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苏苏
出品 | 餐饮O2O
近日,关于预制菜相关话题可谓是身处风口浪尖。
随着“预制菜进校园”、“家长辞职送饭”等事件爆上热搜,餐饮人猛然发现,消费者谈预制菜色变的现象,不仅没有随着预制菜广泛推广而削弱,反而因为疫情阴霾的退散,有了愈演愈烈现象。
无独有偶的是,据相关媒体透露,今年预制菜C端第一股味知香日子也不好过,2023年上半年味知香开设加盟店188家,关店106家,关店数几乎占据58%,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联想到去年舌尖英雄、趣店的倒闭,很难不让人对味知香未来产生担忧。同时,如此情形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人们为何如此恐惧预制菜?
预制菜C端还有未来吗?C端预制菜品牌们该怎么办?
01 ■
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
半年关店106家
自2020年预制菜爆发开始,C端一直是预制菜品牌攻略的重点。
后续随着疫情以及宅经济的助推,预制菜C端更是风云不断,吸引了一大波玩家互相混战。而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正是行业从B端走向C端的专业派C端玩家代表。
与舌尖英雄、趣店等直接入局C端的玩家不同,作为从速冻食品企业发家的预制菜玩家,味知香在预制菜赛道爆发前期,就已经拥有丰富的预制菜产品研发经验,同时培育出了成熟渠道端经销商网络,品类刚爆发就成为行业“领潮者”。
这些年,伴随着预制菜赛道红利释放,味知香发展也十分迅速。
据味知香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2020年营收分别为3.59亿元、4.66亿元、5.42亿元,6.22亿,分别同比上涨23.41%、29.87%、16.41%,14.8%,营收增长都是两位数,最高时甚至接近30%。
疫情时期的2021年更是实现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净利润1.33亿元,其中,预制菜占比为98.61%。如此高速的营收增长能力,让很多食品餐饮品牌都意识到了预制菜的发展潜力。
味知香更是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A股“预制菜第一股”。
然而,上市后的味知香并没有迎来期待中的爆发。
据财报显示,2022年味知香营业总收入仅为7.98亿元,只比2021年增长4.40%,营收增长下跌至个位数。今年上半年虽然营收4.17亿元,同比增长10.30%,但规模仅增长0.39亿元,依然无法与前几年相比。
而造成这一切的核心原因,是味知香在C端市场的失利,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
1、经销渠道毛利下滑
据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销商渠道营收0.54亿元,只占营收的12.9%,同比下滑了16.02%。而在此之前两年,味知香经销商毛利率占比都超过25%。
2、加盟店营收持续失利
加盟门店作为味知香重要的预制菜销售渠道,近几年也一直支撑着味知香发展。
据财报显示,2018-2022年,味知香加盟店数量分别为440家、801家、1117家、1319家和1695家,贡献营收分别为1.50亿元、2.60亿元、3.20亿元、3.47亿元和4.26亿元。年营收也由2018年的4.66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7.98亿元。
味知香招股书
但随着2023年疫情的结束,味知香加盟拓店似乎就开始不断失利。这种失利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方面,味知香加盟店关店率上升。
上半年味知香开设加盟店188家,关店106家,不止新开门店不及去年同期的203家,关店数量还是去年同期57家的两倍;闭店率达到了惊人的58%。
一边不断开店,一边不断倒闭,成为味知香C端线下门店的常态。
一方面,加盟店营收也不断下降。
根据财报计算,2018-2022年味知香单店年平均营收能力分别为34.10万元、32.43万元、28.65万元、26.29万元、25.11万元,5年时间接近下滑了10万元。
开味知香加盟店,似乎已成了一门不再让人心动的生意。
02 ■
要么关店要么熄火
C端预制菜为何如此难做?
事实上,味知香并不是第一个在C端预制菜市场碰壁的品牌。
2021-2022年左右预制菜C端风云不断,舌尖英雄与趣店先后发力,争抢C端预制菜头部地位。但如今不到一年时间,趣店、舌尖英雄两个品牌就相继“熄火”。
今年上半年,就连渴望靠预制菜翻盘的零售品牌叮咚买菜,都在连撤10城之后,不得不再撤川渝。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打造的功夫菜,更是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何预制菜C端生意如此难做?
