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兽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天下攘攘,皆为过往。
2021年的中国零售业,洗牌与震荡并存:曾经火爆的社区团购领域,裁员、关城、拖欠货款、资金链断裂,取代了激进、扩张等关键词;一些传统的区域零售企业艰难存活,有的倒闭,有的被并购;外资零售亦喜忧参半,有的扩张,有的收缩。
曾经资本眼中的“宠儿”,一个个成为行业发展中的“过客”。
疫情影响的纵深化被指为主因,行业过度竞争成为帮凶。
当然,一切都离不开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本文就梳理2021年零售业“消失”的企业,愿这些“教训”能给予创业者更多的启示。
1
行业竞争激烈,自身造血不足
1、同程生活
7月初,曾经完成8轮融资的同程生活在“烧完”19亿人民币后宣布破产,在当晚的直播中,CEO何鹏宇大倒苦水称,“如果不是遇到巨头,我们的数据比最近上市俩公司好看多了,如果不是那么多竞争,今年年底我们也要上市了。”
然而,企业不堪重负,退出赛道并非一蹴而就。
除了外部大环境的竞争之外,同程生活的战略规划错误、内部运转效率太低、人力物力投入成本大等多方因素,都是拖垮业务的重要要素。
与其他社区团购跑马圈地不同,同程生活从一开始就走了不同的路。
通过先后并购广州千鲜汇,进入华南市场;收购湖南考拉精选;与苏州本地的邻邻壹完成战略联姻,同程生活希望以快速兼并,吃透国内主要优势市场,完成全国的布局。
但是在同程生活“拉帮结派”后,却没有将重点放在精细化运营中,反而依旧将开团数量作为对内部BD员工的考核指标,甚至不考虑复购率。
一味追求开团数量和位置,给运营、物流端等带来巨大的压力。
紧接着,在社区团购的拐点初期,同程生活就率先“自曝”,降薪、裁员等消息扑面而来,让效率进一步降低,履约能力也逐渐削弱,直接导致供应链各个层级的满意度降低,“失心”的同程生活陷入了无法停止的恶性循环。
再加上同程生活前期扩张中,线下在仓储冷链等方面投入巨大,以至入不敷出,在大肆烧钱时,并没有新的接盘侠出现。
2、食享会
同是败退,相较于同程生活的轰然倒塌,食享会的隐去,低调得很。
除了供应商上门讨债的未果消息之外,只有创始人戴山辉在倒闭时只能无奈回应一句:巨头封杀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就把它关掉了。
当同程生活的创始人何鹏宇在直播间痛哭流涕时,食享会的创始人戴山辉却在1月前悄然卸任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直接不体面的“人间蒸发”。
与社区团队第二梯队玩家的说辞一致,统统归结于市场竞争,而食享会这个初代社区团购代表者的暴雷,与前期跑马圈地过快有关。
在2018年末,食享会便已经表示覆盖了全国50多个城市,在疫情期间,在其创始地武汉,食享会曾有过高速发展。据报道,疫情时期,食享会覆盖武汉的2000多个小区,单量也成倍增长。
但在7月,食享会突然游走在出局边缘。
先是被曝出武汉总部人去楼空,其供应商货款尚未结清,员工工资也被拖欠。与此同时,食享会的小程序和官网均已无法打开,联合创始人相继离职,管理层震荡。
至于食享会为何走到今天这步,戴山辉早已看的透彻。
他曾称,这个行业从来不是靠模式取胜,模式大家一学就会,被学走也很快,其实都差不多。差异之处在于,对各方面细节的控制管理。生鲜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它不是一个技术,也不是技术驱动,专利驱动的东西,它的核心是运营驱动。
反观食享会,通过盲目扩大规模、在资本上烧钱的方式进行发展的模式是不健康的,对行业的生态造成杀伤力,最终没有等来资本为其续命。
因为,资本只是锦上添花,从来都不雪中送炭。
3、呆萝卜
疫情常态化的环境下,呆萝卜迎来了复苏的契机,但却再一次倒在黑夜中。
10月20日晚间,呆萝卜在APP发布停运公告称,公司自今年1月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因最终未能引入重整投资人,将停止一切业务。
