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香港消费者仍偏好到实体店购物

领展房地产   2022-11-16 08:01
核心提示: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实体店将仍然是香港消费者的主流购物方式。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实体店将仍然是香港消费者的主流购物方式。

这项名为“疫情与香港市民消费行为”的调查,由领展委托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该中心于2022年6月以电话访问了1,005名15至75岁、能操粤语的香港市民。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冯应谦教授今天(星期二)在领展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合办、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商业运营与创新”的论坛上公布调查结果。

香港中文大学冯应谦教授在领展主办的“后疫情时代的商业运营与创新”的论坛上,分享了由中大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疫情与香港市民消费行为”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即使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仍有七成(70.6%)的香港人继续光顾实体店,近三成受访者(29.3%)表示即使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在网上购物。

此外,六成多(63.7%)受访者到实体店购物的比例多于网上购物(即到实体店购物的比例达51%或以上的受访者),仅两成多(22.6%)受访者表示在网上购物多于到实体店购物(即网上购物的比例达51%或以上的受访者)。

冯应谦教授在分享调查结果时表示:“香港城市相对较小,加上交通便捷,市民能在一小时内往返不同地区,令香港消费者更重视购物体验,因此实体购物模式在香港仍然是主流,这与内地的消费习惯有较大差异。

”调查也问到受访者预计在疫情平复后的购物方式,其中有59%受访者预计他们在疫情期间的购物习惯不会改变,38.3%表示在疫情平复后会增加光顾实体店,只有2.2%表示会减少到实体店消费。而在疫情下较少到实体店购物的消费者,超过一半预计在疫情平复后,会增加到实体店购物。

另外,超过一半受访者表示,他们会较倾向亲自到实体店(而非网店)购买“食物或饮品”(57.5%)及“服装或鞋类”(53.2%)。

至于疫情平复后的整体消费意欲,超过一半(55.9%)受访者预期他们的消费意欲会增加。而近六成受访者预计,在餐饮服务(59.9%)和休闲娱乐服务及体验(58.4%)的消费会增加。

电子支付被视为疫情期间有助推动业务的其中一个途径。然而,这次调查发现消费者对电子支付的看法并不一致。约四成半(46.4%)受访者倾向同意(给予4分或5分)“疫情后多了店铺使用电子下单和电子支付,令他们更安心到实体店消费”;而倾向表示不同意(给予1分或2分)的则有两成(20.6%),另外三成(31.4%)受访者给予3分。总体而言,平均数为3.38分。

另外,调查也问到受访者在疫情后的整体消费观念有否改变。约三成半(36%)受访者表示他们的消费观念没有改变。而表示消费观念有所改变的受访者当中,较多表示会比以往更加看重“价格”(28%),其次是“卫生环境”(25.6%)、“购物便利性”(23.8%)、“货品或服务质量”(23.7%),以及“购物体验”(17.3%)。相对较少受访者表示比以往更加看重“品牌”(7.2%)。

调查也问到受访者期望香港购物商场增加的项目。就商品类型而言,最多受访者希望增加“生活杂货”(43.3%)和“食物或饮品”(39.6%);而针对服务及体验项目而言,较多受访者希望增加“室内运动场所,例如溜冰场、室内滑雪或攀石等”(41.6%),以及“消闲活动,例如手作工作坊、亲子烘焙中心等”(34.4%),其次是“亲子乐园”(25.1%)、“咖啡店或新派茶饮”(20.8%)、和“餐厅或酒吧”(20.1%)。

超过一半(56.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购物时会考虑商家对环保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持。在商家和品牌组合上,更多(73.2%)受访者希望增加"本地品牌",其次为"亚洲品牌"(30%)及 "欧美品牌"(26.4%)。

调查同时发现,尽管在疫情下市民较难出境旅游,67.9%受访者表示没有因此增加在港消费,而仅三成(31.4%)表示本地消费有所增加。就后者而言,最多受访者表示有增加购买“食物或饮品”(53.3%)及“生活杂货”(37.6%)。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领展房地产,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