1、消费者对预制菜不信任,担心健康安全问题
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麦当劳、肯德基等全球快餐连锁就已经开始使用预制菜,但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预制菜其实是一个新概念。
预制菜的概念很广泛,半成品中即食、即热、即烹、即配都叫预制菜。
但大部分消费者都将预制菜对等于料理包概念,且因预制菜兴起是从B端开始,入局者鱼龙混杂,许多廉价外卖店使用的就是预制菜产品,前几年很多相关劣质料理包视频被曝光,导致大部分消费者对预制菜这个品类的初印象就不好。
再加上2022年互联网上科技与狠活的浪潮,有关专家“预制菜猪狗食”的观念的错误引导,使得很多消费者都对预制菜是否健康产生了怀疑,担心预制菜能长期保持是加了添加剂,甚至“谈预制菜色变”,对预制菜形成了心理性抵制。
这也是为何近日“预制菜进校园”事件曝光后,会引发如此争议的原因,甚至不少家长将其“妖魔化”的原因。
而且,预制菜还属于新兴行业,国家虽然多次出台相关促兴文件,上半年更是将预制菜写入中央1号文件。但我国还没有预制菜的标准,而标准体系缺失,预制菜品质良莠不齐,无疑又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品类的不信任。
没有信任,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又谈何复购呢?而没有复购,C端预制菜品牌自然生存艰难。
2、消费者对菜品要求高,口味还原度存在问题
与西方以快捷、迅速的快餐文化及日本便利店、寿司为主的餐饮文化不同,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煎、炒、烹、炸”等各种技术,讲究色香味俱全,同时地域还有咸甜之分,口味的差异性大。
这就导致中国预制菜产品口味还原难度非常大,消费者遇到“难吃”预制菜概率太高,难以形成正向循环。正如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口味还原程度低,是导致消费者对预制菜品类评价褒贬不一直接原因。
但这种口味还原度问题想要解决,涉及的不仅是预制菜品牌们的产品研发,生产设备,调料包的使用,还有包装与运输过程,特别是冷链运输层面。与欧美日本等预制菜成熟区域相比,中国在这方面本身发展就比较滞后,成本非常高昂。
这也就意味着,预制菜的口味还原问题,一时之间想要解决很难。
而且,中国美食不仅是饮食,还是中国人的人间烟火气。美食烹饪过程中所承载的温情记忆以及文化内涵,是预制菜无法代替的。
03 ■
C端预制菜品牌如何破局?
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品类,要想快速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认知度,主动线下出击无疑是明智之举。而且,相比线下餐饮经营的繁琐,明显是零售属性的预制菜线下门店显然是一门好生意,天然具备万店连锁可行性。
这也是为何不管是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 还是珍味小梅园、鲜到家、好得睐、麦子妈等,都在纷纷发力线下,试图通过自建渠道打开新局面。
而且,线下门店也能更好的赢取消费者信任,积累品牌影响力。
但当下的现实困境是,消费者的健康顾虑难以解决,预制菜口味还原度不足,导致预制菜线下门店复购率低,门店生存难度大。
即便是品牌们强行推线下门店,也难保不会成为第二个舌尖英雄。面对如此困境,C端预制菜品牌们该怎么办呢?
正如央视等权威媒体所言,预制菜,不妨先预制规矩。
餐企们或许可以推动加快预制菜行业标准落实,完善相应管理机制,建立起全程可控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能够看见预制菜的“安全与健康”,以此建立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心。
除此之外,在餐饮O2O看来,C端预制菜品牌或许还可以这么做:
1、开辟低成本的线下门店渠道
味知香之所以频繁关店,核心原因就是产品销量低,单店盈利能力差,利润低。据味知香财报显露,2022年加盟店平均单店营收为26.29万元,但毛利率仅为25.04%。也就是说,作为味知香加盟商,辛辛苦苦一年可能只赚6万元。
相比而言,打造类似于日本的24h冷冻食品无人商店,或者台湾的餐饮品牌+自动贩卖机组成的无人零售渠道,既节约了房租成本,也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门店灵活度更高,可如快递柜般进入生活社区内部,无疑是降本增效的更好选择。
毕竟,在当下这个预制菜市场初级阶段,品牌们想要培育更多消费者,就必然需要在价格上做让步,在产品质量上也不能松懈。既然产品上无法产生更多利润,减少渠道固定成本,增加渠道密度,反而更利于市场培育与拓展。
2、研发功能性或特色性产品
因为当下预制菜品牌主营业务依然在B端,因此品牌研发产品基本都以日常菜品为主,兼做特色产品研发,即便是面向C端客群的预制菜品牌,也依然遵循同样的底层逻辑,希望以预制菜替代日常餐。
比如味知香,预制菜已有300余款,以菜肴产品为主,涉及牛肉类、羊肉类、猪肉类、家禽类、水产类、汤煲类、火锅类、素菜类,基本日常菜品占比偏多。
不过,在餐饮O2O看来,B端预制菜研发与C端预制菜是两种不同的逻辑,B端看重的是对门店餐品的厨师技能的替代,因此需要的产品是偏日常菜品为主;但C端客群当下对预制菜需求还未到“平替”阶段,更想要的是对日常餐品的补充。
因此,主攻C端预制菜品牌或许可以从非日常的功能性餐品入手。比如,针对对特殊人群打造的减糖、控盐、控蛋白的预制食品;
从烹饪技术复杂难度入手,推出更多烹饪复杂的地域特色产品如佛跳墙、梅菜扣肉等,或反而更能降低消费者的接受门槛。
据餐饮O2O观察所知,如今预制菜产品在线上平台的销售,除了酸菜鱼、小龙虾等公认大爆品之外,如佛跳墙、梅菜扣肉、煲仔饭等烹饪复杂产品销量普遍更高。
虽然当下预制菜已成为不可阻挡趋势,C端更是品类未来最大风口。
然而,风口的成长需要时间,消费者信任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在等待子弹再飞一会儿的过程中,有人一飞冲天领潮而行,就必然有人沦为时代炮灰。
C端预制菜品牌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开拓与摸索,争取走到最后。
2020年,预制菜相关企业新注册1.25万家,同比增长9%。此外,有5家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其中王家渡食品和白家食品均获亿元左右高额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