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商业观察:美,是第一生产力

感性城市SCity   2023-10-30 09:14

核心提示:首尔是一个把“爱美”刻进骨子里的地方,商业的表达也在韩国人对美的极致追逐下创造出了独有的商业文化。

作者/王小米

​美,是第一生产力。

这样的说法在首尔可以被完美地诠释。

在我的印象里,首尔是一个把“爱美”刻进骨子里的地方,商业的表达也在韩国人对美的极致追逐下创造出了独有的商业文化。

我一向认为,商业是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大多数行业者会用规划、数据、消费趋势、销售业绩等等看起来客观、直观的角度去分析商业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不得不说,这确实在商业泛滥的国内市场给足了开发者和运营者安全感。但同时,用同一把标尺、同一套公式,大概率只会“推算”出一个个标准化的产品。

大家也不太敢去相信自己的直觉和对美的判断,对商业的评价和定义都变成了一套统一标准的说辞,“年轻时尚”、“小而美”云云,只能称得上正确,但无法揭示内在。

久而久之,商业本该有的天然魅力被忽略。这无疑是对从业者能力的贬值。

在首尔,你会切身感应到这座城市在用感性思维做商业。在这里,“美”的表达没有绝对的标准。

从街角不起眼的咖啡馆,到颇具个性的买手店,又或是毫无标识的服饰店,或者就是一面简单的涂墙,他们对审美的表达是夹在缝隙之间的,但又能和谐地串在一个场景里,让你不由自主想要通过消费来享受、来体会。

甚至有些店铺从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昭示性”,不是非得在人流主干道上,一楼的效率偶尔也可以让步,这大概就是他们对内容力和“美商”的一种自信吧。

这听上去有点迷幻不符合逻辑,但事实上,这确实让我等消费者越逛越上头。

有个业内的朋友说,不太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会对韩国品牌如此趋之若鹜,愿意花上四天三夜和脚力体力在首尔街头疯狂city walk。“同样的质量和设计在国内产业链如此透明的情况下,明明可以买到更好的。”

我想,这是因为韩国人确实很懂得如何营造品牌和商业空间之间的氛围感吧,让人和城市以“附加值”的形式出现。

“空间营销”无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将商业空间与社会关系拿捏的刚刚好。这个微妙的关系源源不断的提供了每一个在场者正向的情绪价值,让他们走在街头,就觉得自己是松弛的、精致的、潮流的、个性的。

他们从不通过Slogan来表达,他们的存在就是Slogan本身。

这是一种能力,是拉开一个商业体与另一个商业体差距的能力,也是我们一路在探索的能力。

街巷文化持续的生命力

这一次我与首尔是时隔多年的再度重逢。这座城市仍然用她的方式保持着独有鲜活的一面,并没有因为近年来游客光顾的减少而显得萧条。

说到首尔的商业,一些了解的朋友总爱提起几个“洞”(-DONG,意为“街道”),三清洞、汉南洞、新沙洞,诸如此类,却鲜少有人提及购物中心。好玩的商业,都和“洞”有关。

事实上,本地人也更热衷和倾向于有着独特风格、并根据趋势快速反应及变化的街巷商业,而非是开发商开发的大规模商业集成空间。这些大街小巷就是首尔商业的基本形态,也是最象征生命力的形态。

这样的消费理念和习惯也推动了城市文化的自然发展,给予了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品牌发挥的空间,利用到了首尔本身丰富的空间资源和文化资源共同创造了“街巷商圈”的概念。

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无数个出圈的“free box”。从原先清潭洞的“House of Dior”到新沙洞新晋的“ADER ERROR”再到商业新宠圣水洞的“Blue Bottle”等等,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融入和展示首尔的街区文化。

这无疑是一个“飞轮效益”,我们说商业发展的好,必定是诸多优势的叠加。通过体系化的研究结合政府政策支持将商业带到一个正向循环,从而获得复利。

当有了街巷消费理念,叠加有意思的商业玩法、新的概念,再植入品牌效应形成正向循环后,商业概念会再次升级,从而街巷消费的黏性会提升,对品牌的吸引力和品牌丰富度会持续增加。

街巷的活力、自循环力,就延伸开来了。

这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下首尔最热门的圣水洞,被誉为“韩国的布鲁克林”。

这个区域原本是住宅和产业混合的工业区,通过部分区域的保留和内外部结构改造,将空间再次利用,转变成咖啡店、艺术空间、买手店等等的集合区域。

圣水洞绝不是“汉南洞”的简单再复制 ,也不仅仅是年轻潮流品牌和咖啡馆的排列组合、品牌概念店的堆砌。

圣水洞位于首尔城东区,其发展得益于2005年韩国政府出资在此区域建立的一座“Seoul Forest首尔林”——政府通过撤掉市中心的一大片可建设土地,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造了一个供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公园,一个拥有文化公园、自然生态森林、自然体验、湿地生态园等场所的综合性游览地(首尔林官方网站上写道:park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据说是与英国的Hyde Park和纽约的Central Park齐名。

