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胡同把北京这块大豆腐切成了很多小豆腐块。北京人就在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豆腐里活着。”作家汪曾祺曾在《古都旧梦——胡同》中这样描述胡同,也记录了自己在北京生活的一帧帧记忆。南锣鼓巷、烟袋斜街、方家胡同、菊儿胡同……北京的“胡同儿”像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串联起北京最平凡的市井生活。
“胡同儿”可以说是北京的商业发源地,每天一大早,推着流动售货车的小贩的“吆喝声”、“叫卖声”一次次唤醒着沉睡的北京。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胡同儿”便被淹没在了车水马楼、人声鼎沸的大城市氛围中。而“胡同儿”也悄然变了样,一条条“网红商业街”似雨后春笋般衍生出来,那曾经最原始的“人间烟火味儿”也一点点成为了历史。当胡同遇见商业,究竟怎样结合才能碰撞出火花?赢商网特别策划《当胡同遇见商业》系列专题,带您走街串巷,感受商业与文化的交融。
作为北京城的中轴线,前门大街在历史上盛极一时。如今却也难逃历史街区商业改造的困境。
蒙尘的繁华商业街
前门大街长845米,宽20米,南起珠市口西大街,北至正阳门箭楼。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明朝时的前门大街原本是皇帝去天坛祀天的“御道”,后来明朝打破“前朝后市”之制,这里逐渐兴起成为新的商业街区,在前门大街的两侧,商铺、客栈、商号相继出现。这里人来人往,商贾云集,显然成为京城的寸土寸金之地,商业繁华的盛况可从古人文字中展现。
《燕京杂记》描述北京前门的景象:“京师店市,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秀户,招牌至有高三丈者。夜则燃灯,数十纱笼角灯照辉如白日。”
到清朝末期,这里出现了夜市,“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可见在前门大街驻足,便可以满足购物、餐饮、娱乐等各类需求,众多老字号店铺自此处出现、繁荣、延续。
时间转向百年后的北京城,随着商业发展进入购物中心时代,诸多商业体林立,大大小小的商业项目布满了整个北京城区,不同定位、不同档次、不同体量,人们逐渐习惯并喜欢这样吃喝玩乐一体的“大盒子”,前门大街这样带着历史气息的旧商业街逐渐被人遗忘,曾经的繁华被留在老一辈的口中,以及古人的书卷中。
John Thomson所拍摄1872年的前门大街 来源:界面
一变再变的街区定位
转机出现在2005年左右,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前门大街开始了新一轮的修缮改造。可惜的是,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前门大街上的店铺经过多次拆改重建,原有历史建筑也因年久失修毁坏严重,历史风貌几近丧失,只能按照民国初年的老照片进行修缮。
作为奥运的配套工程,3年后按期竣工,于2008年8月7日正式开街。修缮过的前门大街富丽堂皇,作为天安门广场周边唯一的商业街区,前门大街具有其他地方不可企及的商业和文化价值。
修缮后的前门大街,运营方从区政府成立的天街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为SOHO中国,“雄心壮志”的SOHO中国宣称要融合世界品牌和中华文化,打造“北京的香榭丽舍”,成为世界名牌的聚集地。
前景虽好,却抵不过现实。据悉,2008年开街时,商户由老字号和快时尚品牌组成,既有全聚德、都一处、内联升等“老前门”,也有H&M、ZARA和优衣库。
由于前门客流量没有想象中大,且店面租金昂贵,很多商品在租约到期后撤离,开街后的前门大街引进的店铺换了一批又一批。
连连受挫后,2013年宣布前门大街将打造成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按照北、中、南三段式布局,划分为“文化旅游体验区”、“文化创意体验区”和“城市生活体验区”。由天街集团、北京盈石、兴隆公司合资的北京天街盈石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进行招商。
随之标致品牌体验店、杜莎夫人蜡像馆、非遗体验中心、中国篆刻艺术馆、辑萃苑(非遗精品展售)、朱炳仁铜、等文化体验项目陆续进入。
而两年后,新定位还未看到明显成果时,又将前门大街的定位转向“非遗”文化街,招商运营方也相应变更,成为天街集团与永新华韵文化产业集团合资成立的北京东方华韵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商业改造成难题
不断变更定位让前门大街的发展方向更加迷茫,商业特征正在慢慢弱化。笔者来到前门大街时发现,这里似乎除了旅游景点以外,也没有什么准确又明显的标签可以赋予了。前门大街中绝大部分是游客,不少游客在南口买票等待铛铛车的到来。坐上铛铛车,转一转,吃一些鲜鱼口的特色小吃,就算结束了游览。
游客不难看出,整条大街由北向南呈现古代建筑转向现代建筑的渐变过程。在前门大街最南端的建筑中,有一些现代建筑的风格和元素,而在大栅栏以北则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风格。
建筑形态渐变,繁华程度差距也很明显。整条大街处于“北热南冷”的状态,靠近正阳门箭楼的鲜鱼口与大栅栏因为众多老北京美食的存在而人气爆棚,而南段十分冷清,也没有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商业品牌。
一路走过,笔者发现主干道两侧部分店铺已经撤店,看出围挡时间已久,街上的店铺不仅有餐饮、服饰等老字号,也有瑞幸咖啡、罗森便利店、H&M、植物医生等品牌,显得有一些“不伦不类”。在主干道店铺的二、三楼,以及其他相连的胡同内,笔者发现几乎没有开业的商家,行人寥寥,尤其以东部区域为甚。
西部区域有珠宝市街和粮食店街相邻,加之北京坊的出现,带动了周边的氛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去北京坊进行消费,明确的定位,和星巴克臻选旗舰店与MUJI酒店等一批高品质品牌的引入,让大栅栏区域商业焕发新生。一个是年轻小资的新约会地,一个是旅游团的必逛景点,一街之隔的北京坊和前门大街对比,画风突变。
小 结
前门大街已经沉寂太久了,缺乏明确的定位与规划或许是它难以发展的最大因素。如何利用这份沉淀百年的历史基因,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前门大街需要认真思考的。商业与旅游、文化都能够完美共存,甚至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北京坊的崛起正是前面大街的机遇所在,这两个商区进行配合,在招商、业态上进行相互区别、相互补充,也不乏一个好的模式。希望将来的前门大街可以让旧建筑可以焕发新生,被这个时代所接受。
许多项目不是运营驱动,而是由“投资驱动or规划驱动”,或者是被“拍脑门驱动”得来。最终结果就是脱离实际,沦为“表演式商业”。
北京市统计局报告称,四季度北京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稳中有升,为123.8,比上季度高0.7点;其中消费者满意指数123.5,消费者预期指数124.0。
双方通过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缔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索商业发展的合作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共赢发展。
上半年北京实现GDP19228.0亿元,同比增长13.4%,两年平均增长4.8%;分领域看,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1%,两年平均增长10.8%。
北京,2021年7月16日——享誉全球的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近日发布《2021年二季度北京写字楼零售市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