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早点的进化法则:拴住“老胃口” 追赶Z世代

赢商网云南站 张亮   2019-08-09 11:27

核心提示:在消费升级的同时,昆明早餐文化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变。

  清晨的粥比深夜的酒好喝。

  “一天中最初的期待”,是人们对于早餐的寄托。我国疆域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将近五个时区。由于气候等差异,各地的早餐文化均有所不同。种类丰富,包含包子、烧麦、豆浆、豆汁儿、油条,胡辣汤、米粉、煎饼等等。

  

  昆明这座个性、包容的城市,融合多元的民族饮食文化,自然在早点的种类上分门别类,十分丰富。在消费升级的同时,昆明早餐文化开始了一系列的转变,从街边的小摊“搬进”了购物中心,在客单上涨的同时,填饱肚子已经成为最初级的刚需,精致化享受开始渐行渐远。

  种类丰富多彩 情怀“拴住”味蕾

  昆明的早点一个月不重样?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

  光米线就有几十种。过桥米线、土鸡米线、罐罐米线、臭豆腐砂锅米线、猪脚米线、卤鸡米线、脆哨米线、焖肉米线.....

  除了各种类型的米线外,还有烧饵块、官渡粑粑、米干、卷粉、小笼包、生煎包、花卷、蒸饵丝、卤面、荞饼、米糕、米浆粑粑……

  

  小锅米线

  

  烧饵块

  

  官渡粑粑

  这些早点形式大多都是街边或者小巷子里存在,老昆明人早已习惯了这种随地“甩米线”,随时“啃饵块”的状态。许多老牌早点店都存在于各个大街小巷。没有明显的招牌,全凭口碑和情怀,让一代代昆明人成为常客。

  阶段性进阶 求“新”求“极致”

  城市化进程下,商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增快,昆明也涌入了很多外来青年,他们的饮食习惯更是五花八门,对于早点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这时我们发现,昆明的早点形态开始变起来了。

  第一阶段:新壶老酒

  建新园等一系列当地的知名的老字号米线店开进了购物中心;周记包子铺等传统的老昆明面点也以小铺、快闪店的形式遍布各大商业项目;大家熟知的嘉华饼屋近年来开始大肆布局购物中心,成为了昆明人购买糕点的必须地......

  

  建新园

  

  嘉华饼屋

  一批在昆明人心中留下深深烙印的小吃品牌没有在新时代的前行中“掉队”,而是采取了多物业布点的方式,揽获更多年轻消费者。从街边小巷到购物中心,变的是优化环境、增强体验,不变的依然是那份记忆里的味道。

  第二阶段:雨后春笋

  春风饵块这类云南特有的早点也做出了品牌连锁化效应,尝试进驻商业体;煎饼记是一个新兴的小吃品牌,结合云南特色,改良产品,同样做到了连锁化经营......

  

  春风饵块

煎饼记

  这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任何行业都在推陈出新,餐饮业更是一个日日变、时时变的领域。在丰富的早点类型基础上,优秀的云南餐饮人开始了在早点、小吃的细分领域下功夫,创造了一个个具有新意的品牌,一夜春风,类似于煎饼记、春风饵块这些品牌开始在购物中心崭露头角,吸引着一大批年轻、时尚人群。

  第三阶段:大辂椎轮

  不久前,桃园眷村把店开到了昆明,首店落户南亚风情第壹城。这可以说是昆明早点进阶到第三阶段的标志,奔向精致化,招揽着白领、中产阶层。

桃园眷村

  目前来看,这一阶段还在初期,客群实在有限,但城市的发展,将会引进更多外来人口,城市的更新,会让早点不断进阶,这是过程,更是一段文化的成长。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文章关键词: 建新园煎饼记嘉华饼屋
赢商网原创新闻,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