在停业公告中,呆萝卜方面提到,公司于2020年1月23日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来,历经近21个月的时间试图扭亏为盈、重整旗鼓,但依然没能引入重整投资人,导致经营每况愈下、公司难以为继。
如果说呆萝卜上次“斩灭”是因扩张节奏太快,企业自身的组织和运营效率跟不上,那么“重生”之后呆萝卜的姿态明显极为低调,却仍然熬不过这个寒冬。
创始人李阳曾向媒体表示,“呆萝卜的发展规划是今年和明年立足合肥。采取谨慎的经营,在可持续、盈利的前提下,再寻找一个适配模式的增长路径。”
和此前扩张失利不同,呆萝卜的第二次退场,更多是受运营模式拖累,自身的造血能力并不突出所致。
在巨头的围攻之下,同样采取“次日自提”模式的呆萝卜,与社区团购重合度极高。而对比大厂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呆萝卜并不突出。更关键的是,行业仍处于烧钱培养市场和消费习惯的阶段,呆萝卜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巨头的参战也提高了 “入局门槛”,投资方只能捂紧钱袋子,得不到资本的加持,呆萝卜的处境更是尴尬。
最关键的是,对于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而言,呆萝卜这种生鲜自提模式如果没有强大的供应链及履约能力支撑,只能被拍死在沙滩上,甚至连谋求转型的机会都没有。
几乎所有的出局都是由供应商催款,亦或是拖欠员工点燃,其中“倾家荡产、下跪求还债”的新闻不乏少数。或许,在这场“烧钱”大战中,资本是其能否续命的关键,但不应以“克扣”供应商的权益去维持仅剩的尊严,做企业真正的使命是创新,而不是收割。
2
“搅局”掺和风口
1、宝能生鲜
进入2021年,宝能生鲜开始大肆扩张,放出万家门店的豪言,以“疯狂”的速度在全国各地开店,曾出现500家门店一日同开业的“盛况”。
然而没多久,宝能生鲜就因业务亏损严重,深陷裁员、管理混乱泥沼。
宝能生鲜的“翻车”并非失误,无论在行业痛点还是零售链条上的环节都存在不小的漏洞。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做地产和生鲜根本就是两回事,地产涉及到环节比生鲜少太多,且链条没有那么长;最重要的是地产利润可观,而生鲜则完全相反,况且在业内,没有任何一家地产商将生鲜业务做出彩。
从行业来看,生鲜的供应链冗长,如果门店没有足够的覆盖密度,就会给“物流配送”增加巨大的成本,而地产商还达不到“规模经济效益”,也没有做到店铺在一个城市相对集中。
正是因此,宝能生鲜在最初扩张时,想快速实现规模效应,来减少自身开店的时间成本,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背靠金主架起的上千家生鲜店,却在运营上成为零售业的“笑话”。
内不仅充斥着临期商品,从选品、选址到店员培训等,都是肉眼可见的“糟糕”。
反观宝能生鲜的管理团队,更是来自“四面八方”,在华东地区的城市负责人大都来自呆萝卜,而华南地区则是来自美菜,各自带着过去的基因在宝能生鲜“发挥余热”,这也导致了宝能生鲜团队缺乏“劲儿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直至造成运营能力不足。
而宝能生鲜几经折腾,不仅拖累了集团业绩,更是对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的一种浪费。
2、顺丰社区团购“丰伙台”
今年年初,顺丰上线了社区团购小程序“丰伙台”,与传统社区团购不同的是,丰伙台以“城乡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为定位,采取“快递到家”模式。
有意思的是,从上线曝光到暂停服务,丰伙台前后只经历了短短不到3个月,3月24日,“丰伙台”小程序便已经暂停了服务。
尽管顺丰明确回应否认布局社区团购,但从小程序的页面和功能来看,业内依旧将其定位为社区团购。
从丰伙台诞生之日起,似乎就注定是一名“陪跑”选手。
明面上看,顺丰与生鲜各个产地都有物流业务,等同于拥有采购源头的“资源”,可对于社区团购而言,供应链的核心之一在于采购,但仅有采购还远远不够。
另外,在丰伙台的定位中,并不是老百姓普惠的水果与蔬菜,而是定位中高端的水果,但这方面的客户群体与社区团购的消费者相冲突,更何况,中高端的生鲜品类并非日常需求,而是季节性需求。
