币)。
5月19日,以“焕新天地,点亮未来的工作方式”为主题的武汉WeWork企业天地1号社区开业仪式圆满举办。
北京时间10月21日晚,WeWork正式以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方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WE”,首日收报每股11.78美元,市值超93亿美元。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则对外投资,斥1亿元成立北京万达文旅产业有限公司,文旅集团执行总裁张春远为新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