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旅企季报里的真相,没脱困的旅企差在哪里?

新旅界   2023-05-12 14:00

核心提示:赢家做对了什么?没脱困的旅企差在哪里?

作者/艾宾

编辑/于春美

审核/李 阳

动辄2小时门票售罄,景区内人山人海……进入2023年以来,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市场的火热,也让文旅公司的业绩水涨船高。根据新旅界(LvJieMedia)对33家文旅类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数据的分析,2023年一季度,文旅上市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整体上获得了大幅增长,在数据上印证了人们对“文旅公司赚到钱”的直观感受。

然而,并非所有的文旅公司都能借机“翻盘”。上市旅企的业绩增长仍是冰火两重天,有的业绩强劲反弹,有的依旧身陷“亏损”泥沼,甚至个别公司还出现了“负资产”,股票也披星带帽,走到了退市边缘。

(注:新旅界监测的文旅上市公司共计50家,其中15家港美股公司未披露季报,另*ST雪发、棕榈股份两家A股公司因转型其他主业被剔除)

营收、利润双反弹 净利最高增长15倍

经历了三年反复停摆、在亏损中苦苦煎熬的文旅企业,终于看到了“翻盘”曙光。一季报数据显示,文旅企业的营收和利润,整体双双大反弹。

在新旅界统计的33家A股文旅上市公司中,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分别有26家,占比接近79%。

其中,有15家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0%,收入增长最快的张家界(000430)营收同比增长544.13%,比去年一季度翻了5倍还多。其次是丽江股份(002033),同比增长331.73%;桂林旅游(000978),同比增长286%;长白山(603099)同比增长235.49%;宋城演艺(300144),同比增长174.82%。

净利润同比增幅最大的5家是峨眉山A(000888)、九华旅游(603199)、金马游乐(300756),祥源文旅(600576)、丽江股份(002033),涨幅分别高达1486.05%、1214.69%、862.48%、585.88%、295.22%。

这与2022年的情况大相径庭。2022年文旅行业经历了“最受伤”的一年。根据上市旅企2022年年报数据,约有九成公司营收负增长,八成公司报亏,有18家亏损过亿,仅有7家公司实现盈利。

赢家做对了什么?

面对同一个复苏的市场,为什么有的公司业绩反弹,有的仍在亏损的泥沼中挣扎?那些营收或净利润猛增的文旅公司,究竟做对了什么?

以一季度营收增幅最高的张家界为例,即使是在疫情三年,公司仍在逆势布局新项目、投资升级核心项目。2021年,张家界追加投资至20多亿,克服疫情影响推动旅游综合体大庸古城项目完工,两个核心业态《遇见大庸》、《飞跃张家界》开启试运营。2022年,在逆境中,大庸古城为张家界增收417万元。同时,张家界还斥资对核心项目十里画廊观光电车进行升级改造,于2022年3月8日改造完成,投入运营载客后,成为网红打卡景点。

多空间沉浸式演艺《遇见大庸》(图源:张家界大庸古城官微)

一季度营收增长“亚军”丽江股份,也在“逆势”布局中获益匪浅。丽江股份管理层意识很超前,早在20多年前,在观光游尚处成长期的年代,就开始谋划向休闲度假游转型。从最初的三条索道,到涉足酒店,收购演艺业务《印象·丽江》,逐步形成了索道运输、印象演出、酒店经营和餐饮服务等丰富的业态组合。

疫情期间,丽江股份仍投资和推进了泸沽湖摩梭小镇、泸沽湖假日度假酒店、玉龙雪山景区甘海子游客集散中心和牦牛坪索道改扩建等项目。

尽管丽江股份的酒店及演出业务因亏损或收入下滑,一度遭到质疑。但丽江股份却坚持其扩张战略,其对投资者表示,酒店是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与其他业务相辅相成,不能单纯地看酒店的盈利情况。