这是区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

其一,其立意的高度为优质的开发/运营方提供了市场信心,兴建了众多高级公寓/展览馆/艺术馆/商业街区等等;其二,围绕着公园的建设以及新的开发资源的导入,城市界面的优化与提升强化了商业的营商环境,给予了品牌发挥想象的空间;其三,伴随着资源的叠加,为该区域吸引了大量的人气,为圣水洞成为现在最热门的商圈打下了人流基础,特别是年轻人群。

承接着之上良性的发展,逐渐区域里废弃的工厂自2010年开始被持续改造利用变身为商业空间,承载了多样商业内容,如有名的大林仓库,圣水联邦等;201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特色商业街区(下图),同时,物业业主-租户-地方政府三方之间为防止利益冲突自发形成了共同发展相互合作的体系,如三方共同解决租金上涨需求、品牌支付能力与街区商业形象的矛盾,为好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向好的宏观发展背景、优质的开发资源、整洁的城市界面以及良性的商业经营环境,造就了今天的“圣水洞”。谁也不曾想到这个以前还是肉类加工区和皮革作坊的地方,借着各方发展和保护的意志成为了当下的商业宠儿。

即便是高奢品牌也抵挡不住它的诱惑,走上这些街头。

在这里你会看到多种的商业形态:有DIOR的概念快闪店、Burberry承包下满街的广告位和活动空间、小众品牌Jacquemus的快闪店、Paloma wool的活动联名等;也有像Aesop、Le labo这样的生活方式品牌。

同时,你也可以感受到本土品牌态度的表达,Stand Oil、Martin Kim、PAN AM、Point of View、Emis、Nudake等。

穿插在他们其中的是无数精致的咖啡厅、艺术空间、艺术涂鸦,甚至还保留了以前老物业里本身存在的百年老店等等。

他们彼此不打扰,不掩盖对方的光芒,和谐的与街巷共处,看似没有商业逻辑,但处处都让消费者惊喜。

借用迪奥首席执行官Pietro Beccari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奢华是情感,是惊喜,也就是你突然出现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圣水洞以前根本没有奢侈品,但仍然有很多年轻人会来到这里。我们认为这里就是让人们意想不到的、适合我们出现的地方”。

这不就是商业的使命吗?商业不是为逻辑而存在,是为消费而存在。

多样性才是街巷该有的生命力。

商业形态的再创造

我们常常说一个好的载体可以提供商业更好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载体的物理空间随着时间推移也有可能会变成限制商业发展的原因。

商业永远在更新,如此,形态的再创造是一次商业空间与商业内容的联合革命。这其中不乏有无法评估的得失,在每一个决策的关键点都需要操盘者的魄力。

LCDC是这次首尔之行给我留下的第二印象深刻的地方。

这是一个改造项目,位于圣水洞相对偏角的位置,但完全不影响它的人气。与其说是改造,不如说是建在“废墟之上”。

LCDC SEOUL以“Le Conte Des Contes”命名,意为“故事中的故事”(“Story Of Stories”),其立意是一个拥有各种故事的品牌聚集在一起创造新故事的空间。正如几个短篇故事汇集在一起形成一本书一样,大大小小的独立品牌创作的每个故事相互配合,作为一个故事展开,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品牌的优势。

项目在最佳的位置创造出了一个广场空间,一个贯穿各栋楼,商业以及微观环境的“meeting point”,传递出一种跨越边界的开放感。

一楼,最主要的位置,没有理所应当的零售,而是以咖啡馆为媒介联系着广场空间与消费者,你可以看到大家坐在外面喝着咖啡,借着大针橡树为背景肆意的享受惬意的时光,并没有匆匆忙忙,也没有慌张的想要快点结束打卡。

消费者在LCDC SEOUL的空间移动仅仅跟随着消费者的感觉移动,没有套路,只有恰到好处的美感和舒适感。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你会惊喜的发现每层楼打造的诚意,买手空间不是简单的服装堆砌,也不是人云亦云的审美,你会感觉到它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观点,创造出了一个空间提出自己对时尚和生活方式的独有见解。

三楼,以“DOORS”的概念创造出了一个独有的快闪空间,呈现了多样化年轻品牌和内容。就如同穿梭在教学楼的走道上,左右都是房间,每一间房里都有不同的主题,让小小的空间有了一丝探索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顶楼的音乐吧餐饮又刚好赋予了它听觉上的魅力。日常的Music Live活动让这里又多了一层感官的享受。

于是,项目完全摒弃了从前的空间结构,重新植入了集咖啡馆、服饰、音乐演出、快闪,让空间与内容进行一次重新融合。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一点一滴的解读着当前趋势、仔细分析空间以及为人们会面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也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让我感受到了在本未成熟的区域,物业条件匮乏的状态下,也会有操盘者能预见商业的变化,做出“推倒重来”的决策。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但在这个勇气之下,我看到的是一切以商业表达优先——好的商业永远都是真诚地从内容出发,载体永远服务于内容。

我们常常发问,何来流量?其实,当你开始认真地打磨内容的时,流量则不远矣。

{{num}} 全部展开
0

好文章,支持一下!

0

好文章,收藏起来!

本文转载来自:感性城市SCity,不代表赢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赢商网,电话:020-37128209;邮箱:news@winshang.com
参与评论
未登录
你可能感兴趣
添加到收藏夹
×
×扫描分享到微信