除了需要上游供应链的优势,运营社区团购还需要有很强的运营能力。因此,丰伙台的结局与顺丰此前布局的生鲜项目没有不同——重在参与。
3
大势所趋,宏观经济影响
1、云南喜玛特
8月23日,在喜玛特超市发布的《告知书》中称,由于合作伙伴集中催款,停止供货,直接导致现在企业经营现金流断裂,再也没有转型的空间和出路。同日,喜玛特超市将关闭现有的15家超市门店及子公司、DC物流中心,终止营业。
喜玛特超市也在《告知书》分析了关店的原因:
自2019年以来,受经济形势下行,公司一直持续亏损经营,特别是受2020年疫情冲击,公司出现严重亏损。
疫情后,消费减弱,各大互联网及社区团购资本运作,无底线补贴亏本销售冲击市场,顾客流失无法回流,门店销售严重下降,销售和利润平均下降50%以上,双重冲击下,雪上加霜,公司经营十分艰难。
如果说供应商存款、停止供货是喜玛特超市关闭的直接原因,那么,宏观环境的变化、竞争加剧和疫情叠加的影响,则是喜玛特超市关张的根本原因。
今年以来,零售行业进入至暗时刻,房地产调控发展,购物中心增量会减少,现有主力店超市大部分也在调整升级和压缩面积。再加上社区团购和线上购物不断的“分食”,商超带客能力和人效坪效大大不如以往。
在此形势下,大型商超通过选择业态转型、提高营收净利增速等方向来应对,而喜玛特这样小体量的传统区域零售商,只能选择坐以待毙,等到“无力回天”时,关店等待被易主。
残酷的是,喜玛特绝不是唯一一个等不到春天到来的中小零售商。
2、欧尚
4月8日,大润发CEO林小海在会议上表示,大润发正在逐步进行全国门店改造,并将欧尚品牌逐步更名为大润发。预计在年底中国全部门店门头完成更换。
大润发的这一举动,意味着欧尚品牌在中国市场已彻底消失和退出。或许,早在阿里收购其母公司高鑫零售后,欧尚的结局就已注定,而今的更换门头只是最后的一个形式。
在阿里以280亿增资高鑫零售,成为控股股东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全面线上化,并且接入了阿里的“兄弟业务”,淘鲜达、饿了么、天猫超市等共享库存业务。
几番折腾下来,欧尚早已没有了曾经的样子,完全被改造后的大润发同化,也意味着属于高鑫零售旧时代的结束,全新的模式逐渐完成。
当欧尚品牌褪去,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的名单也有了新的变局,继家乐福、乐购、麦德龙之后,欧尚最终也是选择了套现撤场,传统的外资大卖场只留下沃尔玛孤身一人。
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国内零售的崛起、新零售模式的出现,外资零售巨头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起初外资商超进入中国时,凭借全品类和开放式的卖场吸引消费者,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内零售业竞争变大,外资企业却原地踏步,自然失去年轻的消费群体。
外资零售企业陪伴中国走过了十几年的零售史,虽然布局宏大,盈利不少,但本身的竞争优势已经消失殆尽。随后,传出更多的就是关店,甚至卖身的消息。
2021年,注定了是一个要被铭记的年头。
这一年,太多的门店“倒闭”发生,太多的品牌消失,也有太多的人离我们而去。
希望,2022年能开一个好头——这可能本身就是一种奢望。 (灵 兽传媒原创作品)
从前置仓到社区团购,开启的正是价格战的底线。对于消费者而言是得了一点儿小利,但这波“内卷”,却将传统零售企业逼到生存的死角。
2021年,商品里、供应链这些零售业的本质内核仍重要,但是流量入口的争取,实体零售商能获得多大的话语权,可能会变成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借助Everli,家乐福可以在全国范围发货,此次合作还将使Everli能够使用家乐福的技术,例如Carrefour Links,从而扩展个性化营销的可能性。
江苏首家盒马X会员店将于2022年元旦正式开业,该店位于苏州市相城区相城大道1609号环球港,占地面积约1.6万㎡。
自上周“山姆会员店被曝光针对性下架新疆产品”来,引发中国民众强烈愤慨。目前,在福建厦门等多地,均出现非常明显的“山姆会员退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