而从丽江股份一季度的收入来源情况看,除索道业务增长外,酒店和演艺业务也都是收入增长点。尤其是《印象·丽江》,共计演出 154 场,接待游客 33.93 万人次,同比上升 3881.92%,实现营业收入 3295.54 万元,同比上升 6220.84%。

在增收的同时,实现利润增长才是王道。无论是峨眉山A、九华旅游,还是祥源文旅,这些排在利润增幅榜单前几位的企业,都是打造多元业态,并将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高手。

峨眉山A在旅游门票的基础上,还持续增加了索道业务、茶业、大数据、演艺等,其索道业务、茶业都属于高利润赛道,毛利率分别达到47%和20%。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高毛利率的业务直接将峨眉山A的利润增长曲线拉出一个“陡坡”:今年一季度,峨眉山A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15.58万元,同比增长1486.05%;扣非净利润6914.79万元,同比增长6671.4%,接近67倍。

峨眉山“金绳道”(图源:峨眉山景区官微)

祥源文旅则幸运地赶在文旅市场复苏前夜完成“文旅资产注入”,形成“旅游资产、动漫衍生、动画影视、数字科技”四大板块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尤其是四大文旅项目,通过微创新、多措并举,提升景区环境、游玩设施及游客体验,为其营收和利润增长埋下了伏笔。2022年,新注入的百龙绿色、凤凰祥盛、黄龙洞旅游和齐云山股份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收入2175.89万元、1610.64万元、673.95万元和161.17万元,达到业绩承诺净利润的171.72%、313.15%、252.59%和903.92%。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85.8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207.39%。

祥源文旅齐云山复古游齐云

它们为何没能脱困?

然而,文旅行业整体业绩的提升,并不能掩盖部分公司的困境。

这一点从上市旅企的细分类别数据中,也能发现端倪。据新旅界统计,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景区类公司(含主题公园)业绩反弹最明显,营收平均增幅达到159.93%,净利润平均增幅达274.72%;综合文旅集团类公司的净利润不升反降,平均下滑142.25%。

2023年一季度,中青旅(600138)、众信旅游(002707)、*ST凯撒(000796)3家旅行社类上市公司在增收也增利的情况下,仍为净亏损,平均亏损额为28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4月29日,众信旅游、*ST凯撒还在同一天发布了“关于未弥补亏损达到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的公告”。两份公告里的巨额亏损数字,也预示着它们在短期内修复“创伤”的难度之大。

传统旅行社输在哪?中国旅游集团董事、总经理王海民认为,中国旅游市场复苏后,旅游消费呈现出新变化和新特点。疫情前,OTA(在线旅游平台)对传统旅行社带来了巨大冲击,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疫情期间,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兴起,又进一步分流了OTA,未来chatGPT等智能化产品将成为新的获客渠道。也就是说,传统旅行社既要面临OTA的挑战,也要接受短视频平台的冲击。

综合文旅集团的生存状况更令人揪心。据新旅界统计,*ST新联(000620)、三湘印象(000863)、华侨城A(000069)、国旅联合(600358)等4家综合文旅集团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营收增幅为-24.44%,净利润增幅均值则是-142.25%,在所有细分类别中双双垫底。

综合文旅集团如今的惨状,与旅游和房地产市场的叠加冲击分不开。综合文旅集团大多拥有地产开发业务,比如华侨城A,房地产占收入六成多,行业式微时,就变成拖累业绩的“包袱”。

数据来源:华侨城A2022年年报

华侨城清楚认识到面临的压力。2022年,华侨城提出深耕文旅,加快产业创新及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依托创新和数字化两大新动能,华侨城正持续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各类文旅业务场景,刷脸入园、智能储物、虚拟排队、AI智能推荐等。

此外,资产优化也是重要选项。在今年4月贵州省举办的旅发大会期间,华侨城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张树民透露,今年以来,华侨城集团对旗下150多个项目进行了统一盘点,根据某些指标,有约1/3的项目将暂停做调整或转让处置,以盘活存量资产。

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期待看到龙头文旅企业的另一番光景。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新旅界,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