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我们对2023商业进行提问。《商业十答》系列,直击年度10个商业人最关心的问题,给出新答案,激起新思考,以在2023赢商网大会暨赢商网百强榜研究成果发布(12月·上海)上共话“超级商业”。
关于“2023年,实体消费能回到疫情前的样子吗?”的提问,我们的回答是:实体消费回到了疫前的活力,但有些东西变了。
Q:2023年,消费大环境如何?
持续恢复。
消费是GDP的压舱石,分析消费最核心的指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简称“社零”)。
作为月度发布的高频数据,与GDP中的消费不同之处是,社零反映的是生活性消费而非生产性消费。通俗但不十分严谨的理解是,只包括实物商品和餐饮服务。既然是消费数据,就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波动,所以对于社零的分析,核心是关心同比数据,以反映社零的边际变化。
另外从社零的结构来看,社零包括实物产品和餐饮服务,前者占比90%。统计的类别中,汽车、石油对社零影响太大,所以剔除汽车后的社零累计同比是最好的反映实体消费情况的指标。
2023 年 1-9 月,国内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 万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0%。
因此,在整体上来看,实体消费是持续恢复,稳中向好的。
Q:2023年,哪些消费细分行业比较景气?
据国家统计局,前三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其中,专业店和便利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和7.5%,增速比1—8月份均加快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和6.1%,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8.9%;9 月份,餐饮收入、商品零售同比增长分别为 13.8%、4.6%。
消费新场景为节日市场注入新活力。中秋、国庆假期,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6倍;全国营业性演出44237场,比2019年同期增长49.0%,演出票房收入20.1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82.6%。
因此,旅游,餐饮,零售,这3个消费的细分行业恢复程度最为明显。
Q:购物中心2023年怎么样?
今年以来,消费场景的恢复带动了场景消费链复苏。
上半年,零售型购物中心场日均客流2.6万人,同比增长52%,餐饮型购物中心客流2万人,增速41%超过综合型购物中心。
餐饮型购物中心客流暴增,是餐饮消费快速复苏的结果。热爱生活、喜欢吃喝的人们又回到商场了。而不断升温的“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和假期出行都在加速餐饮市场复苏。
此外,场景式文旅消费迭起,旅行目的地商场客流阶段性大增。威海、拉萨、哈尔滨、淄博等热门旅游城市、新晋网红城市因五一、端午出游热度飙升,霸榜二季度商场日均客流增速TOP10城市。
随着客流的恢复,2023上半年,全国重点24城平均空置率10.81%,相比2022年、2021年同期,分别下降了2.8%、2.3%,创近三年新低。
其中,出租率超95%的购物中心占比超三成,40.91%购物中心空置率超10%。假日经济、文旅消费热潮之下,商场们各显其能,花样揽客。
但由于消费信心正在恢复当中,购物中心的运营方仍然会感觉到压力。
Q:什么东西正在发生变化?
线下商业提供的是消费的场域,连接着商家与消费者。回归到商业的核心,需要把握消费的长期趋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德勤发布的《2023中国消费者洞察与市场展望白皮书》显示,“我买的都是我真实需要的东西”和“我乐于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品牌和产品”,成为主流消费观念。
理性、务实为主流消费观念
消费者越来越务实和理性,他们建立在自身的真实需求之上,基于全面的探究和比较做出购买决策,减少冲动消费。
随着消费观念的趋于理性,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上也发生变化,全面搜寻、深入研究、精挑细选、货比多家,消费者愿意做足功课,只为找出消费“最优解”。
国产品牌成为务实之选
随着国产品牌在品牌力、产品力和渠道力上的不断增强,国产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其中不乏国产品牌成为很多消费者的心头好。
信任为先,拒绝跟风
消费者更相信与自己生活有交集的真实个体的表达,同时关注官方及专业测评机构意见。“信任”成为消费者在购物行为中选择影响者的前置条件,在众多发表观点的群体中,消费者学会理性选择,拒绝盲目跟风。
实体零售仍有其独特的价值,因信息透明、感受直观、体验真实、即时可得等特点带给消费者别样体验。根据调研结果,消费者仍然认可实体零售的不可替代的优势,38%的受访者认为能即时拿到商品是选择实体店的前三位重要原因,37%的受访者认为商品质量更有保障,35%的受访者选择实体店因为能更直接感受到商品(材质触感等)。
更务实、更理性的消费者,需要购物中心的运营方,在品牌进驻、业态创新、服务体验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无法改变大气候,但我们可以在既往赛道里,成为做得更好的那一个。
上海居民最能“买买买”,人均花费39969元,北京、浙江紧随其后。从增速上看,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省份增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